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內地首例境外骨髓捐獻 廣東男捐造血幹細胞救香港白血病患者
「我只是在盡自己的力量幫助他人。」近日,莊先生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的病床上躺了4個小時,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採集次日,這袋「生命種子」裝在專用低溫保溫箱裡,經由廣深港高鐵送達香港,救助一位白血病患者。
《羊城晚報》報道,今年3月底,莊先生得知自己與一名香港患者的配型相合,毫不猶豫地答應捐獻。為了讓身體狀態更好,他增加了運動量,每天下班後都去跑步,飯量也比平時大了些,每天特地多吃點肉,「感覺身體結實了一點。」這段時間裡,莊先生增重到約58公斤,這是他成年後體重的峰值。
莊先生出生於1989年,來自廣東陽江,是一名汽修工。2017年,他在第一次參與無償獻血時,瞭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能夠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當即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
據了解,為了此次捐獻,莊先生請了15天假,需要同事和上司幫忙分擔工作,「他們知道我的請假理由後,都覺得很值得,還時常問候我的身體情況、給我打氣。」莊先生說道。
5月初,莊先生來到廣州,開始接受皮下注射動員劑。在捐獻前夜,他本打算10點半就睡覺,但快12點才睡著,「有些緊張,但並不擔心。」採集當日凌晨4點50分,莊先生起床做了抽血檢查,隨後又躺了一個多小時。吃罷早飯,8點20分開始了造血幹細胞採集,他把手機放在枕邊,迴圈播放平時愛聽的歌。
疫情以來內地首例非凍存造血幹細胞境外捐獻
中華骨髓庫廣東省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新冠疫情以來內地首例非凍存造血幹細胞境外捐獻,標誌著中華骨髓庫的境外捐獻工作已恢復正常運作,莊先生成為廣東第162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不少朋友知道我要捐獻造血幹細胞後,都等著我回去分享經驗。」莊先生表示,在他身邊有定期獻血的朋友,但還沒有捐獻過造血幹細胞的,他將把這次經歷和朋友們細細分享。
醫師王剛負責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採集,當日上午他一直觀察著莊先生的捐獻過程,兩人不時聊會兒天。王剛介紹,造血幹細胞在4攝氏度恆溫保存條件下最多能保存4天,和凍存的方式相比,非凍存方式下單個核細胞損失較少,適用於異體移植採集後短期存儲幹細胞。
此次捐獻,陽江市紅十字會「三獻」工作人員陳德明全程陪著莊先生進行高分辨配型、體檢、捐獻等工作,在每一步都仔細介紹。在他看來,莊先生不僅心地善良,而且非常樂觀。陳德明回憶,在3月底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後,他當天便將這一消息告訴莊先生,「在詢問捐獻意願時,莊先生的態度特別積極。」
陳德明介紹,這是陽江市紅十字會經手的首例造血幹細胞境外捐獻。面對更為複雜的手續、更短的時間、更多的準備工作,陽江市紅十字會共有11名工作人員參與其中,以確保順利完成捐獻工作。
採集次日下午,莊先生在醫院結束觀察後返回陽江。當晚,大家還一起吃了一頓火鍋。陳德明表示,目前莊先生的身體狀況還不錯,回到陽江後還會繼續跟進回訪,並定期體檢。
廣東:捐獻量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
中華骨髓庫廣東省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省紅十字系統自2001年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在2006年6月完成首例涉外造血幹細胞捐獻,至今已向美國、韓國、法國、中國香港等境外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22例。
這位負責人介紹,在新冠疫情前,境外捐獻是由專人入境來取送新鮮的造血幹細胞。新冠疫情期間,中華骨髓庫參考其他國家骨髓庫的做法和經驗,嘗試採用凍存造血幹細胞後運輸的方式完成跨境捐獻,積極聯繫外交部、海關及運送公司,只要有一線希望都盡全力尋找境外捐獻解決方案,2020-2022年完成境外捐獻13例。
「近年來,廣東省造血幹細胞捐獻數量呈快速增長態勢。」這位負責人表示,2020-2022年全省實現捐獻728例,占歷年累計捐獻總數的47%。其中2022年捐獻造血幹細胞290例,創歷史新高,年度捐獻量占全國的16%,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截至目前,廣東省累計入庫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達13.6萬人,累計捐獻總數1622例,庫容使用率1.2%,捐獻總數和庫容使用率均居全國第一,為挽救患者生命發揮了積極作用。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