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復歸】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經濟 會否迎來社會主義新浪潮

撰文:張育銘
出版:更新:

導語:當馬雲在中國大陸B站(Bilibili視頻網站)發表的演講《商業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被數以千計的評論攻擊爆棚後,再看看當今的全球社會,令人不禁想問,究竟誰又能肯定自由主義才是人類的唯一解藥?

馬雲的言論,多少帶着資本主義精英對現有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認知。更值得追問的是,究竟是什麼樣的問題,讓此前不久還受到年輕人吹捧的成功企業家遭重摔在地,成為新世代眼中不屑一顧的貪婪資本家?究竟全球有哪些變化隱藏着馬克思幽靈或左翼的重現?自詡為馬列繼承者的中國大陸面臨那些問題?其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從中共的歷史發展過程、以及隔海的台灣社會來看,又該如何解讀左翼迴歸的論述?以上的問題,多維新聞將以「馬克思復歸」為主題,通過系列稿件加以探討。

2020年4月底,中國知名企業家馬雲對阿里橙點公益獎的一個寄語演講《商業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遭到網民的重大批評。當阿里巴巴興沖沖地把這個演講視頻放到B站官方賬號上去,沒想到竟然「翻車」了。據2018年的數據統計,B站用戶主要以24歲以下的用戶為主,其佔比高達58.3%。而該視頻官方最後也已主動下架,不過,據統計,該視頻仍有多達40萬的播放量,被刷了7,000多條彈幕,另加9,000多條評論,而大部分都是青年的怒吼和批判的聲音。

馬雲在視頻最後的總結道出,「商業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它創造價值,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讓無數人就業,讓無數人看到希望。無論是商業還是公益,我們今天所有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讓無數人對工作和生活充滿希望」。

這一番看似十分正能量的結語,卻引來中國青年的反撲,尖鋭的評論甚至包括如下充滿階級意識的語句,例如「是人民養活了阿里巴巴,不是阿里巴巴養活了人民」、「吸血鬼不怕十字架,但是吸血鬼怕錘子和鐮刀」、「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校和醫院,會提高你們的工資,這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因為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為我們來過」。

青年的怒吼由何而來

長期以來,馬雲都是個從底層人物翻身成一方之霸的最佳範例之一,但他忽略了馬克思從資本原始積累到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考察中的深刻體會,「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

因此,當馬雲以傳道者的姿態散播商業等於公益的福音,引來的卻是中國青年的怒吼,其中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階級矛盾並沒有隨着中國社會的改革開放而消除,而仍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摸索的道路上「如影隨形」,甚至有激化的趨勢,而其中感受最深刻的便是「後浪」一代,即所謂的「青年窮困」問題。

「青年窮困」的這個社會現象並不僅限於中國,全世界各地青年都曾因為高房價、高失業率、貧富懸殊和經濟不景氣等社會問題感受到焦慮、迷惘和失落。2011年英國敦倫騷亂、美國紐約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以及其後蔓延至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各地,舉凡台北、東京、首爾、香港、吉隆坡都有人加入響應並延伸為之後佔領政府機構的行動,均可視為對這種困境的體現。科技進步雖然使得現代生活更加便捷、舒適和體面,然而對於青年來說,高速社會節奏所帶來的生活壓力、緊張感和焦慮感卻沒有因為科技進步而獲得改善,反而是越演越烈。而這樣的困境進一步替馬克思主義復歸帶來思想的土壤,進而使得社會主義迴歸浪潮在全球範圍浮現。

2019年,西方主流媒體《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CNN》、《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皆針對社會主義「回潮」發表評論文章及專題,而這樣的舉動被視為社會主義思潮在西方發源,並曾型塑西方福利體系以來,社會主義思潮在西方的最新一次升温。

新冠肺炎疫情會否引發全球經濟大蕭條

英國期刊《國際社會主義》(《International Socialism》)在2008全球金融危機後,於2009年刊登了英國著名左翼學者克里斯·哈曼(Chris Harman)題為《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與當前的金融危機》(The slump of the 1930s and the crisis today)的文章,文中反駁了主流經濟學對大蕭條的種種解釋,並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解釋。他認為利潤率長期得不到恢復是大蕭條的根本原因,而這種現象之所以之前沒有出現,是因為20世紀初資本主義已經進入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人為地推遲生產能力的摧毀並將危機轉嫁到中小企業身上,導致大量中、小企業破產和危機被延長和加深。不過延遲出現並不代表資本主義能夠避免出現大蕭條這種系統性危機。

