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護親赴加沙與黎巴嫩 難民對停火「由希望變絕望」

撰文:官祿倡
出版:更新:

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已逾1年,中東局勢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來持續惡化。無國界醫生(MSF)三成員11月13日在香港舉行會議,曾在5月親赴加沙的蘇衍霈(Krystal),9月作為助產經理再度前往該地;外科醫生高志昌(Ryan)11月初前往黎巴嫩幫助重開醫院;無國界醫生(黎巴嫩)代總幹事童靜漪(Jenny)簡報組織在黎巴嫩營運狀況。

2024年11月13日,無國界醫生救援人員蘇衍霈在出席會議,簡報自己二赴加沙的工作見聞。(官祿倡攝)

蘇衍霈親身出席會議。高志昌身處黎巴嫩,童靜漪位於英國,二人通過視像參與。三人工作旨在援助當地傷患,緩解他們在戰爭中所受創傷。

難民情緒惡化 絕望感較上次強烈

加沙歷經多次停火談判卻無下文,戰爭帶來的無盡頭的折磨令他們心理健康急轉直下,尤其是對難民家庭的傷害,蘇衍霈希望「增加家庭課程,增加他們的知識,推動對家庭的支援」。

她第二次來到加沙南部汗尤尼斯(Khan Yunis)的納賽爾醫院(Nasser Hospital),與當地人相見,對他們在情緒上變化感到意外,「他們心中依舊抱持對停火的希望,但今次由希望變成絕望」。

▼無國界醫生救援人員蘇衍霈再赴加沙

人道災難惡化 兒童垃圾堆翻食物

加沙超34.5萬人因戰火面臨最高級別的,災難性的嚴重糧食不足情況。兒童面臨生存威脅,不得不出門拾荒,蘇衍霈說:「我在醫院望見街邊有兒童乞食,甚至從垃圾中尋找食物」。

無國界醫生周三(13日)再次呼籲,立即在加沙實現持續的停火、停止襲擊醫療設施、醫護人員及病人,允許足夠救援物資進入戰區。局勢愈發緊張的情況下,蘇衍霈仍不改人道支援決心:「如果(當地)需要我便會再去,用香港人的身份再做出貢獻。」

2024年11月13日,蘇衍霈在香港中環街市的展覽中介紹無國界醫生組織的越野四驅車,她身後是四驅車的等比例尺寸模型,現在70個國家中用於緊急運輸傷員。(官祿倡攝)

自去年10月以來,哈馬斯與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已造成逾4.3萬人死亡,其中婦女與兒童分別佔死亡人數的17%和33%;以色列對黎巴嫩的襲擊已造成至少3.3萬人死亡。

「每日聽到2至4次戰機掠過」

身處黎巴嫩的高志昌形容當地現狀:「我一下飛機就聞到空氣中因爆炸產生的煙味」,指戰爭充斥日常生活,以色列戰機以超音速飛行時,突破音障而產生的強勁音爆隨之而來,他最初以為附近發生爆炸,「我每日都聽到到2至4次」。

無國界醫生救援人員高志昌2024年11月13日通過視訊出席會議,介紹自己現時在黎巴嫩的工作情況。(官祿倡攝)

他來到黎巴嫩南部賽達(Sidon),預料在一個月時間內,為當地醫院構建外科醫療團隊,目前正處於早期籌備階段。

童靜漪7月來到黎巴嫩貝魯特,憶述當地民眾和MSF職員初期面對戰事時淡定面對,會去遠足或做美容,盡量生活如常,惟職員後來都漸見憔悴,有同事因親戚在衝突中離世等而受打擊。

身處英國的無國界醫生(黎巴嫩)代總幹事童靜漪2024年11月13日通過視訊出席會議,憶述MSF職員初期面對戰事時淡定面對,會去遠足或做美容,盡量生活如常,惟職員後來都漸見憔悴,有同事因親戚在衝突中離世等而受打擊。(官祿倡攝)

黎巴嫩發生傳呼機爆炸案時,童靜漪在身在當地,感受到緊張氣氛,她工作地點附近就是市政府的醫院,形容當時「徹夜聽見好多救護車出入」,甚至「有兩次在電話收到『醫院有炸彈』的訊號,必須要撤離。」

2024年11月13日,圖為無國界醫生組織的越野四驅車等比例尺寸模型,照片中可見車後半部份設有擔架床,現在70個國家中用於緊急運輸傷員。(官祿倡攝)

▼無國界醫生在黎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