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之苦|下體痕擔心有性病?產後出現乳腺炎?不同年齡各有困擾
女性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體會出現不同變化,對健康也有不同的關注。擁有超過10年經驗的家庭醫學專科施珮嘉醫生將以「女性的一生」作為題,講解女性在不同人生階段可能經歷和面對的健康問題,以及家庭醫生沿途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家庭醫生不止為病人診症及提供治療,同時著重與病人建立長遠關係,給予病人全面醫療服務、建議及關懷。施醫生解釋,家庭醫生(Family Doctor)與全科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的概念相近,「不同之處在於,家庭醫生全方位了解病人與其家人的病歷,除了對症下藥、處理眼前問題之外,更會致力日常預防,從而在各個階段提前為病人做好準備。」家庭醫生不止處理生理疾病,還會兼顧病人的心理健康。
少女發育問題多 家庭醫生觀察跡象可提供適當轉介
從女性出世開始談起,施醫生指嬰幼兒時期的健康問題一般都離不開感冒、敏感、發炎等狀況;當小兒年紀漸長時,家庭醫生會留意可能出現的「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徵狀;而到10歲左右,小孩開始發育,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男女性的健康議題開始有較明顯的分別。生理方面,身高、乳房發育、經期、膝關節痛等發育問題都是家庭醫生的關注點。「從乳房大小不一,到如何使用衛生巾,家庭醫生都是病人能隨時求救的對象。」現時政府可安排小五女童接種HPV疫苗,家庭醫生亦會跟父母預先討論,讓他們有心理準備接受疫苗注射。
此外,脊椎是另一個發育階段須關注的健康問題。施醫生提醒,發育階段所發現的脊椎問題必須及早處理,否則發育後有機會演變成永久問題。「其中直接影響脊椎的就是坐姿問題,尤其是疫情期間,學童在家上課,家中的書枱未必合乎標準,以致坐姿不良,對脊椎影響嚴重;亦會導致手痛、肩頸痛、頭痛、寒背等問題。」家庭醫生除了提供治療外,亦會教導正確姿勢。除此之外,與學童有關的還有眼科問題。「家庭醫生會做簡單的眼睛檢查,一旦發現問題會即時轉介予眼科專科醫生跟進。」
到了青春期階段,少女緊張外表和身形,有機會因節食而導致厭食症或暴食症等進食障礙。另外,她們開始面對學業及朋輩壓力,卻對父母難以啟齒,這個時候家庭醫生便是傾訴對象。「不少父母很開明,亦十分信任家庭醫生,會讓子女單獨與我們會面。」家庭醫生亦會從專業角度,補充學校所提供的性教育,例如性病知識等。
20歲後關注婦女病 懷孕前後各種健康議題
在20至30歲的階段,女性開始需要關注婦科疾病,例如念珠菌或俗稱「朱古力瘤」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工作壓力亦有可能引發各種大大小小的身體毛病。家庭醫生從小跟進病人,對其身體狀態相當了解,能提供適時的治療及醫學建議。
此外施醫生提到,這個年紀的女性經常面對避孕甚至感情等私人問題,家庭醫生亦會主動關心病人,「試過發現病人有感情困擾,抑鬱情況嚴重,幸好我及時發現,即時轉介精神科,為病人提供適當治療。」
接近30歲時,女性將組織家庭,要開始進行懷孕前檢查;遇上不孕問題,家庭醫生會加強觀察,視乎情況而轉介婦科。女性懷孕後,在進行定期產檢之外,平日遇到的各種生理及心理問題,例如擔心吃錯食物而影響胎兒、孕婦常見的腰痛問題甚至產前抑鬱等,都可以向家庭醫生尋求援助。「病人和家庭醫生的關係密切,此時家庭醫生可輔助婦科醫生,更貼心地照顧女性。」產後的哺乳問題,例如飲食注意事項或相關不適症狀,例如乳腺炎、乳頭發炎等,家庭醫生都可以給予專業建議;產後女性的身心健康更是家庭醫生密切關心的範疇。而到了30至40歲,女性須開始關注潛在的乳癌問題,家庭醫生亦會提醒女士進行乳房檢查。
更年期身心轉變大 年長階段多毛病
女性在40至50歲期間會經歷更年期,除了生理有明顯轉變之外,情緒亦會隨之不穩。「由得知經期開始減少,家庭醫生便會開始輔助並陪伴女性渡過更年期。」施醫生提到,也有不少女性在這個人生階段遇上婚姻問題,家庭醫生會盡力提供情緒支援。
50歲後,女性和男性的健康問題重新變得相近,最基本便是關注血壓、骨骼、關節等問題,家庭醫生會輔助預防膽固醇過高、心臟病、中風等疾病。這個年紀開始,亦需要每10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以預防大腸癌。到60歲時,人體免疫力開始進一步下降,家庭醫生會提醒接種俗稱「蛇針」的帶狀疱疹疫苗,預防「生蛇」。
不同年齡層的女性在每個階段的健康需要都不盡相同,在家庭醫生的支援下,女性可有效地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早預防各階段常見的健康問題,並獲得適時治療。
施珮嘉醫生,香港註冊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照片由醫生授權刊登)
(以上資訊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