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阻塞|持續咳、痰、喘未必是長新冠、感冒 煙齡長長者更要小心
新冠疫情已延燒3年,不少人感染後出現咳嗽、有痰、氣喘的症狀,以為是所謂的「長新冠」,然而不少人因為症狀持續太久或惡化,就醫後才得知是肺阻塞。
「肺阻塞(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全球第3大死因,在台灣也是長年在當地人10大死因榜上有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指出,肺阻塞好發於40歲以上族群,隨着疾病進展,症狀會越來越嚴重。然而,肺阻塞典型症狀「咳、痰、喘」與長新冠或感冒症狀頗為相似,在疾病初期大眾容易輕忽。
疫情期間,王鶴健在門診觀察到,不少人確診新冠康復後,因症狀持續太久或變嚴重,至門診求助才意外確診為肺阻塞,但這時肺功能通常多已嚴重受損。
相關文章:肺病|氣喘痰多腳腫慢性阻塞性肺病8症狀 勤洗手飲水有效預防?
抽煙族是高危險群
台灣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生蘇茂昌指出,肺阻塞的危險因子包括吸煙、空氣污染、粉塵、家族史等,其中抽煙影響最大,肺阻塞有很高比例的病患,是因為吸煙所致,病友也容易受外部刺激及環境因素而導致肺功能惡化,如台灣已逝資深藝人「孫叔叔」孫越生前是煙齡很長的老煙槍,雖然後來戒煙並大力推廣戒煙,但最後仍因肺阻塞病逝。
58歲、煙齡超過30年的肺阻塞病友袁先生從媒體報道中發現自己的「咳、痰、喘」症狀跟孫越一模一樣,而且他已幾近喘不過氣,趕緊到住家附近的診所就醫,結果馬上被醫生轉診到醫院胸腔內科,確診為肺阻塞,當時他的肺功能僅有一般人的三分之一。治療3年來曾發生過一次急性惡化,加上去年又併發肺炎造成肺功能急速衰退,現在他除了按時服藥覆診,也會定期到醫院進行肺部復原運動,「身體有症狀就要趕快看醫生」是他的心聲。
「咳、痰、喘」持續3周以上速就醫
王鶴健提醒,民眾如果「咳、痰、喘」症狀持續3周以上,應儘快前往胸腔內科尋求專業診療,尤其高危險族群更建議每年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查,才能及時發現、及早治療,降低肺阻塞疾病惡化的風險。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今年針對40歲以上民眾的「肺部健康觀念」調查則顯示,66.9%民眾出現咳、痰、喘或呼吸不順暢超過3周以上,但只有20.3%民眾就醫,未就醫的原因主要有「症狀不嚴重,沒有影響日常生活」及「抽煙本來就容易會有這些症狀」,顯示民眾對自身肺部症狀的警覺性低。
該會今年10月啟動「愛肺功能衛教專車」走進社區,鎖定肺阻塞高風險族群:年齡40歲以上、抽煙或常吸入二手煙、出現咳痰喘症狀達3周以上,邀請上車檢測肺功能,結果全台共901人受檢,檢出88人為肺阻塞潛在病患,比率9.7%,相當驚人。
現年44歲的郭先生,即是透過衛教專車檢查出可能罹患肺阻塞的民眾之一,煙齡18年的他,最近2年持續出現咳嗽有痰的症狀,他抱持着「想了解肺功能」的想法參與活動,結果他的肺功能檢測分數遠低於標準,目前他已安排到胸腔內科做進一步的檢查,他也決心戒煙。
1分鐘登階 最簡單的自我檢測法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肺阻塞病友急性惡化住院的死亡率為4%,年齡越大及共病越多的病友住院死亡率較高,而病友出院後1年的死亡率更高達22%。
蘇茂昌的門診曾收治一名63歲、煙齡40年有氣喘史的林先生,過去曾檢測肺功能,3年前因為喘到無法呼吸才就醫,當時肺功能檢測結果顯示已是嚴重型肺阻塞,在短時間內經歷2次緊急插管搶救生命,林先生嚇到不敢再抽煙,目前持續治療中,但病況差時還是得仰賴呼吸器。「如果及早檢測,肺功能不至惡化至此,」蘇茂昌說。
「及早診斷、儘早治療,是減緩肺阻塞惡化的關鍵,」王鶴健表示,高危險族群應每年追蹤肺功能;一般民眾則可以用醫學會推廣的「1分鐘登階」做自我檢測,若無法於1分鐘內爬30階,建議儘快前往胸腔內科等相關科別做進一步檢查。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養肺|霧霾、二手煙傷肺不自知 魚、粟米8種食品助淨化遠離肺癌
新冠肺炎|喝茶吃蔬果抗炎症?10大確診者飲食建議防長新冠後遺症
延伸閱讀:
台灣40萬人罹患中重度肺阻塞不自知!爬樓梯可檢測是否高危險群
【本文獲「康健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