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大「中國製造」防疫詞 看靜默到放寬的步步轉變|走吧!2022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2022年是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三年,這一年,「動態清零」成為了內地防疫工作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惟到了年終歲尾,它卻逐漸走下「神壇」,逐漸無人提起。
除此之外,這一年,內地還創造了諸多與防疫相關的新鮮詞,每一個的出現都是一段時間的見證,亦是防疫背後最直接的反映。不過,隨著防疫政策的放寬,它們當中的大多數亦終將成為「過去式」。
《香港01》即日起推出「2022年中國大事回顧」系列報道,本文為系列報道第一篇,介紹2022年十大最具代表性的內地防疫詞語。

「動態清零」一詞最早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提出。(新華社)

一、動態清零

「動態清零」一詞最早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提出。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2021年12月7日出席會議時表示,習近平親自指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確定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

何為「動態清零」?2021年12月11日,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介紹,「動態清零」是指出現本土個案時,所採取的綜合防控措施的一種集成,以快速撲滅的總結和提煉。他並強調,「動態清零」並非達至「零感染」。

及至今年3月1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5月5日,習近平在另一場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中表示,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鬥爭。」

隨著行程碼的下線,「動態清零」已然成為歷史。(視覺中國)

另外,官媒亦曾在這一年內多次強調「動態清零」的重要性,稱它可持續而且必須堅持;到今年11月27日,《人民日報》還發表評論文章指,中國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充分體現國家防控疫情的堅實實力和強大能力,證明防控政策是經得起歷史檢驗。

不過,隨著內地防疫「新十條」措施的發布,各地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放開進程,行程碼的下線、不再對無症狀感染者進行通報、陽性感染者可以返工等都無不印證「動態清零」已然成為歷史。習近平12月6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時亦未有提及「動態清零」四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動態清零」總方針之下還誕生了「社會面清零」一詞,是指所有新增感染者均在隔離管控場所發現,社會面不會出現陽性感染者。海南三亞更是在今年9月9日稱,經過一系列嚴格防控後,當地達至「清零」目標,實現了「高質量社會面清零」,這一表述當時還引起了不少爭議。而上屆港府亦曾在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時表示,將防疫視為壓倒一切的任務,跟隨中央堅持「動態清零」。

靜默期間的河南鄭州街景。(視覺中國)

二、靜默(靜態管理、靜態管控)

靜默的本意有兩個,一是寧靜沉默,不發出聲音;二是肅立不作聲,表示哀悼。但自今年5月6日起,這一詞在內地「清零」進程中被賦予了封鎖、封控之意,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官方極少提及的「封城」二字。

靜默又分為靜態管理和靜態管控,當中,靜態管理意為三個「暫停」和三個「不」,包括除參與防疫工作的人員之外,全市所有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全部居家辦公;除相關重點企業、保障民生的公共服務類企業之外,所有經營性場所暫停營業;除具備條件的超市、藥店、醫療機構等外,其他商戶暫停營業;出租車、網約車停運。以及居民不聚集、不流動、不出門。

而靜態管控則在靜態管理的相關要求上,對人員、車輛流動提出更多限制。包括除保供人員和防疫工作人員及車輛外,其他所有人員、車輛禁止流動。主城區所有小區實行完全封閉式管理,所有居民除參加核酸檢測外,非極特殊情況不得外出。

由於Omicron變種病毒的傳播速度加快,傳播鏈很難在短時間內切斷,因此不少內地城市在這一年中對靜默的日數進行多次或大幅度的延遲,此前曾連續920天無新增確診或疑似個案的「淨土」西藏,8月7日突發本土疫情,拉薩當局宣布全市域範圍內實施3天靜默,惟因應疫情的發展當局一再延長靜默期限,直至11月30日才宣布逐步有序復工復產,有網民還就此調侃拉薩3天靜默分別是:夏天、秋天、冬天。

西藏拉薩曾連續920天無新增確診或疑似個案。(Getty Images)

三、集中隔離、居家隔離、居家健康監測

內地今年先後三次公開調整防疫政策,分別是6月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將原有的對密切接觸者及入境人員的「14+7」隔離措施調整為「7+3」,即是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11月,官方又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再次調整隔離政策至「5+3」,即是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12月發布的防疫「新十條」措施又稱,具備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輕症患者、密切接觸者均可採取居家隔離

