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捷克「親歐」富商上台 中歐漸離波蘭而去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捷克富商巴比什(Andrej Babis)所創立的政黨「不滿公民行動」(ANO),在上周六的國會選舉中,一如選前所料勝出,將有組閣優先權。巴比什在選舉中高舉反歐盟外移民、反貪腐的旗號,摧毀了自25年前民主化以來統治捷克的傳統黨派。巴比什上台亦會為中歐政治帶來一些微妙變化,他在地區上的外交選擇,將捷克甚至中歐在歐盟的地位帶到一個分岔口。

歐洲今年選舉連綿不絕,先是荷英法德等大國,然後就到中歐的奧地利及上周舉行的捷克國會選舉。多國非傳統黨派在選舉中脫穎而出,巴比什的「不滿公民行動」是其中之一,它在選舉中得票率近三成,在200席的國會得到78席,獲總統澤曼(Milos Zeman)授權於本周開始籌組下屆政府。

作為執政聯盟一部份,巴比什其實自2014至今年5月為止一直都是捷克財政部長。與其他出現非主流政黨崛起的國家不同,捷克經濟近年發展迅速,去年GDP增長率達2.43%,失業率更跌至近20年來最低的約4%水平,接近全民就業,工資亦顯著上漲。按一般理解,經濟增長合理,執政黨的表現沒理由會差,但今次選舉結果反映事實並非如此,現任總理索博特卡(Bohuslav Sobotka)所屬的中間偏左社民黨(CSSD)席數大跌35席,由國會內最大黨變成第五大黨。原來的第三大黨共產黨今次與社民黨並列第五位,是捷克民主化以來最差的成績。另一個主流黨派,中間偏右的公民民主黨(ODS)的得票率亦只得11.3%,與緊隨其後的海盜黨及極右「自由與直接民主黨」(SPD)相若。

今年五月,布拉格數千名民眾上街示威,指控巴比什不老實。(VCG)

  巴比什憑「決心」致勝

捷克政壇出現巨變的主因,當然與巴比什的選舉策略有關。這名富商成功將去屆政府的負面形象,全部推到執政盟友身上,包括市民對政府及司法部門涉嫌官商勾結的指控,成功打破3年前社民黨希望藉吸納「不滿公民行動」到政府,從而吸收民粹力量的如意算盤。

巴比什將自己塑造成反貪,糾正歪風的希望,偏偏他本人其實亦涉嫌詐騙歐盟補助近200萬歐元(約1,800萬港元),及在共產黨執政期間涉嫌協助秘密警察的醜聞纏身,巴比什辯稱這是政敵的失實指控。然而,巴比什商界背景甚重,手握全國主要媒體控制權,雖然他在知與行方面怎樣看都矛盾甚多,卻總能說服捷克人對他投下信任一票。

這種信任部份亦來自他對處理國內問題,及面對歐盟時所展現的決心。巴比什擔任財政部長期間,竭力打擊逃稅,又開展不少國民期待已久的基建工程,處理國債問題上又有成績,令國民信服他執政能帶來更好生活。而歐盟方面,他甫當選就公開要求歐盟修改對食品安全的標準,調整對移民問題的態度等等,這種決心亦是普遍疑歐的捷克人願意聽到的話。

  對歐態度取決於執政伙伴

外界形容巴比什為「捷克特朗普」或「捷克貝盧斯科尼」,因為他們都是富商出身,有一個貌美妻子,甚至有自己的傳媒為自己造勢。比較起來,巴比什或許更像貝盧斯科尼,因為他的政治立場其實並不如特朗普向右傾斜,在歐洲議題上亦採較中間路線,贊成捷克繼續成為歐盟一員並盡力改變歐盟的弊端,但不會加入歐元區,與歐陸其他民粹領袖的取向有所不同。

巴比什(左)乃富商出身,被稱為「捷克特朗普」。(路透社)

巴比什對歐洲的態度亦可從ANO在歐洲議會的取態看出。ANO目前屬於「歐洲自由民主聯盟黨」(ALDE),黨團領袖為非常親歐的比利時前首相伏思達(Guy Verhofstadt),但黨團內其他主要力量卻屬疑歐派,包括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及丹麥首相拉斯穆森(Lars Løkke Rasmussen)領導的執政黨,以及德國自民黨(FDP)等,全部與伏思達的政治理念南轅北轍,說ALDE為歐洲內較疑歐的一派亦不為過。

