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立法促進港澳青年大灣區就業創業 推動三地居民統一身份認證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5月29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分組審議《廣東省促進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就業創業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作為廣東省人大推進大灣區立法的首批立法項目之一,首次提請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條例(草案)》有哪些看點?記者進行了梳理。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

廣東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台。(視覺中國)

立法解決港澳青年就業創業堵點問題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實施五周年。五年來,廣東大力實施「灣區通」工程,基本實現港澳青年來粵就業創業身份待遇同等、政策無障礙。

「為加強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就業創業的法治保障,有必要制定條例,將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機制上升為法律制度,形成長效機制。」 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陳永康說。

河套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鄭寧攝)

與此同時,當前,港澳青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就業創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港澳和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在專業人才跨境便利執業方面仍需進一步推進;不少港澳青年因為在內地缺乏信用記錄、財產資產等情況面臨融資難問題;港澳青年在獲取和了解政策信息、融入內地生活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難;受制於身份證件認證等問題,港澳青年在內地享受公共服務的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等等。

陳永康表示,為解決這些堵點卡點問題,也有必要制定條例,更好服務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創新創業、生活融入等方面需求,提高港澳青年在國家發展中的獲得感,進一步發揮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建設中的作用。

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建設

《條例(草案)》共29條,圍繞加強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就業創業的服務保障,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完善跨部門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健全就業創業扶持政策體系,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拓展港澳青年就業創業空間。

在支持港澳青年就業創業方面,《條例(草案)》對拓展港澳青年就業渠道、開展技能培訓、推動實習見習、強化就業服務、完善扶持政策、加強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保障創新創業基地建設與管理、加強創業融資支持等作出規定。

在拓展港澳青年發展空間方面,《條例(草案)》對建設港澳創業就業試驗區,擴大職業資格認可範圍,引入港澳社會服務機構和港澳職場導師、創業導師,加強就業創業宣傳引導,建設港澳青年就業創業信息平台等作出規定,持續推動解決港澳青年在就業創業促進工作中遇到的堵點卡點問題。

在公共服務保障方面,《條例(草案)》對推動粵港澳三地居民統一身份認證,設置跨境通辦設備和實體窗口,針對港澳青年出入境證件等提供更多應用場景支持,對完善社會保險、住房保障、子女教育政策等作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