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文件】Nike生意蒸蒸日上 繳稅金額成反比 全靠一個「剔」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取得文件披露,Nike、蘋果公司等涉透過離岸公司將盈利大幅轉移,省下以億計的稅。
《香港01》國際組
運動品牌Nike的商標剔號可謂全球都知,無人不曉,但原來一個剔號可以為Nike省下數以億計的開支,卻相信沒有誰料到。
先看數字,2006年Nike在全球繳交的稅佔其利潤35%;2009年是25%,到了去年是13%。以生意計算,Nike業務是蒸蒸日上,但付稅比例卻一直下跌,靠的就是一個剔號商標。
ICIJ和德國《南德意志報》取得律師行毅柏(Appleby)等公司680萬份文件,分析後發現Nike在百慕達成立的「Nike國際有限公司」原來大有來頭,因為它擁有Nike在美國以外的商標版權。
Nike的歐洲總部在荷蘭,向零售商和其他Nike歐洲店出售波鞋、運動服等,收入理應盤滿缽滿,但現實卻是它一直向百慕達的「Nike國際有限公司」繳付大量商標版權費。如此一來,Nike在歐洲的盈利就會大幅減少,應課之稅隨之下跌。另一邊廂,雖然「Nike國際有限公司」賺得版權費,但在百慕達的法例下卻不用課稅,收入是淨賺的。
ICIJ指出,Nike在百慕達的公司沒有員工和辦公室,只得幾份登記文件,由律師行毅柏負責。Nike在荷蘭的財政文件一直沒有提及向百慕達分公司交版權費一事,直至去年在美國稅務法庭的一宗官司上,Nike提及在2010至2012年總共向百慕達那邊交了38.6億美元,事件才見端倪。
截至2014年6月,Nike已在離岸公司累積66億美元的現金,但ICIJ指出當中只得3%繳交了稅。
但收入一直留在百慕達,Nike還是用不到。那怎麼將利潤轉移出來?ICIJ指出,Nike在荷蘭開設了一種名叫CV的公司。根據荷蘭稅例,只要CV公司與外國公司合作,收益都可以視為對方所有,不用課稅。而Nike在荷蘭擁有9間CV公司。另外美國500大跨國企業中亦有214間公司擁有CV公司。
早前在歐盟要求下,荷蘭承諾會收緊法例,包括規管CV公司。但荷蘭財政部預計明年草擬法例,到2020年才會生效。Nike回應ICIJ查詢時強調公司完全符合稅務要求。
同樣可能將盈利轉移到海外的還有蘋果公司。
早在2013年5月,美國參議員的一個委員會已經指控蘋果公司,透過將盈利轉移到愛爾蘭避開數以百億計的稅務。當時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強調說,他們每一分盈利都有交稅。
公司在愛爾蘭註冊的好處是,根據當地稅例,只要能證明公司在愛爾蘭以外「管理和控制」,即可享免稅優惠。而蘋果在愛爾蘭開設了三間公司,並以在美國經營為由獲得免稅。另一方面,因為非在美國註冊,亦不用向美國交稅。歐盟正要求愛爾蘭向蘋果公司課稅高達145億美元(1130億港元)。
更重要的是,愛爾蘭在國際壓力下即將要收緊稅例,最晚會在2020年生效。ICIJ指出,蘋果公司聘用的律師行貝克麥堅時(Baker McKenzie)和毅柏曾調查英屬處女島等多個地方的稅例,最後認為澤西島是最好新目標。
澤西島位於英國以南、法國西北面,是英國皇家屬地,在法律上並不屬於英國的一部分,所以亦非歐盟的一部分。澤西島有自己的政府及法律,對大部份生意都不收稅。
蘋果公司將愛爾蘭的「蘋果營運國際」和「蘋果銷售國際」已經遷冊至澤西島,其中「蘋果銷售國際」的盈利更佔整個集團的六成,達到1200億美元(9360億港元),只餘下「蘋果營運歐洲」留在愛爾蘭。
蘋果公司回覆查詢時表示,公司完全遵守法例,安排沒有令其少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