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協議】第二階段協議怎麼談?
歷時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在經過13輪高級別官員對話、兩次「習特會」和數次談崩之後,終於在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協議。
這份協議包含怎樣的內容?中英文各自表述的措辭差異,透露着怎樣的訊號?兩國高調官宣一個月後方才簽署的這份協議究竟有着怎樣的政治意義?尚未開始的「第二階段」談判,又將以怎樣的方式和風格展開?聚焦貿易問題之餘,談判過程和結果又折射出兩國關係怎樣的歷史轉變?昭示着怎樣的前景?
此次中美談判的範疇僅僅是一份貿易協議,但其意義卻又絕不僅止於此。站在今天的節點,《香港01》將嘗試對以上問題,以11篇文章予以評述。此為第十篇。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系列
第一篇:習近平為什麼拒絕同特朗普簽協議
第三篇:魔鬼在細節:兩國表述與宣傳的差異
第五篇:雄鷹沉醉 睡獅覺醒
第九篇:30年今非昔比:中美談判對峙史
第十篇:第二階段協議怎麼談?
第十一篇:罵得不好 中國完全可以不聽
1月15日在白宮由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簽署了第一階段協議。
對國際時政觀察人士而言,中美在過去近兩年的談判進程中,上演了一場跌宕起伏的國際政治大戲,令人深歎舊時代的落幕和新時代的到來。
第一階段談判總結:大國競爭復現
美國方面,華府漫天開價、多次反覆,以貿易、科技、輿論、政治等多領域發起對華攻勢,且不乏採取以往美國政府避而不用的極端措施;
中國方面,北京一直試圖盡量平息中美衝突、管控其外溢效果,並在香港、新疆等問題上以高調輿論反駁的同時,藉孟晚舟等案例向加拿大等美國盟友施壓,盡量避免美國對華鷹派所主張的「合縱」效應,並且以切割的方式面對貿易談判,採取「談,大門打開;打,隨時奉陪」的態度,在隨時準備對等報復的同時,也隨時準備好緩和衝突。
請點擊下列圖輯回顧2018年底至今的第一階段談判過程:
在此種態勢下,如今的階段性結果對中美而言是不完美的,卻也是都可以接受的。美方未獲得自己想要的所有讓步,卻也換來中國兩年內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的採購承諾,而中國相應的金融、外企限制等改革,縱使符合中國既定改革進程,也一定因美國的壓力而加快了速度。美國所需付出的代價,無外乎因施加關稅而造成的美國企業損傷,以及修改根據「301條款」制定加徵關稅決策的行為準則,改變過去數十年該條款被濫用的情況。此外,一系列中美對話機制的重啟,意味着美國國內對華溫和派勢力的倡議也得到了體現。
以上是客觀事實,人人會有各自的總結,或認為這是「中共跪低,喪權辱國」,或認為這是「小輸大贏」,遏制了中美「相剋」的因素,鞏固了「相生」的因素。各有執論,不必多言。
重要的是,已經結束的第一階段談判,對兩國接下來將展開的後續談判有何影響?中美「第二階段談判」將以怎樣的方式展開?
白宮對華已有新認知
要回答這個問題,一個方法是嘗試從白宮的角度,評估過去兩年多都發生了什麼。
美國並不僅僅是向中國發難,同時發生的還有美墨加自貿協議(USMCA)、更新與日韓的自貿協議,與歐盟圍繞農貿、汽車、飛機、數碼主權等領域展開的關稅威脅和監管糾紛,乃至與各盟友之間就攤分軍費的糾葛。
總而言之,且不論特朗普究竟是為了個人政治利益,還是真的相信這種作風能「令美國再偉大」,但他就是將「能否從他國盡多套利」視為自己的本職工作,為此其政府不惜打破國際準則,使用各種非傳統手段。
從當下的結果來看,這種方法是奏效的。加拿大讓步了,墨西哥讓步了,韓國讓步了,日本也讓步了,除了歐盟這些底氣較足,且在美國有強大輿論支持和遊說力量的角色以外,畢竟多數國家在與美國談判時都缺乏獨立和主動權。畢竟美國仍舊是當今之世唯一的「一極」。在無與倫比的綜合國力加持下,特朗普確實是「所向披靡」的。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否則也不會那般費力地削弱聯合國等多邊組織,試圖維持美國作為最強大主權國家的優勢。
然而,中國的情況則十分不同。中國不比歐盟,沒有後者在美國那麼大的輿論支持和政經文化社會利益交錯,在政制和意識形態上又與美國有天然差異。無論中國怎麼倡議「和而不同」,這在今天的世界畢竟還是個遙不可及的願景——白宮對中國的攻勢原本就最為猛烈。
可是在經歷了第一階段的談判後,特朗普和其他主張對華強硬的鷹派美國官員們意識到,中國與墨西哥加拿大韓國日本乃至歐盟等國都不同,要花費很大的精力才能從中國嘴裏奪得一點「肉」。甚至可以說中國還有些不依不饒,否則中美貿易協議也不至於還需要分階段簽署。
如今白宮不想放棄繼續向中國施壓,考慮到白宮此前的漫天開價,事實上特朗普也已經將自己「逼上梁山」,不能放棄繼續施壓。但是白宮也確實無法在現階段從北京撬出更多讓步,還面臨着被自己「七傷拳」操作反噬的風險與代價,傷及美企的關稅,耽誤5G發展的科技限制,都是案例。
不管美國願意不願意,如今的情況已經是中美關係的新範式。這個範式跟以往都不一樣。
不必對第二階段過度悲觀
如今,美國在反覆的威脅、施壓、輿論攻勢之後,選擇「見好就收」,接受了中國「分步走」達成共識的思路,且在渲染「美國贏了」的同時,避免營造「中國輸了」的公關口徑,不再提「協議不能是平等的」等原本說辭。
而從中國角度考慮,此次簽署儀式,沒有特朗普期待的「習特會」,依舊由劉鶴訪美,就說明中國「就貿易談貿易」的思路沒有改變。中國縱然與美國簽署協議,也在持續觀望白宮,隨時做好再度開打貿易戰的準備。
此外,中美在其他領域的衝突是無法避免的。照當下局勢來看,頗有愈演愈烈之勢。因此貿易談判就是一個重要的、維穩兩國關係的機制。
接下來,可以預判中方將盡量通過談判進程,放大兩國關係之中互惠互利的維度,為美國國內主張採取「接觸性」對華政策的人造勢。畢竟,喊打喊殺很容易,中共該考慮的則是延長中國發展機遇期。目前看來北京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而美國方面,特朗普現政府對中國有了新的認識,意識到光靠蠻力似乎無法取得中國的讓步,意識到中國「談,大門敞開」的態度是真的,「打,隨時奉陪」的態度也是真的,也意識到了對華攻勢「七傷拳」的負面效應。因此白宮也需要以更現實的、「談而非打」的方式與中國交流。這勢必將影響白宮第二階段談判的風格。
因此在第二階段的談判過程中,面臨新範式的兩國,將不再像第一階段那樣,以美國意願為轉移。相較於此前「美國開價,討價還價」的情況,第二輪將會有更多的對等利益交換,人們將看到更多的「中美一起開價,交換價碼」之情況。
需要謹記的是,各界不能低估特朗普對連任總統的重視程度。在意識到中國不願意對抗,卻也不畏於發起反擊,且有一定反擊能力的基礎上,可以預估從當下到11月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之前,白宮不會再對中國發起實際攻勢,即使有也會更多停留在輿論口舌之上。畢竟特朗普需要避免自己下不來台的風險。大選前,還是穩妥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