而在經濟大蕭條出現的情況下,高失業率和犯罪率將可能使得社會失去穩定性,當大多中產階級變成無產階級時,他們的焦慮感受和求生意志將會因嚴峻的生存環境而被強化,為了解除「窮忙」的焦慮感受,他們將不得不尋求理論解釋做為思想上的武裝,此時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的解釋和社會主義強調平等的理念便將再次成為他們的思想歸宿。此外,一種國際主義的社會主義視角也將應運而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被認為是黑天鵝效應,但它對於全球經濟所帶來的巨大沖擊,使得全世界各地經濟下行成為必然。而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中,由於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關係,使得經濟衰退不斷出現,做為系統性危機的經濟大蕭條更是人類社會的必然命運,而這樣的預言也使得社會主義的解釋力就像資本主義背後的陰影一樣「陰魂不散」。

根據馬克思的研判,工業革命帶來生產力的飛躍,人口爆增。然而失去土地的農民變成工人, 繼而淪為工業機器的附庸。(多維新聞)

不過,目前已經有許多討論駁斥新冠肺炎引發的全球經濟下行會進一步發展成大蕭條。2020年5月13日,美聯儲(Fed)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舉辦的線上活動上發表以《當前經濟狀況》(Current Economic Issues)為題進行演講。鮑威爾稱,「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經濟下行是前所未有的,是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過去的兩個月裏,美國超過2,000萬人失業,下個月美國的失業率或將達到頂峰。然而,美聯儲「出手」的速度和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迅速將聯邦基金利率降到零後,還推出了一系列緊急貸款工具」。與會者相信,在美國政府大力抒困的情況下,新冠肺炎所導致的全球經濟下行將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也不會進一步惡化成經濟大蕭條。

然而抗疫也該帶入階級視角,隨着疫情的出現,顯然已經產生抗疫不平等的現象,而這在已開發國家的美國、在發展狀態來回碰壁的巴西,或是因長年制裁而經濟高危的伊朗,皆存在底層失語與抗疫不平等的現象。疫情暴露了特定階級、民族與人群的脆弱性,在病毒肆虐下,這些弱勢群體無可避免地落入醫學與報道的死角。病毒的傳播並未鎖定特定人群,但人類的社經地位導致的分配差異,卻使得生命在面對防疫風暴時,必然出現貴賤之分,再加上許多弱勢群體為了賺取生存所需,在疫情仍未獲得全面控制的狀況下,仍然得外出工作賺錢,因此讓自己面臨更大的染疫風險。而在抗疫不平等的情況下,也可能讓弱勢群體提高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旨趣,使得階級意識再度浮現。

全球經濟下行考驗各國的經濟韌性

然而值得令人擔憂的是,在資本主義危機出現後,社會不一定朝向社會主義的方向邁進,也有可能導致大規模的社會動盪,因此如何避免資本主義危機不斷惡化引發社會崩壞,也是各國政府的首要工作。

例如,為了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引發成經濟危機造成社會動盪不安,世界各地政府紛紛出台抒困方案和重啟經濟的機制,以便渡過這次挑戰。不過,這次危機對各地政府來說也是一種新的轉機,將能從中檢視原先社會中許多不合理的現象,將原本過於強調競爭的資本主義特色調整成強調平等的社會主義關懷。無論是在社會資源的重分配是偏向「勝者全拿」,抑或是「雨露均沾」的分配機制,又或者是金融產業遠遠高於實體產業的「產業空心化」趨勢,都可能使得社會發展逐步趨向高風險社會邁進,危機四伏。

曾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於2020年5月初在紐約接受媒體電訪時表示,「新冠病毒帶來的重要一課,就是我們需要一個有能力的政府!」史迪格里茲指出,「過去40年,由市場派主導的經濟架構,已大規模顛覆市場、國家與社會三者之間的平衡,導致經濟成長趨緩、社會不公義。而這也使得美國在面對疫情時,更加脆弱」。而高風險、脆弱的社會體系,或可視為美國政府崇尚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對社會所帶來的歷史負擔。

當代經濟學家對於資本主義的批評,其中可以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在2013年以暢銷書《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做為代表,而2019年他又出版新書《資本與意識形態》(Capital and Ideology),其中探討社會所得與財富分配失衡的問題,並反省社會不平等現象背後的政治意識形態,而雖然他所提出的「參與式社會主義」並未獲得法國社會的重視,但仍然替扭轉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一個指引。

而學術界對於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懷疑和批評,也間接使得馬克思主義和其政治經濟學的迴歸預留出理論空間。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即將迎來經濟下行,以及各國經濟「反全球化」的訴求,這會否劇烈加深階級矛盾,使得左翼思潮迎來回歸的高峰,值得深入觀察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