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青光眼|寒冷天氣下發病率增 錯失「黃金8小時」可致失明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寒流來襲,不僅要注意心血管疾病,更要小心視力危機。過去30年台灣人最常見的失明三大原因,分別是急性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眼球外傷,其中青光眼無聲無息,最容易被人所忽略。

有來自台灣的眼科醫生表示,最近適逢天冷,青光眼患者暴增4成,特別是女性、年齡50歲以上、身高160厘米以下,遠視為100至300度的4大族群,因瞳孔較小為急性青光眼好發族群,必須提高警覺。另新冠疫情期間,許多青光眼患者不敢到醫院就醫回診,沒有規律點藥,造成病情惡化,冬天天冷也不可疏忽。

相關文章:青光眼|7旬老婦誤以為長腦瘤 原來是視力出問題 10類人屬高危

+8

台灣三總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日前收治一名60多歲女性,右眼突然視力模糊,合併頭痛、血壓高,擔心是中風到急診就醫,檢查女子沒有中風,而是罹患急性青光眼,檢測右眼眼壓為65毫米汞柱,較正常值20以下暴增3倍以上,立即採用降眼壓藥物治療。

不過,女子雖然緊急就醫免除失明危機,但已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調節瞳孔放大及縮小的括約肌受損,瞳孔失去放大及縮小功能,往後眼睛將會十分怕光,外出或在光線強的室內都要戴太陽眼鏡,呂大文呼籲,民眾不應輕忽天冷引起的視力危機,寒流時一定要多注意保暖。

視力健康|白內障、青光眼非到晚年才出現 即睇5大常見眼疾徵狀

+12

呂大文說,許多急性青光眼患者原本都不知自己罹患青光眼,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青光眼容易造成視野缺損,但初期缺損位置在視野周邊,一般人難以察覺
.第二、即使視野出現較為嚴重的缺損,但因兩眼有互補作用,也不容易立即發現

提醒民眾如果是視力模糊、看不清楚、下台階時擔心踩空等應就醫檢查,但如果確診是急性青光眼時,病情通常已是中度或重度,建議民眾應定期進行眼底攝影檢查,以利及早診斷、治療。

冬天為急性青光眼好發季節,尤其是口罩令鬆綁,許多民眾可能受到感冒病毒侵襲。呂大文說,當感冒服用副交感神經阻斷劑,緩解流鼻涕、鼻塞、腹瀉等症狀,但此藥物將增加瞳孔放大的機會,進而影響眼睛房水的排出誘發急性青光眼。提醒如果是急性青光眼好發族群,預防方式可以在眼睛虹膜用雷射打一個小孔,也就是虹膜穿孔術,讓眼睛房水可以順利排出,即可預防急性青光眼,因「急性青光眼發作後,如果8小時內沒有降低眼壓就會失明。」

新冠疫情期間,許多青光眼患者不敢到醫院就醫回診,或是3個月慢性處方箋用完後,也沒有規律拿藥、規律點藥,造成視力惡化,且患者不限年長者,年輕患者也不少。台灣長庚醫院青光眼科顧問級主治醫生陳賢立說,近期疫情趨緩,觀察門診患者發現,這類患者約增加2成,年齡從30至80歲,前幾天,門診就收治一名70多歲青光眼長者,疫情2年多來竟都沒有回診、用藥,眼壓飆升到50多毫米汞柱,如果再晚半年就醫恐將會失明,青光眼患者一定要定期回診就醫。

陳賢立說,青光眼患者平時除按時點藥,控制眼壓,也應避免從事可能會增加眼壓的活動,比如重量訓練、瑜珈、戴着蛙鏡游泳、領帶打太緊等,以防眼壓飆升,以致視神經受損,引發失明危機,平時使用3C產品每30分鐘休息一下,可以看看遠方或用熱毛巾按摩眼皮消除疲勞,均可以適度降低眼壓,而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需比一般人更加小心。

呂大文說,近期門診中確實有些青光眼病人,疫情期間1、2年都沒有點藥控制病情,部分患者檢查更發現,視野缺損疫情前只有10至20%,屬於輕度缺損,但這2年來沒有好好控制,造成病情惡化,視野缺損多增加10至15%,導致中度缺損,視野明顯變差,青光眼患者切記應定期回診檢查、按時點藥,避免眼壓飆高深陷失明危機。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急性青光眼|5旬婦趴着按摩險失明 身高1.6米以下、55歲以上高危

+6

中風|氣溫急降 中老年人保暖工夫要做足 遇「這些徵狀」別輕視

+10

延伸閱讀:

中年大叔眼皮卡卡看東西有陰影 原來是低眼壓性青光眼

不要忽視間歇性頭痛 很有可能與眼睛這項疾病有關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