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精準扶貧下 被「強行脫貧」者生活卻無改善

撰文:張心怡
出版:更新:

目前中國的貧困人口仍有4000多萬,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要消除貧困、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並提出「精準扶貧」機制。
然而正是在此機制下,有省份應要求重新「精準辨識」貧困戶,將大量生活條件未改善的家庭強行「脫貧」,有「數據脫貧」之嫌。

陝西戶縣,花七林表示自己被認定脫貧,但家庭生活條件並未改善。(財新)

 六旬老漢「被脫貧」:全家僅有兩名勞動力

內媒《財新》雜誌報道指,西安戶縣的六旬老漢花七林感嘆一家人被列為貧困戶5年,生活水平尚未得到改善,就被匆匆移出名單,有「被脫貧」之惑。

報道指,2003年,花七林的長子因生意虧本欠債,與家人爭執後喝農藥自尋短見。花七林不僅要承受喪子之痛,還要與次子一起負起還債的重擔。但2009年,花七林在給人刷牆時,從架子上跌落,頭部摔成重傷,做了開顱手術。

手術一年半後,花七林身體逐漸恢復,卻無法再從事重體力勞動。很長一段時間裡,一家僅依靠其次子的收入維生。2010年,他家被列為貧困戶。

中國大力推廣「精準扶貧」政策,希望及時幫助低收入人群。可是中央的政策到了地方往往就會「跑了調」。(Getty Images)

 「精準脫貧」首要任務:識別貧困戶

2013年11月,習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時,提出「精準扶貧」的概念:「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

隨後國務院扶貧辦為「精準脫貧」提出六項準則:扶貧物件精準、專案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2014年,陝西省依此對全省的貧困戶重新識別。

而當時大病初癒的花七林給人看門,每月工資1600元左右,一年工作七八個月;次子開了一間涼面店,一年利潤2萬左右,是家裡主要的經濟來源。父子倆的年收入約3萬元,老兩口、次子與妻及一對子女,全家六人的人均年收入約5000元,超過了陝西省3015元的貧困標準線。花家因此被列為「在冊已脫貧戶」。

 貧困戶標準線提高 受惠戶數大幅減少

陝西西安戶縣花七林的家。(財新)

帳面來看,花家人均收入確有提升,但花七林指村子裡沒有小學,孫兒寄養在山外的寄宿學校,孫女尚需每月數百元的奶粉錢,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困苦。

該村亦有許多村民抱怨,若僅以收入來甄別,村裡幾乎就沒有什麼貧困戶了。2010年,陝西省扶貧標準是1274元,目前是3015元。儘管貧困線標準提高了,但貧困戶的審查更為嚴格,該村現在僅餘8戶,大減90%。

如果單以收入作為量化指標來衡量,貧困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消除的。
陝西榆林市一名處級官員
中國雲南的貧困地區。資料圖片,非文中所述家庭。(視覺中國)

 何以評定是否貧困:數據還是實質生活水平?

2016年《陝西省貧困退出實施意見》,貧困戶只要符合下述標準,即屬於脫貧: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超過扶貧標準;有安全住房;無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家庭成員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

然而民眾陷入貧困的原因有多種,家庭收入不足是一方面,健康條件、勞動能力、教育水平,乃至住房環境都是影響因素。同等的收入水平下,不是每戶人家都有同樣的生活質素。中國目前著力解決貧困人口問題,但官員們首先應回答的是——什麼才是用以評定貧困的因素?而名義脫貧又是真的脫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