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前國民黨立委|林郁方:圍台軍演創多項先例 海峽中線消失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蔡英文政府8月2日風光接待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不料當晚中國大陸官方隨即公布「圍台」軍事演訓和實彈射擊操演,結果是台灣在風光送別佩洛西后,只得回頭獨自面對台海現狀一去不復返的現實困境。
針對相應佩洛西訪台釀致的「第四次台海危機」,《香港01》記者專訪前國民黨立委、現任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召集人林郁方,解析中國大陸對台祭出過去幾十年來最強力的回應與震懾行動,北京今次走的這一步棋對台灣的現實與未來有何意味。

打破「中線」 默契不再

從北京對佩洛西訪台一事的回應來看,多有評論提出,「中美未到攤牌時刻,但台海現狀一去不復返」的觀點,林郁方認為,不論是解放軍向台灣周邊海域發射東風導彈,還是東部戰區出動上百架多型戰機,最值得台灣注意的當是解放軍機未來飛越「台海中線」的常態化趨勢,兩岸維持多年的「中線」默契不再。

林郁方舉解放軍機8月3日直遣22架次戰機飛越台海中線為例,指此舉增加了兩岸在台海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論是有意的對抗,還是無意橫生的衝突,概率都只會增加。「紀錄自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共機飛越海峽中線到今年8月3日,次數也不過第8次」,林郁方認為,北京有意利用此次台海危機,「讓海峽中線消失」。

林郁方認為,解放軍機今大批次飛越台海中線,意義非同小可,兩岸長年維持的「中線默契」已然不存。(資料照片)

至於今次大陸軍方劃設7塊軍演區,形同構築對台包圍網,林郁方認為已創下多項先例。首先,北京在台灣西南與北部外海劃設的軍演區,涵蓋台灣「領海」,過去不曾有過。其次,大陸對台軍演威攝的程度也呈持續加碼趨勢,相較前兩次台海危機的指涉區域限於金門、馬祖,第三次台海危機(1996年)的軍演主要針對基隆與高雄外海,如今則是以包圍之勢,軍演「圍台」,甚至發射導彈打到台灣東部外海,可謂北京首度將台灣全島劃入軍演針對的範圍之內。

然而,相對於中共軍演圍台,以及在台灣周邊外海試射導彈的行動,林郁方認為這類具一定規模要求的軍演,且必然干擾國際航班、航運活動,未來應不會多見,惟一旦兩岸再起政治摩擦,解放軍機常態性出動飛越台海中線的行動,則不難想見。林郁方細數近年解放軍機「越線」之故,多是為回應美國官員與國會議員訪台而來,如前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前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克(Keith Krach),以及方於今年7月8日美國參議員斯科特(Rick Scott)訪台,都促使解放軍以「越線」強度回應,未來再有美官登台,「越線」可期。

解放軍8月4日至7日包圍台灣進行軍演。(香港01製圖)

藥不好,就增加藥量

然而,綜觀大陸軍演首日對台造成的威攝程度,之於台灣軍方與民間兩造,目前存在一定落差。台灣軍方承受萬般壓力不在話下,但台灣社會反應則依舊平靜。對此,林郁方認為台灣人對於今次強度更勝以往的對台軍演「貌似不在乎」,原因有二:首先,因為一部分人認為美國既強大、又挺台,得有效防止大陸武力攻台,「不論真實性如何,至少很多人是這樣想」。其次,兩岸政治關係雖然低迷不振,但兩岸經貿往來仍舊密切,「這會讓相當一部分的台灣人相信,只要兩岸經貿保持一定水平的互賴,就不會爆發戰爭」。

正因如此,林郁方認為北京今次同步對台祭出經濟制裁手段,正為向台灣人表明北京這次是「玩真的」,「讓去大陸做生意的台灣人做不了生意,體讓兩岸不再視彼此為重要市場時,這才會讓人相信兩岸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對於台灣人第一時間對軍演「無感」,林郁方以「藥不好,就增加藥量」比喻,示意北京若要告訴台灣人「仗是打得起來的」,只能在下次回敬更激烈的手段。

8月3日,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對於佩洛西訪台,中國外交部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Andy Wong/美聯社)

中美脱勾助長衝突 長期鬥爭讓人害怕

最後,對於中美關係接下來怎麼走,林郁方認為中美短期不大會再有摩擦,但兩強長期鬥爭的關係,着實讓人害怕。

林郁方提出個人研判,認為美國未來將持續在軍事、經貿與科技領域對北京進行壓制。在軍事方面,諸如環太平洋軍演集結26國,此前聯合12國在印尼展開的軍演,都可視為美國加大對北京進行軍事壓制的表現。

在經貿與高科技產品製造方面,林郁方認為,外界相當看中的晶片問題只是其中一環,強調美國如何想方設法斷絕中國採購相關原料、設備,乃至於人才吸引,又或令盟友如荷蘭、日本等國停止出售相關設備給中國,會是接下來美國重點打擊中國的項目。

總體評價中美關係未來走向,林郁方給出結論,「中美脱勾程度越大,彼此視彼此需求與依賴程度越低,則兩國爆發衝突的風險與強度將無可避免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