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冠疫苗免費供應? 中國製造「全球公共產品」挑戰多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據央視報道,11月2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默克爾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做得好,經濟率先恢復,這對德國企業是利好消息,希望雙方可以加強疫苗合作。
習近平則稱,中方願同德方加強疫苗交流合作,推動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得到公平分配,特別是讓發展中國家獲益。

必須克服多方「合規化」關卡

新冠疫苗如何成為「全球公共產品」呢?早於8月6日,官媒《環球時報》已刊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查道炯所撰分析,有一番頗為詳盡的論述。

最簡單來看,似乎疫苗要成為「公共品」,就只是個生產與分配的問題,其間再夾雜利潤與運輸考量。不過查道炯就指出更為根本的挑戰:「鑒於新冠疫情在其他國家暴發初期,中國援助和出口的口罩、防護服等防疫設備所遇到的技術標準、產品品質等方面的抱怨,自研新冠疫苗的境外使用必須考慮可能面臨多重複雜因素疊加效應。」

中國的三款疫苗已經在9月公開亮相(新冠疫苗|數十萬人接種中國疫苗皆無嚴重不良反應 遭美學者質疑):

+2

無論在任何領域,國際合作必須克服「合規化」這一關卡,亦即你的標準不等同於我的標準,於是有賴各方協商出共同認可的規章制度。以疫苗本身為例,就有效標準、安全規格、試驗流程、產品定價等等,可說是各處鄉村各處例,而這些「各處例」轉而衍生出千差萬別的法律和經濟評估。由此可見,國產疫苗要成功晉身為「全球公共產品」,可不是單憑善良意願就可以成事。

推薦文章:話你知|各國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哪款更有效?都有哪些副作用?

國內「緊急使用」與國外「第3階段試驗」

那麼要如何取信於國際社會呢?10月8日,中國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該計劃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於今年4月份創建,旨在提高疫苗研製效率,為疫苗的快速生產和全球普及奠定基礎。目前已有超過180個國家和地區承諾加入該計劃,但就不包括與世衛鬧翻的美國,華府此舉與中國對比鮮明。

另一方面,查道炯亦指出:「一款疫苗在硬技術層面的『安全』與患者和潛在患者『放心』之間不存在直線等同關係。在不少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拒絕疫苗甚至激進的反疫苗運動由來已久。」他於8月時已建議加強潛在用戶的參與程度,例如「在境外實施對人臨床試驗」。

浙江義烏等地已啟動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新冠肺炎】專家指內地普通民眾感染機會微 暫不必考慮接種疫苗):

由於內地疫情在本年中旬已受控,中國藥企若要進行疫苗第3階段試驗,亦即採集足夠數量的有效病例,無可避免地要在海外展開測試,於是乎變相做到了查道炯的建議。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禎便在近日訪問中透露:「在阿聯酋、巴林、埃及、約旦、秘魯、阿根廷等10個國家開展國際臨床三期實驗,現在入組的人員已接近6萬人。」

與此同時,雖然未完成第3階段試驗,內地已自9月起啟動《疫苗管理法》項下的「緊急使用」條款,在浙江省和四川省推行「緊急接種」計劃,以「自願知情」為大原則,優先安排醫護、海關人員、餐飲從業員、出租車司機等潛在高危群組接受注射,人次已達以百萬計,官方和藥企均稱暫時未見有「嚴重不良反應」的案例。若然這一輪國內「精準分配」疫苗行之有效,相信能增強全球對國產疫苗作為「公共產品」的信心。

浙江與四川每枝疫苗定價200元

至於疫苗定價,官方「中國網」於10月19日時評表明:「公共產品並非免費產品,但可以提供新冠疫苗作為商品之外的另一個選擇。」實則藥企研發開支鉅大,不可能當免費派藥的善堂,若能於公眾利益和企業營運之間取得一平衡,就已經很不錯了。目前浙江和四川的「緊急接種」計劃均需收費,定價為每枝200元人民幣。

各類疫苗解構圖輯(【新冠疫苗】多國購疫苗美德最快下月供應 同時中國接種已起跑):

+3

疫苗要收費也許在所難免,但正如在國內「精準分配」,中國已預告在海外為發展中地區提供額外援助。今年7月,外交部即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承諾,將會批出10億美元的疫苗貸款;另外中國藥企科興生物正在孟加拉測試疫苗,並同意向該國免費提供11萬劑。

國產疫苗確實也捲入爭議,外界批評官方的「緊急使用」標準太寬鬆,藥企的「嚴重不良反應」定義含糊,測試數據更有待公布。無論如何,這些都只是資訊透明度的問題,中方即可通過COVAX以釋除疑慮,況且大疫當前各國難免要權宜行事,如美國亦傳出將「緊急授權使用」輝瑞製疫苗。更為要者,國際抗疫合作始終是大勢所趨,「中國經驗」可能有爭議但有參考價值,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即曾講過,在公共衛生議題上願意對華加強合作。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