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特朗普故技重施 關稅恫嚇下中國保持戰略定力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5月6日早上,美國總統突然在Twitter發文,一改之前稱中美貿易談判進度良好的口風,宣稱要在本周五針對價值2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將關稅由10%上調至25%。中方對此反應平靜,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確定9日赴美,展開新一輪磋商。對中方而言,特朗普的變幻莫測早已眾所周知,不足為奇,而他最終都是以利益和政績為依歸,故此毋須大驚小怪。官媒《人民日報》即於7日發表頭版文章,題為〈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十足〉,反映北京一向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意謂要從宏觀大格局逐步應對,而非為了個別事件就隨對方節奏起舞。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資料圖片)

外交部:類似情況以前多次出現

特朗普的「談判技巧」萬變都離不開他在《交易的藝術》.(Trump: The Art of the Deal)裡提到的招數:「選項最大化」(Maximize your options),不排除任何可以榨取更多利益的手段;「動用手上槓杆」(Use your leverage),利用自身優勢,不要讓對方洞悉自己急於獲得協議;「反擊」(Fight back),當對手不願按己方條件行事,必須狠狠加以教訓。

或者當初各方還會嚇一跳,趕緊買一本《交易的藝術》看看,然而特朗普入主白宮已經兩年,在伊朗、朝鮮、北美貿易協定等擂台上,來來去去就是那一套「君臨天下」的板斧,反覆無常之中亦避免完全撕破臉。由此看來,這一次威脅加稅其實都是了無新意的威嚇手法,即使不能說全在意料之中,也大致早已出現在中方的沙盤推演。

實則中國外交部的反應就正正是平靜以對,沒有鋪張地簡單回一句:「關於美方威脅對中國的產品加徵關稅,類似的情況以前多次出現過。中方的立場和態度一直非常明確,美方對此也十分清楚。」

關稅僅傷皮肉而不傷筋骨

在過去一年交手中,中方已經多次遭遇特朗普的威脅恫嚇,官方大概認為,「大棒」沒有揮下來自然是甚麼也沒發生,但即使揮了下來打在身上,中方亦有能力對等還擊,並確保美方僅能傷其皮肉而不及筋骨,因此也沒甚麼好可怕,只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就可以了。

根《人民日報》一文解讀,在經濟增長、就業增加、物價溫和、國際收支平衡、居民收入增長等各方面,均顯示中國經濟運行開局良好。況且如今內需才是中國經濟動力所在,如2019年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65.1%,超過資本形成總額及貨物淨出口的貢獻率。儘管外圍環境大幅波動,貿易戰波及工商業,但未有窒礙經濟轉型進程。

2018年1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於阿根延G20峰會周邊的會晤,把已近乎停滯的中美貿易談判重新啟動。(路透社)

另一邊廂,美國經濟表現亦十分出色,失業率創下新低,而股市指數亦在歷史高位徘徊,這也部份解釋了為何特朗普敢於進一步要脅中國。由白宮、國會山莊到華爾街,不乏鷹派要求特朗普強硬到底,可是同一時間更有不少商界人士擔心貿易戰會捅破「小陽春」,如遊說組織「關稅傷害美國腹地」(Tariffs Hurt the Heartland)就直言,如將對華關稅上調至25%,將會損害近10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並加大金融市場動盪。

中美結構矛盾才是大格局

是對中國過於樂觀?抑或對美國過於悲觀?不論如何解讀,事實是關稅作為威脅手段,當下都未能嚴重損害中美兩國利益,但長遠來看,終究打貿易戰是沒有贏家的。至於從戰略目光觀之,中美之間存在結構矛盾,兩者角力不止於貿易戰一環,更不在於其中一任美國總統的幾句「氣話」,既然風雨挑戰總要來,那就不用為一時三刻的波動而氣急敗壞。

迄今為止,中方的立場和態度一直沒變,依然是「對等磋商」和「互惠互利」。不論美國提出甚麼要求,特朗普拋出多少恐嚇,官方堅持任何方案都要切合中國自身利益,由降低產業准入到保護知識產權,協議內容都要有助於中方「倒逼」改革開放的步伐。正因以「做好自己的事情」為出發點,特朗普如何反覆無常都好,華府如何軟硬兼施也罷,北京仍會以保持戰略定力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