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遙感影像等領域 官媒指中國完成多項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
據隸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航天長征》周二(21日)報道,近期,中國完成多項技術攻關,從而解決「卡脖子」問題,有關工具或技術已廣泛推廣乃至應用。
為突破國產化平台下「遙感影像投影技術」的「卡脖子」問題,火箭院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開展了技術攻關,研發出一款國產化「龍芯」處理器平台下的坐標轉換工具。目前,該工具已推廣應用。
報道指,可於城市規劃、地形測繪、輔助導航、目標識別等領域應用的遙感影像,是全天候、全天時、全方位、高動態的偵測技術,其採集後通常需要進行投影處理,即從真實世界的三維坐標系轉換到人們比較熟悉的二維坐標才能使用。然而因地理信息技術發展起步較晚,目前在中國,遙感影像的投影處理主要使用國外的軟件,除需要定期付費外,國外軟件還無法適配國產化操作系統。
而上述國產化「龍芯」處理器平台下的坐標轉換工具,可支撐8位、16位、32位等多種類型影像的投影,同時引入了多線程並行技術,最多可同時處理8張遙感影像,既解決國產化平台下缺少投影轉換工具的難題,也提升了投影變換效率,且投影數據的準確性經驗證與國外軟件一致。
另一方面,製造昌片的光刻機為中國亟待解決的「卡脖子」問題,近年來,缺「芯」困擾著手機到汽車等各行業。報道指,光刻機由多個關鍵分系統組成,能否解決某分系統核心部件熱控制問題,直接決定了分系統運行的精度和穩定,作為關鍵散熱部件之一,超薄水冷板散熱組件應運而生,而火箭院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完成了該組件的關鍵技術攻關,從而打破國際壟斷。
據該所高級工程師牛志偉介紹,超薄水冷板厚度薄,十分易變形,且焊接時易生水道塌陷、堵塞的問題,還極易發生洩漏,故超薄水冷板的機械加工、精密焊接、性能檢測要求非常之高。而目前,超薄水冷板組件製造難題已經徹底解決,產生尺寸精度高、流道均勻一致、性能檢測全部合格的產品。
最後,新冠疫情暴發後,長期被國外壟斷、能挽救危重病患者的體外膜肺氧合設備(ECMO)走入公眾視野,對此,航天新長征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對ECMO展開了技術攻關,其為火箭院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成立的全資子公司。
該公司基於在伺服機構研製中積累的電機控制、流體仿真、磁懸浮驅動等技術優勢,以及在研發人工心臟「火箭心」中的經驗,將航天技術應用於醫療健康領域,研發出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輝昇-I」型ECMO。現時ECMO樣機基本定型,第一階段動物實驗效果良好,長征醫療後續將繼續按照研製要求推進,加速產品研發與產業應用,爭取不久後即能讓國內重症患者用上「航天造」EC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