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出海取亮眼成績 歐洲製造商抱怨:這成了中國車企的天堂

撰文:外部來稿(中國)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2月28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評論文稱,進軍歐洲市場一年多來,中國車企比亞迪已經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歐洲汽車製造商決心反擊,接連拼命降價,試圖守住廉價電動汽車市場。

在全力削減成本的同時,這些歐洲汽車製造商也滿腹牢騷地抱怨歐洲各國政府提供的支持不夠。兼任歐洲汽車製造協會主席的法國雷諾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不滿道,「歐洲的產業戰略已完全缺失。」斯特蘭蒂斯的歐洲業務主管甚至這麽說——「歐洲成了中國車企的天堂。」

《金融時報》這篇報道一開篇就陰陽怪氣道,裝載着5000多輛比亞迪新能源車前往歐洲的「比亞迪探索者1號」(BYD EXPLORER No.1)運輸船1月出發,但其首航並非「一帆風順」。船長薩貝夫·博日達爾(Sabev Bozhidar)說,為了避開局勢愈加嚴峻的紅海海域,這艘大型汽車運輸船被迫繞道好望角,航程因此增加了10天。

但它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當「探索者1號」終於駛入德國不來梅港,中國車企開啟「國車自運」時代、加速跨洋出海,這標誌着「中國電動汽車專業製造商尋求打開利潤豐厚的歐洲汽車市場的雄心翻開了新的篇章」。

2024年1月10日,山東煙台,裝載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開拓者1號」從煙台港啟航。(視覺中國)

報道稱,雖然比亞迪在一年多前才開始進軍歐洲市場,但它已經取得了明顯進展。比亞迪歐洲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介紹稱,在愛爾蘭和奧地利等一些市場,售價約為4.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1.0238萬元)的大型車比亞迪海豹(Seal)的銷量已經超過了特斯拉Model 3。

「歐洲需求正在不斷增長……我們在谷歌上的搜索量已經超過了特斯拉……我們將在歐洲市場取得很多成就」,他說。

舒酉星透露,比亞迪也在密切關注其他市場,歐洲人更喜歡小型車,明年他們將推出一款低於3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4132萬元)的新車型。他補充說,由於相關法律,尤其是碰撞安全相關的規定,低於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元15.6088萬元)的車型比較難推出。

「探索者1號」正能在降低成本方面起到作用。報道稱,這艘運輸船的設計盡可能地符合成本效益:其船體使用了可以減少水阻力的特殊塗料,從而降低燃油消耗;它還節省了在其他汽車運輸船上等待「一座難求」的空位的寶貴時間。舒酉星說,這「肯定」是一個更便宜的選擇。

比亞迪還計劃組建更大的運輸船隊。報道引述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話稱,未來兩年比亞迪還將部署七艘滾裝船,以緩解汽車出口運力不足的問題,把更多汽車交付到全球市場。

而除了比亞迪正計劃形成自己的獨家出海艦隊,上汽集團此前訂購的大型汽車運輸船也在今年1月駛往歐洲。《金融時報》稱,面對「來勢洶洶」的中國汽車製造商們,歐洲汽車製造商顯然不想坐以待斃,接連表現出了背水一戰的決心。

坐擁標致、菲亞特等品牌的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選擇「拼命降價」以應對中企挑戰。

其歐洲業務主管烏維(Uwe Hochgeschurtz)表示,新款雪鐵龍Citroën e-C3電動汽車目前的售價是2.3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0.9466萬元,歐元2.6843萬元),他們希望在此基礎上「減配」,以實現在歐洲銷售低於2萬歐元的車型。

「這取決於你往車裏裝什麽……我們調整了續航里程,調整了電池,」烏維表示,「是有可能做到2萬歐元以下的。」

與此同時,斯特蘭蒂斯的老對手,法國雷諾,其首席執行官德梅奧在第91屆日內瓦國際車展上也搞出了個「大動作」,推出了一系列新車。《金融時報》形容稱,在這個距離不來梅港600多英里的地方,面對剛把運輸船停下的比亞迪,德梅奧相信此舉能幫助雷諾「在亞洲競爭對手面前守住陣地」。

當地時間2月26日,德梅奧在日內瓦車展展示雷諾R5 E-Tech電動汽車模型。(視覺中國)

