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公立學校引入情緒學習教材 資深教師見證教學方針改變

撰文:郭梓謙
出版:更新:

教育局於2024/25學年推動《4Rs精神健康約章》,從4方面,包括休息(Rest)、放鬆(Relaxation)、人際關係(Relationship)以及抗逆力(Resilience),促進學生的精神健康發展。粉嶺公立學校與機構「JUST FEEL 感講」合作,自上年引入一系列表達情緒的學習教材,以及照顧學生身心發展、講求互動的班級經營課,讓學生可以敢於表達情緒。

有任教12年的教師指,過去社會教育較着重成績,近年才著力關注學童精神健康,但新學習令師生關係更緊密,也改善老師之間的相處;粉嶺公立學校的兩位副校長則認為,疫情令不少學生社交生活有影響,引入這類身心靈教育,有助初小學生建立人與人的關係。

粉嶺公立學校與機構「JUST FEEL 感講」合作,自上年引入一系列表達情緒的學習教材,以及照顧學生身心發展、講求互動的班級經營課。(郭梓謙攝)

於粉嶺公立學校任教12年的老師余應琴,今個學年是一班2年級小朋友的班主任。她在班級經營課上,複誦上個學年教授小一生的「平靜選擇」,讓同學面對負面情緒時,以包括深呼吸、緊握雙手、延展身體「扮Iron Man」三種方式回復平靜。而在課堂上,同學需要再於「平靜選擇輪」畫上另外兩種平日放鬆的方式,有人選擇閱讀、打機、做運動,甚至是拉筋。

同學其後又按自己意願,在「善意溝通魔法學校學生證」上,填上日常喜歡的活動、當刻心情等,整節課放下書本,只集中讓學生描畫心情。

粉嶺公立學校自上年與機構「JUST FEEL 感講」合作後,今年將一系列表達情緒的學習教材和班級經營課拓展至全校,讓學生可以敢於表達情緒。(郭梓謙攝)

「明明去年覺得佢哋們係再活躍啲,好似今年你睇到他們長大咗,好似識得睇課堂情況、𠵱家喺度做緊咩,感覺佢哋係(學識)控制自己情緒,仲有會很肯主動同你分享我𠵱家咩狀態。」身兼圖書館主任的余應琴,雖然今年才成為這班2年級生的班主任,惟據她印象,不少學生當初都有不同面向,但不是每個人都學懂表達情感。

「好明顯喺近呢幾年會著重小朋友嘅情緒,仲有都會鼓勵佢哋;應該話建立更加好、更加深厚嘅師生關係。以前可能係着重咗教學、他哋嘅學業。」余應琴認為,當小朋友遇到如考試、平日與家人、朋友相處時面對等不同困難時,都可應用有關技巧。

她說,這類教育不只幫助學生,其實也有助老師觀照自我,改善校內關係,而她相信相關教育都可推廣到家長層面,因為有時家長育兒時遇上頭痛事情,或者未必學懂疏理,相信這類教育也可有效改善親子關係。

余應琴說,過去社會教育較著重成績,近年才著力關注學童精神健康,但新學習令師生關係更緊密。(郭梓謙攝)

余應琴身旁的彭曉晴,則自上年一年級起,參與班級經營課,學習一系列情緒表達方式。她在「平靜選擇輪」上,畫上逃離現場、以及拉筋。她說,只要覺得周遭嘈雜時,便希望逃離現場「咁就會靜啲」,而拉筋則是因為媽媽教授,可與她一起做。

訪問過程中,曉晴也從上年校方教授的「感受需要卡」上,一一抽出學習過的心情卡,60多張的情緒、需要卡中,曉晴就認得當中大半,有正面情感如興奮、好奇、開心、幸福等;也有負面情緒如不安、尷尬、憤怒等。

副校長:疫後學生欠表達能力 引班級經營課助排解情緒

粉嶺公立學校副校長邱月華指,學校安排的班級經營課均由班主任負責,並於全年級實行,每週設有一節。她說,留意到自疫情後,學生明顯地不太懂得表達自己和溝通;校方的學生支援組和輔導主任商討時,得知有一些情緒卡可以幫助小朋友學習不同情緒,嘗試與小朋友疏理情感。

粉嶺公立學校兩位副校長(左一:邱月華,左二:林宇輝;右一、二分別為JUST FEEL項目主任李洛軒、項目總監譚樂霖)表示,疫情後發現學生欠缺表達能力,故引入情緒卡讓學生了解不同情緒。(郭梓謙攝)

邱月華說,校方於上年與「JUST FEEL 感講」合作,為小一、小四引入班級經營課,並制定一系列教材,除了上述的「平靜選擇輪」、「善意溝通魔法學校學生證」外,也在班房外設心情壁報,讓學生隨當下心情,選擇將代表自己的磁貼移到「開心」或「不開心」。而收到家長對新課程的迴響均大多表示支持,因為有時家長亦難與子女剖白,但校內亦有填寫心意卡的活動,讓雙方可以先擱下成績,只抒發心情讓彼此了解。

副校長林宇輝則補充指,學校位於北區,受到疫情的影響更大,因為除了本地生幼稚園階段要上網課或者斷續上學外,學校還有一批跨境學童。

「佢之後封關完全都沒有呢個校園生活,可能本地學生有啲都會間歇性去試過返學校,但跨境學生對學校呢個概念喺低(級)級嗰陣係好陌生,佢哋真係唔知道咩係學校,所以一返到學校,其實學校安排活動畀佢哋嘅時候,他們會覺得好驚、有啲不安。」

JUST FEEL代表:社交能力下降非罕見 盼教材可建立師生安全感

「JUST FEEL 感講」項目總監譚樂霖說,小朋友表達能力在疫情後下降的情況,在現今小學都很常見,甚至在中學都有發生。她說,今個學年與34間學校合作提供班級經營課。「我哋好想建立老師和學生之間嘅安全感同歸屬感,令到同學喺學校裏面發展更加有意願去展現自己,仲有安全感去同其他人互動。」

「善意溝通魔法學校學生證」上,填上日常喜歡的活動、當刻心情等,集中讓學生描畫心情。(郭梓謙攝)

項目主任李洛軒則指,設計教材時主要分為小一至三的「初小」,以及小四至六的「高小」。他說,前者因為未必學懂太多字,故會更多互動教學,包括畫畫、討論等形式,「初小係我哋第一個學習階段,可能比較著重嘅係小朋友佢覺唔覺知自己嘅感受」。而高小則會著重對他人的理解,包括社交認知、以至處理人際關係。至於提供教材上,團隊都會與校方商討選擇合適方案,並舉行老師、家長工作坊,讓不同持分者了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