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軍演︱解放軍導彈首度穿越台島 台灣「不要抬頭」恐劃錯重點
解放軍自8月4日12時正式在台灣周邊海域展開「重要軍事演訓行動」,據台灣「國防部」說法,首日下午共發射了11枚東風系列導彈,不過依內地官媒央視報道的示意圖,最終的着彈點有16處,推測可能代表發射了16枚導彈。日本防衛省4日晚間公布其偵測到的導彈航跡,其中有四枚經過台灣上空;而內地國防大學教授孟祥青少將也證實,「我們這次演習,包括實彈火力試射,也是首次穿越台島」。
無論是日本方面發布的訊息,還是孟祥青少將的說法,都說明了一個對台灣的重要警訊:這是首度有解放軍彈道導彈飛越台灣本島陸域上空。
打向「非領空」的「心理作戰」?
然而,台灣方面的討論方向卻明顯「歪樓」。起因是當日本防衛省披露有四枚導彈經過台灣上空的消息之後,令台灣社會一片譁然,畢竟台灣「國防部」4日15時許才說「未通過台灣上空」。不僅民眾未收到防空警報,台灣軍方也未加以攔截,引發不小的質疑聲浪。
台「國防部」4日晚間出面澄清,稱解放軍導彈「發射之後主要飛行路徑位於大氣層外,對飛越之廣闊地面並無危害」,「預測其落點為東部海域,對本島地面不構成危害」云云。台軍方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則對媒體表示,彈道導彈高度已是「外太空條約」界定的大氣層外空間、屬「非領空」,沒有所謂侵入領空問題,此為中共對台「心理作戰」。
民進黨方面綜合上述說詞,在5日製成網路圖片,強調台灣「預警雷達判斷該導彈不會威脅領土」,「請國人放心」。言下之意即告訴台灣民眾或可「鬆一口氣」,解放軍的導彈不會危及台灣,不過只是中共「虛張聲勢」的恫嚇而已,一切「妥當」。
台灣防空反導能否攔截穿島導彈?
當然,站在台灣主政者的立場,無非是想安撫民心,不希望社會發生恐慌。不過這種有意無意「劃錯重點」的做法,其背後很難說沒有混淆事實,甚至是自欺欺人的心態。
主因在於,4日下午解放軍其實進行了兩波實彈射擊,第一波係13時許東部戰區陸軍部隊針對台灣海峽東部的遠程火力試射。專家推估,有可能出動最大射程約370公里的PCH-191箱式遠程火箭砲,或是最大射程約500公里的PHL-191遠程火箭砲系統。這意味着解放軍要突出不僅能夠跨越海峽中線,還有能力精準打擊台灣本島。
同日15時許展開的第二波行動,意義就與第一波完全不同。東部戰區火箭軍部隊針對台灣東部外海,發射「多區域」、「多型號」的常規導彈。專家推測,有可能包含最大射程約800公里的東風-15B近程戰術彈道導彈。說明了其戰略意圖本來就不是對着台灣本島,而是有意穿越島上密集佈防的愛國者防空反導系統,「既不怕你攔、你也攔不住」;同時表明可以在該海域巡弋的美軍神盾艦「眼皮底下」,做到在遠海遠域「看得見、打得準」。
在這裏需要釐清的第一個問題是,台灣有沒有辦法把大陸穿島飛行的導彈攔截下來?內地軍事專家張學峰分析,即便愛國者部署到岸邊也攔不了。他的論點是,末段反導系統要想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通常要部署到落點的後方,航路捷徑即導彈陣地離目標的速度矢量,在地面的投影線距離不能超過相關的限制;此外,愛國者使用的逆彈道攔截技術,導彈先飛到來襲彈道導彈的預先路線上,然後迎頭打過去,對其發射裝置、落點距離或保衛目標的距離都有額外要求,所以末段反導的條件限制極為苛刻。
因此今次射擊距離台灣本島比較近的落區,對於岸上的反導系統而言,航路捷徑非常大,而且只能從側面攔截或追着打,那麼台方現有的愛國者或天弓是無法完成攔截任務的。哪怕是導彈落到了距離台島最近的那個點,無論是愛國者或天弓,根本就達不到發射條件。張學峰認為,這也是當初解放軍劃分這幾個演訓區的重要考量之一。
導彈穿島意圖在嚇阻域外軍事介入
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軍事作為政治的延伸,北京屢次表明除了要打擊「台獨」分裂勢力之外,還要遏制外部勢力的干涉,勢必也體現在本次「重要軍事演訓行動」的佈陣。正如台灣軍事評論家高雄柏接受《香港01》專訪時所研判的,此次解放軍演訓佈陣區位,有可能是在演練「反介入/區域拒止」。從導彈穿越台島落向東北部、東南部、東部海域三個區塊來看,確實表現了這層重要意涵。
內地海軍研究院研究員張軍社透露,此次演訓首度在台島以東設置靶場。「當時為美國眾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又譯作裴洛西或波洛西)護航的美國『里根』號航母編隊在這一帶,在我發布重大軍事演習消息後,其由台島東南連夜向東後退幾百公里,充分反映出我遠域懾止能力。」軍事評論員宋忠平也說,設置在海上的靶標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動的,結合解放軍獨步全球的「彈道導彈打水面大型艦艇」能力,這次演訓清楚地讓域外勢力清楚,如果想插手台海事態,其水面移動目標將無處躲藏。
總的來說,解放軍導彈首度穿越台灣上空的意義,第一在於突出破解了台灣佈防的反導系統,第二在於突出對於美軍等「域外勢力」有意介入台海時的威嚇與逼退能力。尤其是第二點格外關鍵,一旦「武統」發生或是台海爆發戰爭,台灣方面原來所冀望的「美日協防」或「全世界站出來」的可能性為之驟減,中共要確保不受外部軍事力量介入的前提,下一步再奪下制空、制海權,甚至進展到登陸作戰。
危機升級台灣卻還在「不要抬頭」
李登輝時代的國安幕僚張榮豐提醒,「1996年中共有其軍力限制,當時沒有超音速導彈,沒辦法防止航母介入,因此,演習範圍只在西岸;但這次已有超音速導彈,有能力防止航母介入,所以演訓增加東岸,隨着軍力提升,調整演訓地點和內容。」
就此而言,台灣執政方面或網路輿情流傳的大陸導彈「射太遠」、「打太高」,認定「無害」之後多少出現沾沾自喜的心態,宛如美國電影《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的真實上演。解放軍導彈首度穿越台灣上空表現出來「圍島封鎖」的針對性,對台灣來說,反而應該是最為需要戒慎恐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