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仿美軍配軍人標識牌 加「二維碼」有助盡速發現及救治傷員

撰文:鄭子健
出版:更新:
中式軍人身份識別牌。(解放軍報)

據《解放軍報》21日報道透露,中國軍隊開始試用軍人電子標識牌,集保障卡、電子傷票(傷患紀錄)、身份標識等一體;原來自2013年11月起,原軍委總後勤部(軍改後更名為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已研製及測試相關產品。報道認為,軍人標識牌既有助發現、登記、運輸及分類救治傷員,又能充當榮譽標記,提高軍人身份認同感和責任感。

據《多維新聞》梳理,軍人身份標識牌首見於19世紀末葉,時為美國南北內戰,北軍部隊皆配備標識牌,當時只是一張紙牌填上所屬部隊番號和本人姓名;二戰以後,軍人身份識別牌逐漸改進,加上磁條、條形碼和微型晶片,記錄指紋、面相、DNA和醫療史等詳細訊息。最新款中國識別牌則再加上「二維碼」,軍人又可用手提通訊機,讀取識別卡訊息,接收求救訊號和收發急救物資資訊。

軍人另備手提通訊機。(解放軍報)

去年5月首見於現役維和部隊

《軍報》引述中共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綜合計劃局負責人介紹,指新款標識牌有6種功能:軍人管理、身份認證、保障需求感知、戰場救治、遺骸辨認以及保障業務協同。過去軍方未應用標識牌前,中國軍人衣、褲和帽內側,以及行裝工具外側皆配備「識別卡」,標明該士兵的姓名,血型及歸屬;有論者便認為,改用電子標識牌更為便捷有效率,反映中國軍改影響之廣。

據《多維新聞》梳理資料所得,早於去年5月,中國第3批赴馬里維和部隊率先配備標識牌。中國軍用身份識別牌由不鏽鋼薄板、黑色消音膠皮墊圈和珠串式長頸鏈組成,分別以中、英、法三種文字標記姓名、血型、籍貫和編號信息。此外,2014年7月,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當屆畢業生也領到軍人身份牌,由鈦鋼複合材料製成,邊緣包裹橡膠消音圈。

美軍狗牌。(網上圖片)

解放軍配備識別牌消息一出,內地網民出乎意料劣評如潮,例如《軍報》用上美軍通稱「狗牌」(Dog tag)作指稱,就惹起嘲諷:

終於上狗牌了。
又是照貓畫虎,這種東西要簡單明瞭,誰戰場上還整個掃碼槍?閉門造車又一典型案例。
國產狗牌一股濃濃的土鱉味戰鬥力十足……
終於來了,好飯不怕晚。我們那時候還是要把姓名血型寫在衣服裡,醫療資訊用軍人保障卡,現在越來越先進,逐漸跟國際接軌,一步到位趕超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