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沙漠變光伏長城:中國雄心勃勃的願景
本來,許多人都已經知曉中國光伏產業在近些年的突飛猛進,但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衛星圖像,更是以清晰的方式展現出中國雄心勃勃的願景。
據NASA的說法,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庫布齊沙漠,在2017年仍是荒涼的沙漠,但到了2024年底,已變成巨大的光伏能源供應基地。庫布齊沙漠具備陽光充足、地形平坦、靠近工業中心的優勢,是理想的光伏發電場所。
查詢內地媒體的報道可知,NASA說的庫布齊沙漠光伏發電基地其實是中國「光伏長城」工程的一部分,而「光伏長城」工程又是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重大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的一部分。為了綜合治理沙漠、戈壁遍佈的廣袤三北地區(西北、華北和東北),改善生態,「三北防護林工程」已經堅持推進40多年。鄂爾多斯市所屬的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正是「三北防護林工程」的重要構成。
為了在多年治沙基礎上創新推進黃河「幾字彎」攻堅戰,2024年初鄂爾多斯市啟動「光伏長城」工程:計劃至2030年,在黃河南岸、庫布其沙漠北緣,用光伏板築起一道長約400公里、平均寬約5公里的藍色防沙區。「光伏長城」工程規劃裝機容量高達1億千瓦,是世紀工程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的4倍。
據了解,「光伏長城」工程可以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不僅能創新治沙模式,減少自然災害,而且能獲取巨大的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同時還能通過光伏板創造的延緩蒸發、遮陽環境進行種養殖。按照「光伏長城」的設想,「光伏長城」工程有希望通過板上發綠電、板下種養植的「光伏+治沙」模式,每年節約標準煤6000萬噸以上,減排二氧化碳1.7億噸,節水2.5億噸。一旦這樣,曾經幾乎寸草不生的死亡沙漠將能為中國推進「雙碳」目標、探索人類可持續發展模式提供重要幫助。
在「光伏長城」的背後,是中國在全世界處於大幅領先地位的光伏產品。「全球能源監測組織」(GEM)的數據顯示,不僅截至2024年6月,中國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約佔全球總量的51%,遠高於約佔全球總量11%的美國,而且中國興建中的大型風能及太陽能發電廠佔全球總量的64%。可以說,只要光伏發電的成本和穩定性不斷改進,中國將有望不斷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順利實現「雙碳」目標。
自化石能源成為人類工業發展的主要能源構成以來,人類工業在創造有史以來十分輝煌成就的同時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若照此趨勢下去,不僅化石能源的供應終將面臨枯竭的風險,而且化石能源造成的污染將危及人類的生存環境。正因這樣,哪怕是在率先大規模利用化石能源來實現工業化的西方,早就開始反思人類社會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並主張通過控制碳排放來推進氣候治理和可持續發展。
然而出乎不少人意料的是,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多、底子薄、國情複雜的後發國家,竟然已經堅持推進40多年的龐大治沙工程,竟然在曾經的不毛之地探索出板上發綠電、板下種養植的「光伏+治沙」模式,竟然在擺脱化石能源依賴、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這背後無疑有值得總結和借鑑的有益經驗。不過「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和近些年快速發展的光伏發電都在進行之中,只有堅持到最後,不驕不躁,不斷優化治理模式,不斷為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才是最終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