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高於外交」 「外交才子」錢復給台灣的苦口良言
在台灣有「外交才子」、「君子外交家」美譽的前監察院長錢復,近日出版新書《錢復回憶錄·卷四──退而不休的使命傳承(2005-2023)》。書中詳細記載了其2005年自公職退休之後,投身民間公益事業,並以民間人士身份出席國際與兩岸論壇活動之經歷。其中最引人矚目之處,莫過於書中公開了他曾經寫給馬英九的多封書信,以其多年豐富的外交與公務經驗,為馬英九的台北市長與總統之路提供建言。
擁有美國耶魯大學國際關係哲學博士學位的錢復,自美返台後進入政府工作,歷任台行政院秘書、外交部北美司司長、新聞局局長、外交部常務次長及政務次長、駐美代表、行政院政務委員、經建會主任委員、外交部部長、國民大會議長、監察院院長等職,時間跨越了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陳水扁等四位台灣總統。
錢復2005年1月自台監察院院長卸任後,於2月出版了回憶錄前兩卷,書中記錄了其經歷1979年台美斷交前後的動盪風雲,旋即成為台灣各大學政治相關科系的必讀書目。《錢復回憶錄·卷三》於2020年出版,回顧了1998年至2005年錢復在台灣經建會、外交部、國民大會、監察院等職所見證台灣政經變革的關鍵現場。
最新出版的《錢復回憶錄·卷四》收錄多封其對馬英九從政的建言書信,透露出這一位「外交才子」對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的認識與堅持。2008年馬英九在大選中高票勝出,錢復隨即撰寫長信,建議馬英九上任後,「第一要務在於民生之改善,其次兩岸關係之改善」。
兩岸關係之所以如此重要,奠基於錢復1991年在台外長任內所提出的主張:「外交政策位階低於大陸政策」、「大陸政策之位階高於外交政策」。錢復的經典論斷,體現出兩岸關係之於台灣,既非國際關係,更有其特殊性,台灣發展繫於兩岸關係發展,若處理不好,勢必令台灣在國際空間寸步難行。
這一點也成為錢復給馬英九書信中的要言之一,認為兩岸關係首重「和為貴」的錢復,向馬英九強調了「小事大以智,此兩岸關係之做法」。
書中可以看到錢復卸任公職後,在馬英九執政期間,或以民間人士身份,或作為台灣官方代表,穿梭於兩岸之間的身影。包括多次主持「兩岸人文對話」、「兩岸經濟文化論壇」,出席「兩岸企業家峰會」,率團參加「博鰲亞洲論壇」,以及訪問大陸官方智庫等等。
錢復以親身實踐說明了兩岸關係的重要性,與陸方領導人或涉台高層對話時,不卑不亢地解釋台灣處境與思路,化解了雙方可能產生的誤會。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得以進入和平發展階段,除了官方恢復接觸與談判之外,第二軌的民間對話也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錢復在書中其實表達了對於「統一」的期待。例如2009年4月錢復率團參與博鰲亞洲論壇返台後,向時任總統馬英九詳細報告了期間與時任國台辦主任王毅的談話內容,「馬沒有反應,這意味他避談統一,對國際空間的態度也是淡然,我內心相當失望」。
經由書中所附其予馬英九之書信,看得出來錢復相當看重李登輝時代經由「國家統一委員會」(國統會)通過的《國家統一綱領》(國統綱領),並寄望恢復於2006年由時任總統陳水扁宣布終止適用與運作的《國統綱領》和「國統會」,認為此乃台灣大陸政策的基石,「倘繼續維持,兩岸必能維持和睦相處,台海安全可保」。
馬英九執政後不久,民調滿意度即遭滑鐵盧。錢復認為原因之一,在於馬英九不願再提《國統綱領》及恢復國統會運作,表示在馬英九任內「不可能實現統一,確使甚多支持者傷心、失望」,看不出來馬政府與民進黨之間的區隔。
《錢復回憶錄·卷四》在台海兵兇戰危之際出版,確實頗具意義,亦令人感慨。馬英九執政期間雖然兩岸交流之門大開,但政策上停留在「只經不政」,其所錯過的良機,經由2014年「太陽花」運動與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兩岸關係好不容易奠下的基石幾乎一夕被推倒。
於今台灣在執政者力推「去中」、「反中」的民粹浪潮下,蔡英文開啟的「中華民國台灣」與兩岸「互不隸屬」論,可說是將兩岸關係視為準國際關係,也被北京定位為新版「兩國論」,令兩岸關係跌入谷底。而台灣的「外交」路線更是令人目不忍睹,蔡英文執政七年斷交九國,「外交部」被戲稱為「斷交部」,政策上僅遵循「一面倒」親美,外長亦如「戰狼」上身,時不時在Twitter發文怒嗆對岸。
兩岸、外交兩頭空的台灣,即將在2024年走到新的十字路口。錢復新書自我期許,「正值2024大選將屆可能讓有意服務國家的朋友感到興趣」。那麼「大陸政策之位階高於外交政策」的苦口良言,還有可能透過選民的反思,復歸於常軌嗎?而北京已透過「兩制台灣方案」啟動統一進程,錢復設想恢復《國統綱領》與「國統會」還能足以應對嗎?這些問題,都是讀罷錢復新書留給讀者的無限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