隨著防疫政策的調整,集中隔離、居家健康監測、居家隔離相應的天數亦備受關注。所謂集中隔離,即是指對確診個案、疑似個案、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其他根據防控工作需要「應隔盡隔」人員在指定場所接受集中留觀 ,並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進行體溫和健康狀況監測,定期採集核酸。

而居家隔離是指,被觀察人足不出戶且最好單獨居住,若與家人同住,應單人單間、使用單獨衛生間,房間內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間共通的中央空調。期間盡量不要和家人有過多的重疊和接觸,若與其他家庭成員近距離接觸時,必須規範佩戴口罩。

居家健康監測則要求,「期間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內地多地早前實行的居家健康監測均是以居家隔離為標準。

集中隔離、居家隔離、居家健康監測要求各不相同。(新華社)

四、大白

電影《大英雄聯盟》(Big Hero 6)中的角色「醫神」(Baymax),在內地被譯作「大白」。但這一名稱卻在疫情期間,成為了對身著白色連體防護衣的防疫人員的代稱,官媒更早在2020年3月就將該詞用來指代防疫人員。

由於防疫工作的複雜性,大白們在工作期間為了便於辨識,通常會在防護服外佩戴工作證、寫上所屬單位、職業或是姓名等信息。

大白此前因連續工作時間、工作強度、工作屬性等原因,多在媒體和輿論中獲得正面評價。但這一年與大白相關的負面新聞卻屢有發生,西藏有大白掌摑未做核酸老翁雲南大白在西雙版納機場持槍戒備山東臨沂大白圍毆1名居民等,穿上防護衣後的防疫人員像是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權力,因此他們還曾被諷刺為「白衛兵」。

西雙版納機場有身著防護衣的武警人員手持槍支、盾牌維持秩序,引發眾人不滿。(微博)

五、層層加碼、一刀切

層層加碼一詞出自《彭德懷自述》,意為每經歷一個層次,就增加一些砝碼,常指在貫徹某項政令或執行某項規章時,逐級增加新的內容或提出新的要求。而一刀切就比喻忽視他人利益、只為一方利益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導致實施中片面、極端,不可避免地損害他人利益;亦比喻用劃一的辦法處理情況或性質不同的事物。

有些指標逐級提高,層層加碼,把本來需要幾年或者十幾年才能達到的要求,變成一年或者幾個月就要做到的指標。
《彭德懷自述》

雖然官方曾屢次強調防疫中要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堅決整治層層加碼,不過各地就屢有類似情況發生。9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記者會上,河南省商丘市、三門峽市、開封市,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台州市、湖州市德清縣,河北省邯鄲市邱縣、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被通報因疫情防控層層加碼。

11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稱將加大典型案例通報和曝光力度,並對黑龍江省大慶市,山西省太原市、運城市,河南省鄭州市,廣東省深圳市進行通報,涉及對來自低風險地區人員採取強制勸返、隔離等限制措施;隨意將限制出行範圍由中高風險地區擴大到其他地區;隨意擴大採取隔離管控措施的風險人群範圍。

河北遷安市政府曾強制居民上交鎖匙,以將居民反鎖屋中實施統一封控。(影片截圖)

六、團長

原指解放軍軍隊中團級單位的最高指揮官,但在新冠疫情期間卻被賦予新含義。年初,上海爆發大規模本土疫情,在全程封控、物流受阻的情況下,小區居民面對線下商超關閉、線上購物平台難以下單的情形,通過群策群力,一些有能力、有資源的人自願組織起小區團購,幫助居民共渡難關,因此被稱作「團長」。

不過,「社區團購」期間亂象頻生,上海市監局發布《關於規範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團購」價格行為的提示函》並進行告誡。有「團長」更曾被揭靠篡改價格牟利,其轉手的保供食品價格貴出最多80%。

團長的「團」是團購的意思。(科創板日報)

七、管長

內地開展大規模核酸篩查進程中,一般採取「10 in 1」的檢測方法,通常以10人為一個周期,1人持試劑管到採集處檢測,後‌‌‌‌‌​‌​​​​‌‌‌‌‌‌​​‌‌‌續9人則可直接到採樣處採樣。因持試劑管者排在隊伍最前列,而被調侃為「帶領10人團隊完成國家級大型檢測任務」、「享受核酸屆的至高榮譽」,故產生「管長」這一稱呼,他們亦可被稱作「捅領」、「十戶長」。

