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30年退休金100元 中國第一代農民工何以退無可退?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近日,一篇講述農民工老無可依,每個月只有100多元人民幣養老金的文章,在內地輿論場流傳。這篇文章擊中了世人的痛點,引發廣泛共情。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辛勞三四十年的第一代農民工正在老去,他們當中相當比例的人,儘管生活水平相比於改革開放前有大幅提升,但依舊處於社會底層,深受社會保障水平低和高房價下代際責任的雙重束縛,退無可退,生命不止、勞作不休。

在城鄉巨大的經濟差距下,農民工進城尋求機會,形成了1988年的民工潮,百萬移民下珠江。(網絡圖片)

在改革開放前,受制於高度固化的城鄉二元結構和普遍貧窮落後的現實,那時候的內地社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僅為17.9%,大多數人都生活在農村,十分貧困,有時候甚至連最起碼的吃飯穿衣都成問題。這既是因為計劃經濟下的低生產力和城鄉「剪刀差」,又是因為長期以來內地農村所面臨的人多地少矛盾。

改革開放在相當程度上拆除了城鄉壁壘,人口的跨省流動成為極其普遍的現象,越來越多的人改變幾千年以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過上相對現代、便利的城鎮生活,2022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5.22%,其中便包括相當數量的農民工和他們的後代。

今年是改革開放45年,過去45年以來,之所以每年都有那麼多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務工,最根本原因是城市的工作機會和收入遠超農村。尤其是在2006年取消農業稅和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之前,本就收入低、機會少的農民家庭,還面臨沉重的賦稅和教育支出壓力。

2018年8月14日,北京,正在吃飯的建築工人。 (VCG)

廣大農民工進入城市後,成為龐大的廉價勞動力大軍,他們遵守紀律、埋頭苦幹、省吃儉用,只要收入比在農村務農高,便任勞任怨。他們的巨大付出和犧牲所構成的低成本優勢,是中國企業在殘酷競爭中勝出的一個現實原因。儘管多數農民工或多或少都能從經濟崛起中獲得回報,其中許多人已實現階層躍遷,但從整體上來看,農民工所獲得的回報抵不上他們的犧牲和付出。

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例證是社保。在廉價勞動力大軍的低成本優勢下,農民工群體的社保覆蓋範圍和水平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說少得可憐,非但不能和退休待遇豐厚的體制內工作人員相提並論,而且和城市體制外的白領工作人員相比,都相差甚遠。內地社保體系呈現出過於明顯的體制內和體制外分化、城鎮和鄉村分化,十分遺憾的是,相當多的農民工和他們在老家的農民鄰居一樣,都屬於最低社保水平。

農民工群體龐大,是中國就業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華社)

不可否認,從前現代社會的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到改革開放初期的逐底式競爭下的嚴重缺乏保障,再到目前有限水平的社保,農民工的命運是有明顯改善。許多60後、70後農民工,儘管勞作不休,十分不易,但獲得感與幸福感相對比較強,因為他們一生經歷了從忍凍捱餓到衣食無憂的巨大變化。但縱使如此,時代在變化,貧困的定義和人們的忍耐力、觀念同樣在發生變化,廣大農民工通過改革開放改變命運的事實,不能遮蔽他們和數億農民只能享受最低水平社保的現實困境。

從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打工潮算起,當年的年輕農民工,如今至少已經50歲、60歲了,到了本該退休、享受人生的年齡,就像體制內那些有着豐厚退休金的人群。但殘酷的現實逼得許多超齡農民工依舊在一線艱辛勞作,像一頭不知疲憊的耕牛,令人無限同情。

2005年5月6日,中國湖南省長沙市,一名農民工騎著三輪車經過廣告牌。(Getty Images)

在今天的內地社會,一方面有大批的老年人在退休後過着悠閒、舒適的現代生活,經常跳跳舞,不時出去旅遊,另一方面大量本該退休的超齡農民工退無可退,他們還得為生存奔波,還要支援他們的後代結婚買房。同樣是人,同樣辛苦工作了一輩子,但年老了,待遇和生活境況卻有如此大差別。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21年內地農民工總量約為2.92億人,其中50歲以上農民工佔比27.3%,約為8000萬人。他們年輕時,奔波於一個又一個工廠、工地,奉獻他們的青春和汗水,支撐着企業的發展、城市的建設。如今,他們雖已老去,但其中仍有許多人,還得繼續幹着又髒又累的活。

(01製圖)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在《超齡農民工路在何方》一文中寫道:「普遍情況下,超齡農民工會在農村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且絕大多數農民工只按最低檔繳納個人養老保險,至60歲後可以獲得每月一百多元養老金,這一養老金水平可能很難養老。」

有人可能會問,超齡農民工打工一輩子的存款難道不能支撐養老嗎?他們的孩子難道不能照顧他們嗎?這是不了解內地現實。通常情況下,一個超齡農民工打工三四十年,的確能攢到許多錢,但問題是,在階層固化、城市高房價、婚姻市場庸俗化的三重壓力疊加下,他的存款很大可能已經被掏空。

北京房價高企,不僅「北漂」一族,即使是北京人也沒法承受。(VCG)

所謂「六個錢包買房」的說法,絕不是段子那麼簡單。至於他們的後代,一部分能夠自食其力,在城市站穩腳跟,另一部分卻困於無休無止的內卷,根本沒有多少餘力去回報家庭。那些階層躍遷成功的農民工及其後代,自然是有很多的,那些階層躍遷失敗的農民工及其後代,同樣不在少數。目前備受關注的退無可退、勞作不止的超齡農民工,基本上都屬於階層躍遷失敗的農民工。

公平是一個社會長治久安、良政善治的基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初衷。鄧小平曾說:「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對於當下中國來說,面對辛勤勞作一輩子、正在老去的第一代農民工,面對他們當中許多人退無可退的困境,該怎麼去補償社會對他們的虧欠,該怎麼去提升他們和廣大農民群體的社保水平,該怎樣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是關乎公平正義和良政善治的根本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