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將突破汽車運輸瓶頸 歐洲電車市場今年迎巨變

撰文:外部來稿(中國)
出版:更新:

隨著以比亞迪、上汽為代表的中國車企開啟「國車自運」時代、加速跨洋出海,日本《日經亞洲評論》2月12日發文稱,中國電動車今年將在歐洲「掀起更大波瀾」。
報道稱,本月晚些時候,裝載5000餘輛電動車的比亞迪「出海艦隊」首條滾裝船將停靠荷蘭和德國港口。
德國汽車行業分析師認為,遠洋運力缺乏此前是中國汽車海外市場份額增長的「最大障礙之一」,但今年這一障礙會被突破,「市場環境也將發生巨大變化。」
日經亞洲認為,隨著中國電動車製造商首批大型汽車運輸船抵達歐洲,2024年對歐洲來說可能是「具有像徵意義的一年」。

【本文轉自《觀察者網》】

2024年1月10日,山東煙台,裝載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開拓者1號」從煙台港啟航。(視覺中國,轉自觀察者網)

新年伊始,一艘名為「比亞迪探索者1號」(BYD EXPLORER No.1)的運輸船在山東煙台龍口交付離港,1月16日上午,裝載5449台比亞迪新能源車的該船緩緩駛出深汕小漠國際物流港,首航啟程前往歐洲。

這是首艘由國內船廠建造、專門用於國產汽車出口的汽車運輸船。據建造商中集集團旗下煙台中集來福士海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介紹,該船總長199.9米,型寬38米,設計吃水8.6米,設計航速19節,裝載量為7000車,最高續航里程可達15800海裡,入級挪威船級社。

「比亞迪探索者1號」(BYD EXPLORER No.1)(中集來福士)

這艘運輸船上印有大大的比亞迪標誌。根據中集集團微信公眾號介紹,比亞迪透過佐迪亞克海運公司(Zodiac Maritime)租用該船。

運輸船身印有大大的比亞迪標誌。

消息一出,同樣來自汽車製造大國的日本媒體和德國媒體紛紛關注「比亞迪探索者1號」的動向。

日經亞洲12日發文稱,「比亞迪探索者1號」於1月中旬離開中國南方,繞道好望角前往歐洲,這標誌著比亞迪和中國電動汽車行業邁出了「開創性的一步」。

報道稱,在此之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遠洋運輸汽車的能力有限。2023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出口量達491萬輛,中國車企在歐洲的市佔率逐漸成長,達到3%,但仍相對較小,落後於日本豐田汽車和韓國現代汽車。

日媒稱,相較於中國不斷成長的汽車出口情勢,中國的汽車運能只佔世界總量的3%,運輸瓶頸阻礙了中國車企的發展。

報告提到,中國主要電動車製造商多是新興企業,不像豐田那樣擁有足夠的專用租船,因此中企需要在航線上為其製造的車輛爭取裝載空間,爭相填補有限的運輸船車位。這項需求推動2023年汽車運輸船的平均租金達到創紀錄的11.5萬美元/天(約82.7萬元人民幣/天),是2019年疫情前的7倍。

日經亞洲稱,為了避開這項競爭,比亞迪計劃在兩年內獲得8艘7,000車位滾裝船,形成自己的獨家出海艦隊。上汽集團先前訂購的大型汽車運輸船也在今年1月駛往歐洲。

根據央視新聞用戶端報道,這艘名為「上汽安吉申誠號」的7600車位LNG雙燃料滾裝遠洋船首航搭載近5000輛上汽、東風和宇通的自主品牌新車,其中約有一半是新能源汽車。今後三年內,7600、7800、9000車級共14艘遠洋運輸船將陸續加入上汽安吉物流遠洋船隊,積極支持中國自主品牌加速跨海出洋。

「上汽安吉申誠號」(央視新聞)

對於年初出現的變化,德國汽車行業分析師馬蒂亞斯·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表示,預計2024年中國汽車的增長將打破其迄今為止「最大的障礙之一」——運力的缺乏, 「市場環境也將發生巨大變化。」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近期也關注到此事,該報1月11日以《中國汽車浪潮湧向歐洲》為題報道稱,比亞迪向位於煙台的造船廠訂造了8艘汽車運輸船,總價近50億元人民幣。除了比亞迪,還有多家中國大型汽車製造商已建立起自己的運輸能力。

比亞迪首條滾裝運輸船抵達深汕小漠港,完成裝船後駛往歐洲。(視覺中國,轉自觀察者網)

此外,日經亞洲稱,在中國汽車運輸船建造蓬勃發展之前,歐洲汽車業已經感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力。

中國北汽集團和吉利集團是賓士母公司戴姆勒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股東,持有股份加起來近20%。沃爾沃已成為吉利旗下子品牌。

同時,中國企業也是歐洲電動車供應鏈的關鍵環節,歐洲企業依賴中國的電池產業。中企佔了全球汽車電池市場約60%的市場。

日經亞洲稱,這種局面讓歐洲的政策制定者陷入「兩難」。歐盟對華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此舉可能導致對中國電動車實施進口限制;另一方面,歐盟要實現推廣電動車的目標,降低價格也十分關鍵。

針對歐盟在調查中只選擇三家中國本土企業作為調查對象的做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此前表示,歐委會在盟內產業明確反對的情況下,自主發起反補貼調查,妄稱中國電動車對歐盟電動車產業帶來損害威脅,完全無視中國汽車產業之間的緊密合作關係。中國業界對於歐委會預設調查結果、暗箱操作的做法表示強烈失望和不滿。中國敦促歐方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歐盟法律,盡快糾正錯誤做法,確保調查公開、公正、公平合規,並充分保障相關企業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