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如廁出血是痔瘡?長者現症狀拖近1個月就診驗出直腸瘜肉

撰文:NOW健康
出版:更新:

台灣82歲的黃爺爺前陣子開始,只要上廁所肛門就會出血,用手摸還摸到1小肉塊,原以為是痔瘡,將小肉塊推回去就好,殊不知出血情況持續近1個月,後來就醫檢查才發現並非痔瘡,而是直腸內長了1顆4.6公分大、形狀寬扁的瘜肉。由於瘜肉無法透過大腸鏡切除,考量位置在距離肛門口5公分之處,因此醫師採取經肛門微創手術清除,所幸術後理報告為大腸原位癌,不需化療或放療,只需要黃爺爺定期回診追蹤即可。

複雜直腸瘜肉要切除有難度 採經肛門手術降低風險

直腸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長度因每個人生理結構不同而有差異,大約在12至16公分不等,其位於狹窄的骨盆腔內,周圍同時有膀胱、輸尿管、攝護腺或子宮卵巢,因此若有腫瘤或瘜肉要切除並不容易。台灣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莊偉表示,臨床上遇到簡單直腸瘜肉,可以在大腸鏡檢查時一併切除,而複雜的腫瘤或瘜肉就要透過腹腔鏡手術或傳統手術,過程中須連帶切除部分腸段並進行腸吻合,術後可能發生腸道癒合不良滲漏的風險,或需暫時依賴腸造口排泄,對於患者來說相當不方便。

大腸癌5大警號(按圖👇👇👇)

+11

相關文章:大腸癌|27歲放屁女1天20次證大腸癌!肚痛貧血5警號屁像臭蛋味?

陳莊偉指出,以直腸腫瘤來說,傳統的經肛門手術只能針對小於3公分和周徑小於直腸30%的腫瘤,且必須在離肛門口8公分的位置才能執行,而做法與痔瘡手術類似,即是將肛門口撐開伸入器械處理,所以光線無法照進去、視線範圍有限、助手協助受阻都會影響手術效果。

患者選擇經肛門手術治療,好處是可利用肛門的自然孔洞,無須另做腹部切口及腸段切除手術,陳莊偉也說明,經肛門微創手術會結合內視鏡影像系統和特殊手術操作管路,但凡在距離肛門口15公分內,未達乙狀結腸的直腸病灶都能處理,且不會傷害到肛門括約肌,同時在3D內視鏡影像系統與4K高畫質放大螢幕的協助下,醫師和助手的視野範圍不再受限。

相關文章:【大腸癌】大便見血或已大腸癌後期!5大症狀忽然貧血易倦要就醫👇👇👇

+4

2成直腸瘜肉恐是惡性 民眾如廁出血超過2週應就醫檢查

經肛門微創手術的適應症涵蓋早期直腸癌、直腸困難瘜肉(大於3公分或形狀扁平瘜肉)、黏膜下腫瘤如腸胃道基質瘤或內分泌神經瘤等,術後病人肛門功能得以完整保留,且失血量少、疼痛減輕、手術和住院時間縮短、不必切除腸段、避免腸造口等優點。陳莊偉表示,經肛門微創手術的操作是採單孔腹腔鏡的形式,所以有其難度,但對已孰悉腹部單孔腹腔鏡手術之專業醫師而言並不困難,可以提供病人復原快以及安全、預後更佳的治療。

為了提升直腸腫瘤或困難瘜肉患者的治療預後,台北慈濟醫院積極發展經肛門微創手術,從2011年至今患者年齡層橫跨33歲至91歲,目前已完成超過150例手術且所有病人預後都相當好。陳莊偉強調,直腸癌佔大腸癌約3成,早期直腸癌則佔其中的4分之1至5分之1,若能在早期就手術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而直腸困難瘜肉則有2成左右是惡性可能,民眾不可不慎。

相關文章:【大腸癌】大便見血或已大腸癌後期!5大症狀忽然貧血易倦要就醫👇👇👇

+5

最後,陳莊偉也宣導,50歲以上是大腸直腸癌的好發族群,因此台灣政府有推出50至75歲的台灣民眾可享2年1次的公費糞便篩檢,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建議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同時也提醒大家,痔瘡的出血是黏膜破損所致,大都是短暫間歇出血,若遇到如廁出血超過2週或是大量出血,就要及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延伸閱讀:

植牙成功掌握3步驟還不夠! 這些問題沒把關恐2次植牙

腦中風猝不及防! 專家強調首重三高控制與心血管保養

【本文獲「NOW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