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健康丨腹痛吃東西就嘔吐?2類高風險族群要小心十二指腸腫瘤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十二指腸也會長腫瘤?沒錯。醫師表示,十二指腸腫瘤非常少見,也很難早期發現,早期發現都是在做胃鏡檢查時碰巧發現,因為胃鏡檢查的標準範圍包含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當腫瘤大到阻塞十二指腸,食物無法通過,便會出現肚子痛、血便、嘔吐、體重減輕等症狀。

62歲張姓婦人,非常重視養生,兩年前因連續好幾週出現腹部不適症狀,只要吃東西就嘔吐,原本以為只是腸胃不舒服,到醫院就診皆診斷為腸胃炎,但服藥之後症狀依然沒有改善,還陸續出現暈眩、血便等症狀。

▼罹患十二指腸癌時的症狀(點擊下圖看清!👇👇👇)

+4

相關文章:【腸癌】女星肚痛以為拉傷終確診十二指腸癌!小心便血驟瘦5症狀

期間患者曾就醫安排胃鏡檢查,也找不到具體原因,因為嘔吐症狀愈來愈嚴重,體重直線下降,張姓婦人回憶當時「每天瘦一公斤」,短短一週內竟瘦了快6公斤,嚇得她不敢站上體重計。

十二指腸腫瘤的標準術式必須切除胃、胰臟頭及膽囊

有一天她再次因為腹痛掛急診,胃鏡檢查時,醫師決定「看深一點」,才發現罹患十二指腸腫瘤,進行手術切除並保留胃部、胰臟、膽囊等器官。患者術後回診後透露「胃口變得更好,體重也恢復正常,幾乎比手術前更健康了」。

收治該案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副院長葉俊杰指出,患者腫瘤位置恰巧在十二指腸中段,在胰臟、膽管、腸道交會點附近,十分險峻,經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替病患採取「量身訂做」手術,讓患者有更好的預後及生活品質。

葉俊杰強調,十二指腸腫瘤的標準作法是進行「惠普手術」,也就是切除部分胃、胰臟頭、膽囊及全部十二指腸與重建,雖然可以徹底清除腫瘤,但大範圍切除器官及重建,會影響手術後營養吸收,對於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

相關文章:【大腸癌】大便見血或已大腸癌後期!5大症狀忽然貧血易倦要就醫👇👇👇

+1

醫療團隊「量身訂做」術式 保留3臟器

台灣亞大一般外科醫療團隊根據術前詳細評估,採取「量身訂做」手術,僅需切除三分之一的十二指腸,清除區域淋巴結,保留胃、膽管及胰臟等重要器官。葉俊杰表示,此種手術方式,不僅確保癌症治療效果,也保全原有器官功能,將術後影響降到最低。

葉俊杰強調,小腸腫瘤(包含十二指腸、空腸及迴腸)十分少見,盛行率僅約萬分之1~2,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血便或嘔吐,往往因為事先難以察覺,等到發現時都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必須切除重要器官才得以活命。

然而隨著醫療團隊技術日益純熟,手術及影像檢查器具的進步,如今已經可以根據患者狀況,量身訂做適當手術策略,做到「只切需要切除的部位,不作多餘破壞」,保留其他臟器功能,讓患者術後更快恢復生活機能。

相關文章:【胃痛】吃飽飲茶唱歌睡覺可致腸胃炎?飯後絕不能做的8件事👇👇👇

+4

十二指腸腫瘤與這「2」大原因有關

為什麼會發生十二指腸腫瘤?根據台灣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衛教文指出,可能跟以下2大原因有關:

- 家族性多發性瘜肉

屬於遺傳性疾病,很少見,這些人腸胃中經常長了幾百顆瘜肉,不只小腸有,胃和大腸也可能有,久而久之,部分瘜肉可能癌化。瘜肉沒有藥物可治療,通常需要動手術切除。

- 久治不癒的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90%以上是良性,惡性非常少,這兩種潰瘍都跟幽門螺旋桿菌有關,患者接受除菌治療後,幾乎可以完全治癒。幽門螺旋桿菌雖然跟胃癌有關,但不會直接造成十二指腸癌。

👇👇👇

+10

相關文章:大腸直腸癌|久坐肥胖4項危險因子要注意!建議BMI要維持在27以下

但如果十二指腸潰瘍久治不癒,的確有可能癌化。十二指腸潰瘍經藥物及除菌治療,大部分會好,但少部分病人因帶有易得腸胃道腫瘤的基因,或長期服用止痛消炎藥、類固醇,可能引發慢性腸胃道潰瘍,如果潰瘍久治不癒,要當心轉變為癌症。

葉俊杰提醒民眾長期有腸胃瘜肉問題,或者十二指腸潰瘍等前兆,都是高風險族群,萬一合併嘔吐、暴瘦等症狀,務必與醫師進一步溝通討論治療方式,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延伸閱讀:

風濕免疫病友預防「帶狀疱疹」全攻略!避免飽受劇烈神經疼痛所苦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