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解禁政治經濟地位增 習近平捷足先登布局

撰文:傅霾澈
出版:更新:
習近平會見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新華社)

作為本次中東之行的最後一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23日抵達伊朗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領導人時隔14年來首次訪問伊朗,同時也是1月16日伊朗落實伊核協議、正式擺脫國際制裁後迎來的第一位外國首腦。習近平訪問伊朗期間,兩國將簽署「相當數量」的雙邊合作協議,包括金融、高鐵、自由貿易區、能源四個方面。

 

正如西方觀察人士所指出的,習近平對伊朗的訪問意味著北京已經在德黑蘭佔得了一著「先手」。國際制裁宣佈解除之後,即將對外全面開放的伊朗成了全球疲軟的經濟大勢當中獨秀的一枝花,有報道稱2016年以來各大國際企業紛紛趕赴伊朗,伊朗總統魯哈尼即將在月底展開對歐洲多國的訪問,習近平在這一關鍵時刻抵達德黑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與此同時,伊朗的解禁還意味著中東地區博弈當中出現了新一個舉足輕重的參與者,從也門到敘利亞,伊朗的影響力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整個中東地區,而這也成為中國搶先「登陸」伊朗的另一大理由。

 

許多分析人士相信北京政府想迅速行動,成為首批從伊朗的開放中直接獲益的國家。伊朗是世界第四大原油和第二大天然氣儲存國,能源禁令解除以後,伊朗能源出口勢必出現井噴式增長,同時也將大規模向國外資本開放投資機會。中國是伊朗第一大石油買家,早在伊核談判出現轉機以前,中企在伊朗能源業的經營就已有相當長時間,此時自然是勢在必得。

 

此外,早在制裁解除以前,伊朗就多次表示過有意加入上合組織,對伊制裁的解除將為上合的進一步擴容掃清重要障礙。在雙方需求一拍即合的情況下,「一帶一路」在伊朗看到了關鍵性機會,而這一龐大計劃的落實也勢必成為中國與伊朗未來更多深入合作的基礎與框架。

 

在政治意義方面,中國與伊朗對敘利亞問題持有相似觀點,儘管中國並未真正參與到目前俄羅斯、伊朗、敘利亞政府和黎巴嫩真主黨組成的非正式聯盟當中,但無論對伊朗抑或中國而言,敘利亞問題上對方都顯然是一個潛在的重要盟友。對於正在積極尋求在中東展現更多影響力的中國而言,進一步深化與伊朗的關係將成為後續落子時的有利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