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吃飽立即腹痛想大便?中醫推3習慣改善2穴位解脹氣清肝火

撰文:健康2.0
出版:更新:

吃飽就腹痛想拉肚子?每天上廁所好幾次,仍感覺解不乾淨?你可能罹患「腸躁症」。台灣中醫師王昱琳在社群平台說明「腸躁症」的症狀跟緩解方法。她也大方分享,發生腸胃不適時,趕緊按2個穴位就能穩定神經、緩解腹瀉。

腸躁症有哪些症狀?

王昱琳表示,一般來說,腸躁症會有以下3項表現:

1. 肚子痛、肚子脹氣。
2. 排便改變(便秘或腹瀉,或兩者交替)。
3. 症狀每周發生,且持續3個月以上。

腸易激綜合症徵狀👇👇👇

+2

相關文章:【腸易激】肚痛排便不清6大症狀 11種易發病食物大蒜牛奶要避免

中醫治療腸躁症從肝、脾入手

中醫如何治療腸躁症?王昱琳指出,中醫主要以2方向治療,疏肝理氣和健脾袪濕。白話來說,就是安定過度興奮的神經,重整腸道機能,改善腹脹、腹痛,建立正常的排便規律。

相關文章:腸躁症|生酮飲食使用不當可致酮酸中毒!6類低腹敏食物改善腸胃👇👇👇

+4

腸躁症3要點可改善

王昱琳進一步解釋,腸躁症的人大多是壓力比較大的族群,中藥能幫助放鬆神經,如果再搭配針灸,效果會更好。但是她也說,要改善腸躁症,也要從日常生活中改善,要建立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吃8分飽、避開容易產氣與難消化的食物(番薯、糯米、乳製品等)。

相關文章:腸胃穴位|治便秘胃酸倒流6大穴位 肚臍有個萬用穴8類人不宜?👇👇👇

+19

健腸胃萬能2穴位:太衝穴、足三里穴

王昱琳分享,平常也可以多按2個穴位來調理腸胃,即太衝穴和足三里穴。太衝穴在足大趾和第2趾間的凹窩;足三里穴在膝蓋下4指幅,脛骨外1指幅處這2個穴位,可以穩定神經、改善腹脹、緩解便秘和腹瀉。

延伸閲讀:

容易疲倦嗜睡?出現「這些」症狀是正氣不足!中醫教3種把脈搞懂自己哪裡虛弱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