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西藏斥資百億建老幹部休養基地的爭議
最近,西藏自治區斥資106.86億元人民幣(不含土地費用)在成都建設老幹部休養基地的新聞,在網絡上引發不少爭議。據了解,西藏自治區成都老幹部休養基地的業主是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建設資金來自國家投資—政府投資,項目出資比例為100%,總用地面積為649.7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為1450940平方米。
網上的聲音分為兩種,既有人認為這是多年以來的正常安排,展現出政府對那些在艱苦高原地區工作的老幹部的關心,又有人認為在經濟增速下滑,大量民眾生活面臨困境的背景下,斥資逾百億建設老幹部休養基地顯得過於刺眼,背離公平原則。
為老幹部群體提供充分的保障是多年以來政府的一貫安排,從地方到中央甚至廣泛成立專門的離退休幹部局或老幹部局,比如今年2月全國老幹部局長會議還在北京召開。儘管受制於訊息有限,普通大眾難以了解老幹部待遇的全貌,但從有限的訊息來看,老幹部群體既有充分的養老金、醫療保障,又有專門的健康休養安排。西藏自治區成都老幹部休養基地並非個例,而大概率是老幹部健康休養的縮影。
關於這個問題,有兩個維度需要考慮。第一,在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政府財政可承受範圍內,考慮到中國文化的尊老傳統和激勵幹部群體的現實,給予老幹部群體以合理限度的保障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老幹部群體同樣是活在現實中要考慮生存和尊嚴的人,給予他們合理限度的保障,既是對他們一輩子付出的必要酬勞,又能鼓勵和吸引人才投身政治事業。畢竟,在正視人的正當權益、主張回報與付出相掛鈎的市場經濟時代,不能再不切實際或不公平地幻想官員都像海瑞那樣。
第二,給予老幹部群體的保障要適度、透明、合理,要不背離必要範圍的公平原則,要充分兼顧他們的實際付出與工作表現。以薪養廉、優待人才是現代社會符合人性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安排,但以薪養廉、優待人才在通常情況下應該有一個合理限度,給予老幹部群體的保障同樣要維持合理限度。
公平是一個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石,是團結絕大多數人的必要原則。傳統中國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說法,當代中國則有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說的「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正因這樣,在討論和安排老幹部群體的保障和待遇時,應在公開透明環境下充分考慮民眾的公平訴求。
在許多人看來,目前中國對於退休老人的保障和待遇呈現過於明顯的分化,其中一個備受爭議之處是體制內和體制外的高度分化。無論是體制內的老人還是體制外的老人,都是理當享受法定保障和待遇的公民,都是一輩子在辛勞付出。他們的待遇可以根據付出多少、貢獻大小進行區分,但應該限於合理範圍。
尤其要考慮到現階段中國仍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大量農民每月的養老金只有一兩百元人民幣,許多本就生活壓力大、社會保障少的群體在近年來面臨收入下降或失業困境。正因這樣,對那些來自鄉村和城鎮底層的民眾強化保障,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社會主義的公平原則,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任務。這並絕不是陷入平均主義,而是說對於不同群體的保障和待遇要保持透明、公平與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