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人」將成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據《新華社》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召開,評審新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本屆常會上,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亦將「申遺」。根據慣例,各國申報項目基本都能獲得通過。至今,中國已有37項入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皮影戲和珠算等。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時候人們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每個節氣均包含著氣候變化、方便農民安排農事等意義。在如今,即便現代社會已經不需要依賴「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活動,卻也潛移默化中產生獨特的節日文化與民間風俗。例如,「驚蟄」本是燒艾草以驅蛇蟲鼠蟻和霉味,亦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打小人」以求轉運;又例如,夏天飯食清淡簡單,加以天氣炎熱人並沒有什麼胃口,而到了「立秋」便要進食各種肉類,俗稱「貼秋膘」以滋補營養。
據了解,是次會議由昨日(28日)一直將持續到12月2日,期間將對5個申報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以及37個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進行評審。除了評審非物質文化遺產各類名錄項目外,會議還要對優秀實踐名冊、國際援助等項目進行評審。同時,會議還將審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履約報告,確定2017年度評審的非遺項目以及2018年和2019年可受理的申報項目數量,討論「名錄間遺產項目的轉換」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