一度強硬表明不合作 舒爾茨內外受壓態度放軟 德國組閣現曙光

撰文:馮翠山
出版:更新:

上周本來大家也預期德國組閣談判會順利完成,誰知最後殺出「程咬金」,自由民主黨(FDP)領袖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突然退出談判,令事件一發不可收拾。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見事態不對,恐怕要走到重選這一步,連日奔走與各黨尋求對話,近日似乎出現曙光。九月選後曾表明不會與默克爾組成大聯合政府的社民黨受盡各方施壓,對與基民盟組閣的態度有放軟跡象。
為了令社民黨再一次屈就「犧牲」得有價值,黨魁舒爾茨如何可以為自己和所屬政黨爭取最大利益?

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11月20日(周一)與默克爾會面後,促請各黨妥協,解決目前政治困局。(路透社)

總統挺身而出 圖力挽狂瀾 

德國大選結束後,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及舒爾茨出任黨魁的社會民主黨(SPD)雖然仍是德國兩個最大政黨,但得票率均是自二戰以來最低。

當時舒爾茨美其名表示:該黨不會再與基民盟合組聯合政府,要擔當反對派領袖的角色,以箝制首次晉身國會的極右派另類選項黨(AfD);實際上明顯是不想再為基民盟和默克爾「抬轎」,借割蓆換取政治空間,為下屆選舉成為執政黨鋪路。

總統在德國向來只是象徵式的國家元首,但如何行使職權有很大酌情空間。在陷入組閣危機的當下,施泰因邁爾決定站起來。他早前要求各政黨領袖重新考慮他們的決定,並再嘗試組閣,繼而在周二(21日)分別與自民黨及綠黨會面。兩黨未有公開談論會面內容。

社民黨領袖舒爾茨周一(11月20日)仍重申,不會跟基民盟合組政府,惟態度其後有軟化跡象。(美聯社)

黨內外向舒爾茨施壓 態度似軟化

自從基民盟與自民黨及綠黨就「牙買加」執政聯盟的組閣談判破裂後,國內對於基民盟和社民盟組成大聯合政府的呼聲日漸高漲,令一直執意不與默克爾合作的舒爾茨受盡各界壓力。周一(20日)舒爾茨仍重申不會成為大聯合政府中的少數拍檔,又表明社民盟不會逃避重選。

他的強硬態度卻「火燒後欄」,引來黨內人士不滿。黨員卡爾斯(Johannes Kahrs)批評舒爾茨太衝動,「我們不應該立刻選定一個選項,應該先花時間衡量當中利弊」。黨內國會議員拉巴努斯(Martin Rabanus)亦認為,社民盟應該重新考慮所有可能性,「對民主最好、對國家最好的決定才是最重要」。

除了黨內,舒爾茨亦受到黨外壓力。代表綠黨的國會副主席羅特(Claudia Roth)懇請社民黨接受大聯盟的方案,認為這樣做是「對大選結果負責」。

至周三(22日)舒爾茨態度似乎有所放軟,「社民黨非常清楚在目前這困難處境中的責任」,表示在未來數日或數星期內會有「好的解決方法」。周四(23日)施泰因邁爾會與舒爾茨會面,預料總統勢必對舒爾茨曉以大義,令他回心轉意。

組閣談判觸礁,默克爾看來有點疲憊。(路透社)

社民黨如何可以「犧牲」得有價值?

舒爾茨之所以一直不願意加入新政府,其中一個理據是不想讓另類選項黨成為最大反對派。可是如果默克爾真的在沒辨法之下選擇重選,基民盟和社民黨兩大黨或未必可取得同樣成績,有機會面對更差結果,甚至是出現不能挽回的局面。

分析認為,社民黨加入政府能夠令他們得到更大籌碼,要求基民盟在社會保障計劃中作出讓步,擴大醫療保障;另外亦可以向默克爾施壓,讓德國與法國更積極而有力地團結整個歐元區。

默克爾幕僚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認為社民盟「正在掙扎中」,呼籲「旁觀者」不要干預社民黨。意下之言,默克爾正期待舒爾茨和社民黨回心轉意,挽救目前的組閣危機。

在組閣談判破裂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前往會見總統,商討下一步可以怎樣做。(路透社)

默克爾的最後一根稻草

「牙買加」組閣談判失敗,令默克爾只有三個選擇,一是重新大選,二是少數政府,三是繼續談判。早前默克爾已經明言,籌組少數政府令政府往後施政會受到莫大掣肘,寧願重新大選都不願意組成少數政府。

可是重新大選亦不等於默克爾可以重新出發。德國多個民調指出,即使再來一次,民眾的投票意向與九月之時分別不大,最終議席分佈大致相同的話,默克爾等如繞了一個大圈後回到原位,有如西西弗斯推巨石。甚至乎更壞的情況是,極右的另類選擇黨(AfD)或其他政黨議席再有進帳,得不償失。

所以放在默克爾眼前的就只有繼續談判。未知舒爾茨真的願意回心轉意,拯救頭上光環日漸消弭的默克爾?今時不同往日,如果他能及時出手,將可如上文提到所言,在默克爾和基民盟身上得到更大政治談判籌碼,亦能為日後選舉累積更大政治資本。對舒爾茨而言,這不啻是值得冒險的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