而做完檢測後,「管長」轄內十個人的唾液就會被收集在試劑管內,萍水相逢的十人,命運就此聯繫在一起,一陽俱陽、一封俱封,即是若有一人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其餘9人就都會被列為密切接觸者。

而上述核酸採樣就被稱為核酸檢測混管,內地公布防疫「新十條」政策後,多地相繼撤銷核酸採樣點,更取消了混管採樣,採取自願自費、單人單管形式核酸檢測。

內地開展大規模核酸篩查進程中,一般採取「10 in 1」的檢測方法。(新華社)

八、就地XX

因應疫情,內地多地在去年春節前,倡導在外打工民眾非必要不返鄉,並以真金白銀作為福利對「就地過年」進行鼓勵。此後,幾乎每逢年節,政府部門都會倡議「就地過節」、「就地過年」等。

不過,「就地XX」的應用在此後就愈發廣泛。11月7日,著名旅遊景點平遙古城所在的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在發現本土疫情後,對全縣域實行靜態管理,並要求遊客需在所居住的酒店、民宿等「就地靜默」。河南鄭州亦有小區在疫情期間以大聲公播放錄音稱,將對外來人員「格殺勿論」、「就地正法」。

但在內地防疫「新十條」措施發布之後,「就地XX」一詞就甚少出現,與之相反的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梁高武12月公開喊話在外鄉親「有錢無錢,回家過年」,一瞬間在網絡引起廣泛熱議。

就地過年、就地過節,逐漸演變成就地靜默、就地正法。(新華社)

九、一天一檢、落地檢

一天一檢即是每日進行一次核酸檢測。今年3月,深圳市羅湖區就曾宣布,因應疫情針對市區內居民開展「一天一檢」核酸篩查,全體居民需落實每日做核酸的法律義務。同時,各地亦為了加強防疫管理,規定重點人群必須完成「一天一檢」,北京就於11月5日宣布要求餐飲行業從業人員「一天一檢」

雖然,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1月11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糾正「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但就並未要求糾正「一天一檢」的做法,部分地區其後更是推出「三天三檢」甚至「五天五檢」。

上海率先宣布加強「來滬返滬人員」健康管理,規定抵滬不滿5日者,禁止進入餐廳、酒吧、商場等公共場所。(視覺中國)

而為了確保中秋、國慶前後不發生本土規模性疫情,疫情防控工作在全面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礎上推行「落地檢」。所謂落地檢即是面向跨省流動人員,在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高速公路省界服務區、港口等地設置核酸採樣點,按照「自願、免費、即採即走、不限制流動」的原則開展的核酸檢測服務。

上海更是率先宣布加強「來滬返滬人員」健康管理,規定所有抵達上海且「隨申碼」為綠碼的人員,將在「隨申碼」、「場所碼」等展示界面顯示「來滬返滬不滿5天」的標記提示,期間禁止進入餐廳、酒吧、商場等公共場所,但就可乘搭巴士、地鐵,隨後多個省市都有推出類似措施。

不過,隨著防疫「新十條」措施的發布,一天一檢、落地檢等逐漸退出「防疫的舞台」。12月6日,多地就相繼取消強制性落地檢。

一天一檢、落地檢等逐漸退出「防疫的舞台」。(新華社)

十、陽過、陽康、陽敵

隨著防疫政策的逐漸放寬,內地陽性感染者數量激增,不少與「陽性」相關的新鮮詞語亦在臨近年尾時相繼誕生。當中,「陽過」意為曾經對新冠病毒快測呈陽性;「陽康」則為陽性康復者的簡稱;而「陽敵」就為陽性敵人的簡稱,是人們對「不想變陽」的一種期待,又因內地藝人楊迪與「陽敵」同音,網民們還紛紛將楊迪的照片製作成表情包並配文「陽敵護身符保你平安」,就連楊迪本人亦加入其中自我調侃稱:「陽敵祝大家健健康康」。

此外,內地藝人楊紫的照片亦被製作成表情包,與「陽止」(陽性止步)相對應。就連影視劇《神雕俠侶》中的劇情亦成為表情包的創作靈感,因郭襄暗戀楊過但從未有得到,所以網民紛紛將扮演者李綺虹的劇照製作成「轉發這個郭襄,一輩子沒有陽過(楊過)」的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