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瑪利曼中學昐學生探索更多可能性 從選擇學習承擔責任
跑馬地女校瑪利曼中學是有近百年歷史的傳統英中,不少人都對傳統學校抱有迷思,例如認為學生都以成為醫生律師為目標。該校首位男校長陳永強接受「01教育」訪問時提到,學校其實鼓勵學生探索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性,讓學生明白自己不一定要成為醫生律師。他又提到,學校的教育理念之一是讓學生透過選擇學會承擔責任,包括讓學生自行選擇穿着的校服顏色,以至是高中選科。
盼學生多探索未來可能性 設平台讓學生表現自己
現在互聯網發達,學生獲取資訊十分容易之餘,亦更加有自己想法。陳校長說,他在校任教近三十年,過去的確有不少成績優異的學生很多都被定型要升讀醫科或法律系,成為醫生律師,「好多呢啲(學生)好有能力,但過程入面未必好有趣」,不過近年有不少學生即使獲得高薪厚職,亦會轉變職場跑道,「我哋而家成日都係想令到學生知道有咩可能性,知道可能性之後,就作出明智而負責任的決定,呢啲都係將來出到社會同樣要面對嘅問題」。
瑪利曼中學正計劃設立不同平台,讓學生可以表現自己,「而家啲學生好expressive(喜歡表現自己),你問想做啲咩,可能佢會講想做KOL、想做Youtuber、想做唔同嘅嘢。」他說世界已經有所有不同,例如人工智能在未來可能取代大量工種,所以更加要有平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鼓勵及培養她們表達自己,「因為呢個世界出到去都係要pitch(推銷),令訊息可以傳達」。
學校的發展計劃亦包括利用「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釋出的課時,於中四及中五級設立與資訊素養相關的科目,幫助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發展及應付未來挑戰;與非牟利組織合作,透過服務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由學生設計活動,幫助有需要人士。
堅持保留家政課 學生愛烹飪由iBank轉行開餐廳
另一項讓學生探索未來不同可能性的措施,是堅持保留家政課。隨着時代變遷,現時不少學校都已取消家政課,將課時和家政室改作STEAM教育等其他用途。不過瑪利曼中學至今仍堅持保留家政課及家政室,現時的家政科老師更已任教超過50年,退休後以兼職形式授課。除了是學校傳統,更是希望藉此告訴,未來出路可以十分多元化。
陳校長說,學校曾有舊生畢業後升讀港大法律系及於美國修讀法律碩士,然後到投資銀行工作,但由於熱愛烹飪,又希望同時貢獻社會,所以閒時會收費為同事下廚,扣除食材成本後將款項捐出。後來她毅然轉行追求興趣,辭職到英國倫敦藍帶廚藝學院學習烹飪,畢業後於香港開設自己的餐廳。該名舊生早前回校探望老師,遇到家政老師就想起第一堂的栗米羹,菜式簡單但「不知幾開心」。陳校長相信,學生的經歷或多或少由家政堂播下種子。
陳校長亦分享了一個令他十分自豪的學生,他說自己任教化學科,當然希望有學生「繼承衣缽」,於大學主修化學,而該位學生就一直鑽研化學,並跟從頂尖教授於港大完成化學哲學博士(PhD),及後於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擔任編輯,長駐倫敦。有趣的是,陳校長後來曾與這位青出於藍的學生見面,問她「我有冇教錯你啲嘢呀?我只係一個Master喎,你係一個PhD喎」,學生就連番說「冇!冇!冇!」。
校長親解黃藍兩色校服之謎 選科由學生需求主導
提到瑪利曼中學,大眾的印象之一就是學生分別有黃色及藍色校服,不少人都會好奇,到底學生何時需要穿着那一種顏色的校服?面對迷思,陳校長解釋學校不會指定學生的校服顏色,百分百由學生自行決定,讓學生從中學會承擔責任。他更提到,創辦學校的瑪利諾女修會作風自由,高中學生直至1980年代中期都沒有校服,可以自行決定服飾。
陳校長又以高中選科為例,說學校會先了解學生意向,然後盡量滿足需求,相信若學生被迫修讀不感興趣的科目,自然缺乏動力,「但你自己選修呢科,你就有個主導權,同時你就有個責任,呢個位就係我哋好重視嘅情況」。
籌劃百周年校慶活動 辦開放日設校史館
瑪利曼中學還有數年就踏入100周年的重要里程,陳校長期望他可以帶領學校舉行慶祝典禮。他正計劃於校內設立校史館,以展出學校的發展歷史,現正募集不同展品,他又提到,學校每5年就會舉行一次慶典,惟剛過去的95周年遇上疫情,很多活動都未能舉行,因此希望於100周年的時候可以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開放日及表演等,讓四方八面的校友都可以回到母校,見證這個重要日子。
現時瑪利曼中學的跑馬地藍塘道校舍有超過60年歷史,屬哥德式建築,大量採用拱門式設計,從學校大門、走廊、窗戶以至是橫樑都看得到。校舍另一特色就是紅磚牆,早年學校進行大維修,需要從美國運來類似的紅磚才可以保留原貌。陳校長於介紹校園建築特色時,笑指自己原本沒有任何認識,是視覺藝術科的老師為他「補習」,同時向他指出多個校園內不可以拆除的部份,着他於校園維修或改建時都必須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