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中國深陷「維權門」 「大躍進」後物極必反?

撰文:秦珀
出版:更新:

上周一(4月19日),兩年一次的上海國際車展開幕,作為新冠疫情爆發後首度舉行的國際性車展,本來是各大汽車廠商宣傳新品和技術創新的最佳舞台,Tesla也應邀參展,並為此搭建了一個大展台。
但是,開幕首日,就有兩位女車主到車展現場維權,其中一位來自河南安陽的女車主爬上Tesla車頂的一幕,迅速成為上海車展開幕後的最大新聞,女車主穿着印有「剎車失靈」字眼的T恤站在車頂大喊的短片,當天就傳遍了微信、微博等內地社交媒體。

隨着更多類似的Tesla車主「維權無門」事件被內地媒體曝光,加上女高管的不當發言,Tesla被貼上了傲慢、高高在上的標籤。此後,中央紀律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陸續介入,社交媒體上群情激奮,「維權門」迅速成為Tesla進入中國市場後的最大公關危機。

Tesla在華深陷「維權門」。(資料圖片)

維權帶來的三大難題

回顧此次「維權門」的前因後果,事件本身並不複雜,但對於車輛行駛的原始數據該不該公開,數據出來之後要如何解讀,卻陷入一個「誰都說服不了誰」的尷尬狀態。

早在3月9日,這位河南安陽女車主就開始維權,聲稱自己購買的Tesla Model 3轎車剎車失靈導致車輛追尾,造成父親和坐在後排的母親受傷。在這位女車主看來,事故原因是Tesla「剎車失靈」所致,屬於車輛品質問題,要求退車並賠償損失,Tesla方面則認為車輛並無品質問題,拒絕了女車主的訴求,雙方就此展開拉鋸戰。

這一事件的核心問題在於:一是數據歸屬權屬於車主還是車企?二是車企提供的行駛數據是原始數據,還是被篡改的數據,該由誰來鑑定?三是有沒有讓雙方都能接受的第三方廠商檢測機構,來證明事故發生是人為因素,還是車輛品質問題。

如果解決不了這三個問題,這起「維權門」也還是一個「羅生門」,即使最終雙方和解,也依然會是一筆糊塗賬。

從數據歸屬權來看,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出面表態後,明確純電動車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行車數據屬於消費者知情權範疇,使得Tesla必須拿出數據,第一個問題可以說已經解決了。

那麼,如何鑑定數據是原始數據,就像空難發生後的飛機「黑匣子」那樣,則仍存疑問。雖然Tesla已經交出事故發生前30分鐘的行車數據,但女車主未必接受。

據了解,美國、英國等國家強制規定電動車必須安裝事故數據記錄器(EDR),但中國沒有強制規定,隨着此次事件的轟動效應,電動車會被強制要求安裝EDR。

Tesla CEO 馬斯克。(資料圖片)

最後,即使女車主接受數據,到底由哪個第三方廠商檢測機構來解讀數據,結論能否讓雙方都接受,依然還是一大疑問。

事實上,這也會是未來電動車普及過程中的一大長期性難題,因為電動車的特性,其行車數據都會上傳到車企的中央伺服器端,並通過伺服器來進行系統升級、功能優化、車輛監控等功能,恰恰因為Tesla是行業老大,所以其出現消費糾紛就顯得鶴立雞群。

除此之外,Tesla過去一年發生的一系列車主維權事件,拋開競爭對手刻意抹黑的「陰謀論」,Tesla在股價暴漲後的過度膨脹,尤其是在內地市場「大躍進」後相關售後服務並未跟上,也需要反思。

上文節錄自第262期《香港01》周報(2021年4月26日)《入華以來最大危機 Tesla中國深陷「維權門」》。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62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反思社區治理— 香港需要怎樣的區議會

走訪浸大事實核查中心 打擊假新聞 提升全民媒體素養

與香港社會共同追求美好生活

氣候災難比疫情危害尤甚 永續投資成「下回常態」

卡斯特羅時代告終 古巴模式的成功與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