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亞洲最大功率海底管纜埋設機械人 完成首次海上施工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近日,國內首台全自主研製、全國產化供應鏈、亞洲最大功率海底管纜埋設機械人完成了首次海上施工作業任務。據瞭解,此次海上施工作業的地點,位於湛江徐聞離岸40公里海域的某風場,水深25米左右,標誌著我國大型海底智慧作業裝備作業能力邁上新台階。

據了解,這款海底管纜埋設機械人名為「金牛座」,它的挖溝機搭載深海液壓動力單元和可調壓力流量潛水泵,與母船隻通過一根光電複合臍帶纜實現電力和通信供給,作業介面極其簡潔。在單台聲呐、超短基線無法準確定位電纜後,額外增加一台聲呐及利用電磁感應原理的TSS管線探測感測器,快速對電纜完成精確定位,待挖溝機在海底調整好姿態後,便開始了連續無中斷挖溝埋纜作業。

深海智人公司「金牛座」海底管纜埋設機器人。(中宏網)

整個埋纜過程十分平滑、穩定、高效,未出現任何打滑、下陷情況,壓力補償系統、液壓功能系統各項指標示數良好,未出現異常報警,充分證明了其可靠性和穩定性。

由於是首次作業,領航員儘量控制了行駛速度,平均實現埋纜速度250—350米/小時,個別點位達到500米/小時,整機開啟了大約50%的功率,便輕鬆實現了3—3.5米的埋深(「金牛座挖溝機」設計最大單次埋深可達5米)。

據悉,「金牛座」海底管纜埋設機械人採用履帶自行走式海底運動模式,功率超過1600馬力,後置集成主高壓射流開溝組件,設計最大適應水深500米,最大單次沖射開溝能力達到5米。研發過程中賦予了多項創新設計,能夠精確控制埋纜深度、自我調整纜線軌跡,確保施工品質和效率。

海底管纜埋設機械人全身上下集中了深海作業裝備總體設計技術、材料與防腐技術等八大核心技術,是名副其實的海工裝備「皇冠上的明珠」。這些技術可以被成熟地應用於深海工作機械人、海底採礦機械人、水下能源生產系統、海洋觀察與測繪系統等幾乎所有高端深海裝備的開發中。

本次,「金牛座」海底挖溝機首次海上施工作業任務的順利完成,不僅展現了中國在海洋高端工程領域的技術實力,為中國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更為海上風電產業上下游參與者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深海智人公司「金牛座」海底管纜埋設機器人水面控制室。(中宏網)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