但疑歐不等於要如英國脫歐,外界一般稱巴比什採取較務實的態度處理政務,包括對歐關係。捷克新政府未來對歐關係的走向,取決於巴比什的執政伙伴,第二大黨ODS已表明不會與ANO聯合執政,社民黨及另一個小黨基民盟則對加入政府持開放態度,如能延續此聯盟,捷克的對歐政策不會大幅改變。但如果ANO最終與共產黨及支持脫歐的極右SPD合組政府,那對歐盟將會是個不利消息。

巴比什出任財長四年,但一直以建制外的身份自居。(VCG)

  「務實」態度看待歐盟

巴比什對歐盟的務實態度,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可以相比。捷克和匈牙利作為「維謝格拉德集團」(Visegrad Group,即包括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波蘭)的成員,都是歐盟內部主要保守力量,然而近年匈牙利與波蘭更出位,兩國政府首腦屢屢挑戰歐盟底線,「壞孩子」角色相當鮮明,但歐爾班領導的匈牙利,在「反叛」時的態度與波蘭政府仍有一定分別。

這種「務實反叛」態度在難民問題上尤其明顯,歐爾班一邊要求歐盟處理難民問題時加強邊境管制,一邊要求歐盟維護神根公約(Schengen Agreement)的精神,在作出激進表態過後,會着力講一些歐盟樂意聽的話。歐爾班強調邊境管制的論調已獲多個成員國認同,成為歐盟主流。巴比什的取向亦有相似之處,他非常歡迎歐盟內部的人員流動,針對的只是來自東方的穆斯林移民,要求歐盟好好管制,並表明不會參與歐盟的「共同庇護政策」(Common asylum policy),但他在選後立即表明自己是「親歐」的,要與布魯塞爾一同解決移民問題。

歐爾班是布魯塞爾眼中的「壞孩子」,但他確實改變了歐盟對難民問題的決策。(路透社)

當然歐爾班與巴比什挑戰歐盟底線的程度有分別。對歐盟來說,歐爾班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他正威脅國內的學術自由。歐爾班不斷打擊由美國知名投資與政治活動家索羅斯(George Soros)創立的中歐大學,迫使該校關閉或遷移。歐盟指摘匈國違背了《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所規定的學術自由、受教育權及自由開展業務等條例。相比之下,巴比什只是購買了國內最大的媒體集團之一及控制了國內多家主要工業,大體上並未威脅到各種自由及民主體制,絕非典型「壞孩子」。

  中歐四國聯盟將有變化

然而歐爾班及巴比什這種以「政治投機」撼動歐盟的「務實」做法,其實非「維謝格拉德集團」的老大波蘭的做法。波蘭相對於集團內其他3個國家,它對歐盟的態度更強硬,連法治及民主政制的底線都夠膽挑戰,背後的操盤手卡欽斯基(Lech Kaczyński)最近更有傳重回政壇前線,擔任總理,這只會使歐盟與波蘭的關係更為緊張。

維謝格拉德集團四國外長,於去年會面前合照。(Getty Images)

集團內對歐態度的分歧,將使這區域性四國集團名存實亡,斯洛伐克總理菲喬(Robert Fico)更曾批評集團被波蘭及匈牙利的右翼把持。在此背景下巴比什的當選,更有可能讓核心向南移。巴比什在上周六接受路透社訪問時建議,推進四國集團的政治議程及為四國在歐尋找更多盟友,他更點名其中一個目標是同處中歐的奧地利及一眾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歐盟國家。

最近同樣經歷國會選舉的奧地利,其實亦有與「維謝格拉德集團」合作的意願,以擴充自己在歐盟及地區內的影響力。很可能在下屆政府與當選人民黨(OVP)合組政府的自由黨(FPO)黨魁斯特拉赫(Heinz-Christian Strache),就曾表示要加入「維謝格拉德集團」,若成事的話,將會削弱波蘭在集團內的影響力。

奧地利、捷克及斯洛伐克在過往數年已有一定合作基礎,使得奧地利更多參與中歐政局的可能性增加。在今年奧地利及捷克大選前,三國都由中間偏左的政府執政,現在有兩國向右轉,令菲喬成為區內唯一一個偏左政權,但他們在中歐來說仍是政治光譜較為中間的國家,在未來大有發展空間。如果明年春夏之交舉行的匈牙利國會選舉削弱了歐爾班的政治能量,以奧地利、捷克及斯洛伐克為核心的集團,甚至可取代「維謝格拉德集團」,代表中歐與歐盟角力。

巴比什勝選固然是民粹主義又一次入侵歐洲政治,但這不一定代表歐盟會因此受害。巴比什的「務實」作風無疑會減緩歐洲融合速度,但他絕不是會帶來脫歐災難的民粹領袖,反而會使中歐繼續有一把能談判的聲音,維持區內勢力平衡,這對歐盟來說不一定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