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土地市場流拍湧現 與政府調控有關
撰文:潘翠怡
出版:更新:
中國土地市場遭遇幾年來罕見的冷清局面,今年以來,流拍在中國土地市場上越來越多地出現。
有日媒認為,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們態度比原來謹慎,大城市土地流拍近來頻繁出現,可能與中國政府長期的調控舉措、經濟局勢的不景氣和開發商缺乏資金、利潤空間的減小等有關。
《新聞周刊》日語版9月3日報道,根據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ICC)的調查,中國土地流拍現象佔全體土地的比例8月第三周為止達到了9.4%,比七月整體的7.3%還要高。其中,山東濟南8月拍賣的土地中有八塊流拍,10塊以最低價格賣出,1塊比最低價高4%。山西太原有八塊流拍,其中兩塊價格比最低價格低,其他的無人出價。
而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公布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房地產市場土地流拍一共有796宗。其中,一線城市土地流拍共有13宗,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二線城市土地流拍共154宗,同比增長200%;三四線城市土地流拍合計達629宗,2017年同期為284宗,同比增長121%。
報道指有觀點認為,這不過是土地市場回歸正常狀態而不是經濟惡化的表現。流拍原因是政府要求的競標條件與市場的需求有差異。
報道又說,與土地市場的冷清相對應,據統計,中國7月房產交易量是兩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地方政府為抑制房產價格過高亦在推出相關產品,選擇的餘地更大了。
報道引述分析人士認為,土地交易的完成和政府記錄數字有時間差,數據並能不反映眼前的狀況。亦有業內人士認為政府的數據並不反映實際情況,但確實現在業界現狀不好。
報道又指,一些經濟學家和開發商認為,降價的購買良機會刺激消費欲望,第四季度的交易量會上升。報道舉例一位開發商在廈門購房的經歷,指去年1平方米要38,000元人民幣的房,今年只花25,000元人民幣就能買到。
(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