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中被點名「擺上枱」的尼泊爾 如何突破被擺佈命運?
中印關係已成水火,中間夾着的小國自然不會好過。
繼不丹之後,尼泊爾亦成為另一個周旋於中印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磨心;不同的是,尼泊爾或會暗地裏歸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將應巴基斯坦政府和尼泊爾政府邀請,於8月13日至17日赴巴基斯坦出席其獨立70週年紀念活動,並訪問尼泊爾。
預料汪洋今次訪問行程將圍繞中印邊境衝突,試探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的兩國對事件態度。汪洋是自6月中旬中印發生邊境衝突後,首名訪問南亞的中國政府高級官員。
尼泊爾副總理兼外長馬哈拉(Krishna Bahadur Mahara)表態指,尼方希望中印以「和平外交手段」解決紛爭,並指不會捲入中印邊境對峙事件。尼方又去信新德里和北京稱將保持中立。尼泊爾在1962年中印戰爭時,亦是抱持中立態度。尼泊爾總理德烏帕將在本月23日訪問印度,將是他6月上任後首次出訪外國之行。
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已於周四(10日)到訪尼泊爾,在加德滿都與尼國總理德烏帕(Sher Bahadur Deuba)會面。尼泊爾政府表示雙方談及加強合作事宜,並就德烏帕月底訪印之行作出安排。斯瓦拉吉此行是為參與孟加拉灣多部門經濟技術合作組織(BIMSTEC)外長會議。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在Twitter張貼二人會面照片,寫道「印度與尼泊爾間獨一無二的友誼及合作關係。」
尼泊爾為何重要 三方邊界上的印度軟肋
中方與印方先後到訪尼泊爾爭取尼方支持,全因夾在兩國之間的尼泊爾極具戰略意義,三方領土交匯處上有一塊面積約75平方公里的爭議領土卡拉帕尼(Kalapani)。
卡拉帕尼在中印邊界爭議中曾「粉墨登場」過。通訊社印度報業托拉斯(PTI)報道,中國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王文麗周二(8日)拒絕了印度外長提出雙方同時洞朗地區撤軍的建議,同時還反問稱,如果中國進入卡拉帕尼和喀什米爾(Kashmir Valley)地區,印方會如何應對。
王文麗又表示在印方軍隊完整撒出洞朗前,中方不會與之對話,否則「人民會認為我們的政府無能」。
尼泊爾《加德滿都郵報》指,尼國測量官員多次提出證據指卡拉帕尼屬於尼泊爾,但其主權問題上一直維持爭議。爭議源自1952年前總理柯伊拉臘(Matrika Prasad Koirala)執政時代,尼方容許印度軍隊進入加德滿都及尼國北部邊界,印方雖然後來撤軍,但卻在卡拉帕尼邊界駐紮,自此尼泊爾邊界受到侵蝕。
《印度時報》則引述印度前官員及尼印邊界問題專家SS Pangti指,1816年尼泊爾與英國簽訂的《薩高利條約》(Treaty of Sugauli)列明,以馬哈卡利河( Maha Kali river)為尼印兩國西邊邊界線,而卡拉帕尼被認為是馬哈卡利河的源頭;Pangti遂指,卡拉帕尼地區在觸及中國邊界前,並不存在尼印分界線。
尼泊爾暗地裏靠邊站 對印度非好兆頭
表面上尼泊爾自稱將維持中立,但種種因素似乎令尼國指向親華外交政策。《加德滿都郵報》引述尼泊爾專家建議,現在中印邊界爭議問題處於高峰時期,而中方更主動提及卡拉帕尼;正正是尼泊爾提出解決尼印邊境爭議問題的最佳時機。
而尼泊爾前總理兼最大在野黨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主席奧利(Khadga Prasad Oli)上月底訪問西藏拉薩與中方人員會面,過程中提及尼方願意參與中國一帶一路項目及建設,又指一帶一路會加強西藏與尼泊爾的歷史、地理、商業、宗教及文化關係。奧利被視為親華派,印度媒體更將奧利辭職視為印度的「外交成就」;《印度快報》報道指,印中邊界對峙之時,中國在尼泊爾擴大影響力並非好兆頭;而一帶一路亦是尼泊爾減少在經貿上過份依賴印度的一個機會。
同時,尼泊爾當局一直對2015年中印雙方領導人在未有知會尼方情況下簽訂的中尼印邊境貿易協議感到不滿,協議旨在擴大卡帕拉尼地區的里普列克山口(Lipulekh Pass)的邊境貿易。尼方又指控印方強行佔領卡帕拉尼地區及里普列克山口。《印度時報》又報道指,奧利領導的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成員已相信,中國已同意重新考慮里普列克山口協議,並向印方提出抗議。
印度方面將密切關注尼泊爾與中國關係變化,中印之間夾着的尼泊爾不止是磨心,更可能是牽動整個中印衝突的關鍵。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