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英語教學設全球公民課 蔡榮星小學校長:為學生好願逆難而上
以培育「明日領袖」為教學目標的小學,究竟要如何實踐?是學校早着先機5年前創校時已將科學科獨立成科?抑或是設立「全球公民課程」、從小培養學生關心香港以外的議題,與世界接軌?東華三院蔡榮星小學梁敦瑜校長的答案是「唔怕難」,學校不會因為「怕煩怕辛苦」,而不去選擇一些真正對學生有幫助的事。因此學校創校時已設立兩間STEAM室,下午設特色課發掘學生能力,期望學生充滿自信,讀得、玩得又有文化修養,令學生可以學以致用,而非「死記爛背」。
隱藏於「孤島」的新校舍軟硬件齊備
東華三院蔡榮星小學舊校原於沙田美林邨,創校5年,新校舍座落水泉澳邨山頂,去年1月才正式啟用,學校依山而建,鄰近配水庫,佔地近9千平方公尺。新校舍有30間課室,更設有2間STEAM室,一間作科學探究,另一間則着重科技導向,讓學生能夠在「Maker space」裏進行程式編寫及機械測試。
坊間常以「孤島」來形容水泉澳邨,校長梁敦瑜指學校運作暢順,一至六年級均有足夠收生,即使是外界最關注的交通問題,至今沒並無出現狀況。原因是未搬校前,校方已與校巴公司擬定路線。據她所知,不少家長會選擇跟子女步行上學,順道晨運,以致校內學生的體能亦不俗。
常規課與特色課相輔相成 發掘學生潛能
東華三院蔡榮星小學上午教授常規課,下午則設特色課,如正向教育、專家入課、STEAM 課程、體驗式遊歷及全球公民課程等,梁校長解釋,特色體驗課因較多討論及表達環節,老師較易發掘學生能力,例如學校早於小一已安排學生學習游泳,但不少學校因擔心游泳課風險性高而盡量避免,但他們不會因為「怕煩怕辛苦」而不去做,其實有不少研究指出,游泳可培養小朋友的集中力、堅持和毅力,老師又可從中發掘到擅長游泳的同學,加以栽培,故只要做足安全配套便可。
梁校長又指出,英語是面向世界溝通的語言,學校除聘有 3 位外籍英語老師外,亦在數學、視藝、音樂及體育科加入英語元素,訓練學生的讀聽寫技巧。而獨立成科的科學科,因大量教材及資訊均以英語編寫,她希望學生平日搜集資料或進行專題研究時,可加強英語能力。
不主張死記爛背 全球公民課為升中裝備
究竟學校如何培養孩子成為未來領袖?梁敦瑜校長認為重點是要令學生學以致用,切忌「死記爛背」,她以「全球公民課」為例,老師會利用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和探究,培養正向價值觀,像去年首屆畢業生便要以小組形式探討聯合國議題,如「戰爭和平」、「公平貿易」、「虐待兒童」及「珍惜水源」等,並自製素材向嘉賓講解,這些經驗對於他們日後升中是很好的鍛鍊。
我希望外界見到蔡榮星的學生是充滿自信,讀得、玩得又有文化修養。
學生連續兩屆創科比賽奪獎 關注病患照顧者
梁敦瑜校長寄語學生要「Aim High Reach High」,學生亦努力達成目標。東華三院蔡榮星小學小五學生梁文瑄,連續兩年取得「城市創科大挑戰」獎項,去年她憑『銀髮腦友記』勇奪初小組冠軍,今年再夥拍同學林晉熹以『幫緊你,喘口氣』取得創新獎及最喜愛獎。
梁同學指出,去年奪冠發明源自於其患有失智症的祖母,她長期臥床,負責照顧她的外傭十分吃力,於是想到用機械人協助,透過輸入患者的起居及飲食習慣等生活數據,讓機械人協助餵食及照顧其生活,同時,當患者的維生指數或身體狀況出現異常時,機械人亦可立即通知家屬或救護站。
至於今年的奪獎發明「幫緊你,喘口氣」則是進階版,對象除了老人家,亦能協助SEN學童的家長。系統增添了AI智能鏡頭,當發現患者出現特殊舉措或陷入危險,系統便會自動啟動電視,播放患者喜歡的歌曲、卡通或家人預先錄製的說話進行安撫,分散其注意力,令照顧者可爭取時間休息,毋須24小時在旁照料。
指導老師林雪穎認為這一代學生對電子學習很快上手,老師的責任都是引導性,如鼓勵學生多看新聞,了解身邊人和事的需要,學生參加比賽不是為了獎項,而是希望學生得到啟發,利用競賽深化課堂學到的知識,與其他參賽者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