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被列三文魚爭議引外媒廣泛報道:將問題合法化當解決良方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早前發出公示,自行把淡水魚虹鱒歸入為三文魚類,引起輿論熱議。
事件亦獲外媒廣泛報道,外媒普遍質疑事件「解決不了問題,就將問題合法化」。而上海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亦高度關注事件,表示將就此事專門召開專家討論會。
英媒以「fishy」報道事件
有關虹鱒被歸入三文魚類的爭議,《BBC》、《每日郵報》、《衛報》、《獨立報》等英媒均不約而同使用雙關語「fishy」(兼具可疑及腥味的意思)報道事件。當中,《BBC》在<現在虹鱒在中國可以被稱為三文魚>的報道中指出,虹鱒與大西洋鮭(三文魚)儘管在肉質顏色上有相似之處,但是兩者外表大為不同。此外,虹鱒在淡水中生活,而大西洋鮭則是海水魚,報道指出「如果你覺得自己吃的三文魚很fishy(有腥味/很可疑),那是因為牠並不是三文魚」。
報道又提到,內媒早於今年5月已揭露出虹鱒長期在國內被標示為「三文魚」後,相關部門一直沒有禁止這行為,而行業內的解決辦法竟是將其「合法化」。報道還引用新浪微博網友的評論提出疑問,「如果虹鱒可以歸類為三文魚,是否小龍蝦也可以被標示為龍蝦?」
《每日郵報》日前一則<可疑的勾當正在發生!虹鱒被定義為三文魚引發眾怒>的報道亦指,團體標準出台的目的在於平息此前公眾對於虹鱒常年被混淆為三文魚的不滿,該標準「提出所有的鮭科魚類都可以被統稱為三文魚進行售賣」。報道還關注到,團體標準發布後便引發了中文社交媒體上的熱議,有相當數量的網民對虹鱒「成為」三文魚後可能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表示擔憂。報道指,新浪微博話題「虹鱒被歸入三文魚」的閱讀量高達2800萬之多。
上海消保委高度關注事件
而美國新聞網站「新聞人」日前一則<這不是三文魚--除非在中國>的文章開首就指出,「如果你無法擊敗它們,就加入它們,這便是他們采取的方式。虹鱒在多年以來在中國都被錯誤地標註為三文魚後,如今選擇由相關機構出面為這一錯誤背書。」除主流媒體之外,與海產相關的外國行業媒體也對事件表達關注,漁業新聞網站Intrafish8月15日播報了虹鱒在中國被標註為三文魚的快訊消息,這已是該網站第3篇與中國的虹鱒三文魚之爭話題有關的文章。三文魚商務網(salmonbusiness.com)報道指,近年來中國三文魚銷量不斷走高,今年截至目前已自挪威購買逾1.6萬噸冰鮮三文魚,同比增長141%。但是,由於中國國內出產的虹鱒缺乏生產安全標準,使得消費者擔憂。
而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官網維權新聞欄目早前發布消息指,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近日會同部份三文魚分會成員單位發布《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該標準將淡水虹鱒列入三文魚類別,引發社會關切和消費者質疑。由於上海日式餐飲發達,生食三文魚受到消費者喜愛,上海市消保委對將虹鱒魚列入三文魚類別表示高度關注,並將於近期就此事專門召開專家討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