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你為什麼焦慮?
華為再度陷入輿論沼澤,起因於自稱在華為工作了十二年的老員工李洪元,早前在網絡上發聲稱自己因為一筆30萬元人民幣的離職賠償,被華為誣告「敲詐勒索」,在被拘留了251天後終因證據不足被釋放。事情曝光後立即在網上引發熱議,「出身985,工作996,離職251,維權404……(詳見文末話你知)」這個梗迅速刷爆了朋友圈,並佔據各大媒體的頭條。無獨有偶,內地互聯網企業網易也因為涉嫌裁掉一名身患重病的基層員工而遭到輿論的口誅筆伐。
內地逾4000萬名焦慮症患者
這些都非個例,過去幾年,內地社會似乎被一股濃厚的焦慮情緒困擾。每每打開微信公眾號,這種焦慮就會撲面而來—「年薪百萬,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成年即貧困的中國年輕人」,「一線城市財務自由門檻2.9億,看看你還差多少」……這些被有意包裝傳播的文章除了塑造幾個類似「咪蒙」的大V外,唯一的後果就是讓人看得焦慮滿滿。
職場焦慮、生育焦慮、就業焦慮……「焦慮」一度成為很多自媒體的流量「收割機」,但資料顯示焦慮症卻在四處蔓延,成為當下負擔最重的精神障礙問題。此前,內地社交平台微博社區公告稱將嚴厲打擊通過「販賣焦慮」及其他通過消極低俗內容獲取流量的行為;「咪蒙」也因為過度「販賣焦慮」遭到官方封號。
「咪蒙」是內地網絡紅人。曾擔任《南方都市報》深圳雜誌部首席編輯,其微信公眾號曾有千萬粉絲。今年1月,咪蒙旗下的微信公眾號「才華有限青年」發表的文章《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在微信迅速流傳。次日,文章因「涉嫌違規」被微信官方刪除。咪蒙旗下公眾號的熱門文章均被認為在傳遞「販賣焦慮」的情緒。現代人的焦慮在這一代中國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焦慮」不是中國人的專利,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都會焦慮,焦慮症也是現代人最常患有的精神疾患。但從各國的差異看,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流行率明顯高於亞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2017年,中國的焦慮症流行率為3167.89例/10萬人,同期美國的流行率達6454.15例/10萬人。雖然從流行率上看中國不算高,但由於人口基數大,中國是世界上最多焦慮症患者的國家之一。全球疾病負擔研究2016年估算,全球約有2.76億人患焦慮症,中國估算約有4,000萬人以上。
事實上,這些數字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絕大多數沒有患焦慮症的中國人也會焦慮,這種「中國式焦慮」甚至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便在《中國中產階級的焦慮》一文中表示,關於未來,中國人所焦慮的不只是他們的財產,這個國家的許多問題都讓他們不安:糟糕的空氣、品質可疑的食物和水,最近的過期疫苗事件更讓千萬人感到憤怒。還有那些他們不會輕易評論的領域,如日漸收緊的言論空間、糟糕的法治環境,以及沒什麼道理可講的政府行為。
該報又在另一篇評論中說,社交媒體上對「李洪元251事件」的憤怒也反映出中國中產階級成員新的不安全感,他們從未經歷過經濟衰退,而且一直以為自己比低收入的農民工得到更多保障。有內地人說,他們在李洪元身上看到自己。有人在微博上寫道:「打破了廣大中產『我學習優秀,一心工作,不問世事』就能被國家善待的中國夢。」
然而,《紐約時報》這種對中國式焦慮的表述還是帶着慣有的有色眼鏡,內地大多數人的真實想法是對政治不關心,也不希望政治關心我。那中國人究竟在焦慮什麼?