綜合路透社26日報道,法國雷諾和中國上汽名爵當天都在車展上推出了面向歐洲市場的新款電動汽車,德梅奧稱「歐洲汽車業已經做好了迎接中國對手的挑戰」。

他還透露,雷諾正和德國車企大眾汽車就一個低成本電動汽車項目合作展開談判,並再次呼籲歐洲汽車製造商應複製歐洲飛機製造商空客的成功經驗,「結盟」應對挑戰。

據《金融時報》報道,德梅奧當天揭幕的是新款電動車R5,這是雷諾首款價格相對較低的電動汽車,售價2.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2.7805萬元)。報道稱,R5將為雷諾日後推出更便宜的車型鋪平道路,該公司還計劃在這個十年裏晚些時候推出的後續車型中將成本降低至多40%。

德梅奧表示,雷諾的自主品牌車型將在法國國內生產,「對團隊來說,決定在法國生產汽車是最具挑戰的,每個人都說我瘋了。」

他對此解釋道,由於電動汽車的零部件比內燃機汽車少,因此所需的工人也少,法國高工資產生的影響也會更低。他還補充稱,大約80%的供應鏈將在生產基地的300公里以內,這能夠降低物流成本。

不過《金融時報》指出,相較而言,雷諾的平價品牌達契亞處於領先地位。達契亞在車展上也推出了首款電動汽車Spring,這款車將從中國製造進口,起售價不到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5.6156萬元),在英國的起售價或將低至1.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3.676萬元)。

在設計更便宜的車型時,達契亞控制成本的方式和斯特蘭蒂斯有些類似,但這家公司是去掉所有被認為不必要的東西。

「我們沒有多餘的東西,」達契亞首席執行官丹尼斯·勒沃特(Denis le Vot)說,「沒有22塊屏幕,沒有電動座椅,這種設計越來越受歡迎,因為一些人在說:不要把錢花在沒用的東西上。我們不在車里安裝鍍鉻裝飾。為什麽?因為除了閃閃發光,毫無用處。我們就把它徹底去掉了。」

歐洲汽車製造商動作不斷,但「歐洲車企能否擋得住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拋出這個問題的《金融時報》似乎得到的是一個消極答案。

報道稱,對於歐洲汽車製造商來說,爭奪廉價電動汽車市場至關重要。小型車是歐洲的暢銷車型,但由於滿足排放標準的成本不斷上升,汽車製造商以平價生產小型車已無利可圖,一些製造商更不得不停止生產這一車型。

「所有人都在退出小型內燃機汽車市場,因為沒有人能夠在生產這種車中賺到錢。」德梅奧說,「大眾Polo出局了,福特嘉年華停產了,所有人都不生產小型車了。」

德梅奧同時還是歐洲汽車製造協會主席,他認為歐洲汽車製造商沒有得到各國政府的足夠支持,脫碳政策在逼迫它們開發中國企業擅長的電動汽車,「歐洲的產業戰略完全缺失。政界人士需要聽取我們的意見,我們才是把錢投進去、承受投資風險的人。」

報道還提到,在一些歐洲汽車製造商看來,雖然中國進口電動車正遭到歐盟的「反補貼調查」,可能將被征收更高的關稅,但這「還不夠」。

斯特蘭蒂斯歐洲業務主管烏維說,許多中國車企在國內銷售類似電動汽車的價格大約是在歐洲標價的一半,因此就算增加關稅、降價銷售,中國車企仍能在歐洲賺取高額利潤。

「中國人可以把價格打到你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低。」他說,「中國的汽車售價非常低,所以歐洲對他們來說是天堂。」

《金融時報》26日的一篇報道中,比亞迪方面駁斥了歐盟關於中國車企的成功源於政府補貼的說法。

比亞迪歐洲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的成功不是因為補貼,而是因為我們有獨一無二的技術……而且我們的管理效率很高。我們很早就對這項技術進行了投資,比競爭對手早很多,並非因為補貼,而且比亞迪獲得的製造補貼非常有限。」

對於雷諾和斯泰蘭蒂斯等歐洲汽車公司的說法,舒酉星認為,這只是這個傳統行業「擔心自己給不出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的說辭。

據中國商務部27日消息,2月26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阿聯酋阿布扎比會見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時表示,中方高度關注歐方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並對這種缺乏事實依據的調查表達強烈不滿。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