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失聯乾隆玉璽買家現身 表態將付款 文保專家反斥錯上加錯?

撰文:楊青之
出版:更新:
失聯數日的溫商杜聖博早前被指拍得乾隆玉璽拒付款。(網上圖片)

一枚清乾隆「乾隆御筆之寶」玉璽在法國巴黎德魯奧拍賣行被中國溫州商人杜聖博以約1.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競得。之後有消息稱,此玉璽至今未交割完成,溫州商人杜聖博已經和法國拍賣行失聯。

今天(3日)下午,失聯數日的杜聖博在接受《澎湃新聞》電話採訪時表示,拍賣當天他在北京通過電話遠程遙控助理競價,並不在現場,目前正在辦理簽證,將親自去法國提貨回國,他說:「從拍下到支付款項,中間有不少流程,但資金並不存在困難,拍賣行的假期結束後,我願意曬出付款憑證來。另外,有上海的劉姓商人(指收藏家劉益謙)之前稱我失聯,這就是謠言,他其實是想炒作他投資的一個藝術新媒體。」

謝辰生,1922年生,著名文物保護專家。1946年擔任鄭振鐸助手,1949年進入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工作。現為國家文物局顧問、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自1950年代起,執筆起草多項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至今仍致力於文化遺產保護。(澎湃新聞)

因為這一乾隆御璽極有可能是圓明園流失文物,此前有觀點認為溫州商人拍而不付款的行為是故意攪局,是一種愛國行為。

然而,對於這些觀點與其後戲劇性的變化,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94歲的國家文物局顧問、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今天傍晚就此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認為,如果乾隆御璽是圓明園流失文物,作為中國人是絕不應當參與拍賣的,因為這需要從國家層面進行制止與追索,而溫州商人以個人行為參與拍賣的行為,是非常不應該的,且客觀上抬高了流失國寶的價格,不利於文物回流;

謝辰生還指出如果參拍成功而失去聯繫,是沒有誠信,「錯上加錯」,而現在表態付款,也是不對的,而且是違法的,「因為如果是八國聯軍把這些國寶盜掠走的,本身就是贓物,你現在參與競拍抬高價格,然後再付款提貨,這等於你承認他搶掠偷盜的合法性了,這就等同於『洗白贓物』,那些支持他付款的商人,也就是支持『洗白贓物』,可能是別有用心!」

廈門商人蔡銘超曾在法國拍下獸首而不付款。(網上圖片)

審慎對待流失海外中國文物

這一事件很容易讓人聯想起2009年2月25日的法國巴黎佳士得拍賣會上,當時廈門商人蔡銘超以3149.12萬歐元競買圓明園兔,鼠獸首成功後,稱「獸首來歷不清,公開表示拒絕付款,並表示參與競拍是「愛國」,針對蔡銘超的這一說法,謝辰生當時接受東方早報專訪時直接給予了駁斥,「既然你知道它來歷不清不楚,為什麼又要去拍賣呢?而且國家早就發了通知,要求『為防止借拍賣炒作、哄抬被劫掠文物價格的行為,不要參與競拍、購買任何被盜或非法出口的中國文物』,你明明知道這是劫掠的文物,是一次可恥而非法的拍賣,但又跑過去參拍,怎麼反而這倒成了不能付款的理由了?」

而反觀此次乾隆玉璽拍賣事件,同樣的問題值得人們反思:一則競拍成功後拒不付款非個體行為,事涉國人誠信問題,為全體國人所不恥;再則,如何對待中國流失海外文物問題。謝辰生認為,中國非法流失海外文物不該由個人出面去競拍,更加不該參與炒作、哄抬,拍而不付的行為,當然不對,影響中國人的信譽,表態付款提貨的行為則是『洗白贓物』,他呼籲國家文物部門出面關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