長於太平盛世的憂慮
有人說,作為中國沒有蕭條記憶的一代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神舟飛船進入太空、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他們在「太平盛世」下成長,家庭生活富裕,消費水平上升,他們的人生以一種看不到盡頭的平坦向前處奔去。然而,風平浪靜過後,一種焦慮逐漸彌漫開來,辦公室政治、消費主義、中國式關係……伴隨着中國大步踏入現代化,現代人的焦慮感在這一代中國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不斷問自己、問社會—中產階級應該如何避免資產縮水或最大限度安全增值?結婚五年以上的夫妻如何避免陷入無性、無精神交流的狀態?獨生子女一代如何面對雙方父母的生老病死?培養孩子所需資金佔到年開銷百分之四十以上怎麼辦……這種焦慮源於社會發展太快,人們唯恐被經濟增速丟下而惶恐,加上經濟寒潮來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充滿不安。這種個體的焦慮情緒,通過互聯網聚集,慢慢變成一個個火藥桶,一旦碰上網易、華為此類勞資矛盾,便彌漫兔死狐悲之感,一點就炸。
還需要指出一點,最為焦慮的階層,正是伴隨着改革開放開始在中國逐漸龐大的中產階級。華為和網易的勞資風波實際上是中產階級與僱主之間的矛盾,中國中產階級一步一步向上爬,風光的物質享受背後是手停口停式的職業壓力,體面的社會地位背後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慮感……他們在上行的中國社會裏抓住了機會,成為了有產者,物質上比大多數人更豐裕,但比下有餘,比上不足。他們的煩惱,也折射着中國發展青春期和中國法治青春期的煩惱。基於中國中產階層的定義存在爭議,你不確定他們是誰,但你能感受到他們的焦慮。
中產階級怕打回原形
曾有人指出,中國中產階級的十大焦慮中就有對於工作壓力的無可奈何—唯有拼命工作、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保證自己能夠繼續供樓、供車,才能保證負擔起家中老人患病、住院等的高昂醫療費,才能保證孩子的學費,甚至將來能出國留學。面對競爭的壓力,中產者要保護自己的地位和薪水,否則一切風光霽月將成為過去,自己難免成為社會又一個「新貧族」。
這種心理給中產者帶來沉重的負擔,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根據對31,875名不同職業人士的調查資料統計分析,列出了一個「職業壓力排行榜」,發現中層管理人員的壓力指數高居榜首。處於事業上升期的中層管理者們既要承擔如何提高業績表現的壓力,又要承擔調動團隊、協調眾人工作任務的壓力,還要承擔撫養子女和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壓力,諸多重擔壓在身上。
這種焦慮在華為這種強調「狼性」的企業文化會被極度放大。儘管華為的成功很大程度也得益於其「低調務實強硬」的企業文化,但搜狐評論指出內地很多聲音已對此作出反思,比如,華為在拓展全球影響力的過程中採取的實用主義態度—無論對公司內部還是對社會大眾—是不是已經帶來許多值得警惕的苗頭?如果企業發展是以犧牲價值、犧牲員工為代價,那隨着它的拓展,勢必會敗壞和損耗更多寶貴價值,以及理應遵守的法治原則。承受這些批評對華為來說是不是冤枉?需要華為自己來回答。
最後從文化上看,不無遺憾地指出,整個東亞文化易於使人陷入焦慮。所以韓國有如此瘋狂的教育模式,日本人會創造出「社畜」這個詞彙,台灣年輕人會在無路可走後集體擁抱「小清新」。建基於中華文化的整個東亞文化在家國意識上以天下為大任,且以克己復禮、大公無私、死而後已的高大上道德標準要求每一個國民,再加上複雜的社會關係,高度要求的家庭責任,遇到快速的現代化進程,就極容易讓東亞人陷入不可窮盡的焦慮憂怨。
話你知:
985指985院校,指中國政府為了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世界著名高水準研究型大學而實施的教育計劃,此名來自於1998年5月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提出此想法,至今包含39所頂尖大學。
996指「早上9時上班,晚上9時下班,每周工作六天」的工作制度,有時被用來指代一系列資方要求勞方延長工時而不額外給薪的工作制度。最初因IT行業員工交流而產生此詞。
251指李洪元被拘留251天。
404指的是有中國程式師因為受夠了996工作制,於是在代碼託管平台GitHub上發起了一個名為「996.ICU」的專案,以此抵制互聯網公司的996工作制。沒想到引發巨大反響,但隨後被國內一些瀏覽器遮屏切斷訪問。同時也指李洪元事件後中國網絡大規模出現的刪帖事件,因此404代指大公司對於維權者的打壓。
上文刊登於第192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2月9日)《中國人你為什麼焦慮》。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