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學生殺8人、珠海車撞人35死 中國無差別殺人為何一再發生?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珠海發生越野車撞死35人事件震動全國,江蘇宜興的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16日(周六)晚上又傳出無差別斬人案,警方通報證實該持刀傷人案件造成8人死亡、17人受傷,21歲疑犯被當場拘捕,一周內兩宗造成重大傷亡的無差別殺人事件,再次引發中國社會輿論震盪和國際的關注。

新加坡《聯合早報》有評論文章稱,《北上廣深都爆發隨機砍人事件:經濟困難下敲響中國社會警鐘》,文中指出,中國的暴力犯罪率整體較低,因為人口基數大,總會有一些鋌而走險的人。但今年以來,各地發生多起引人矚目的惡性暴力事件,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無一倖免,「為何無差別殺人及近期在中國社會一再發生」,成為許多人的疑問。

江蘇高校無差別斬人8死17傷 21歲男無法畢業及不滿實習報酬行兇

+1

一周兩宗重大無差別殺人事件

11月11日發生越野車衝撞體育中心事件,已造成35人死亡,43人重傷。事後,官方通報稱,根據官方通道,嫌犯疑似因為婚姻糾紛,不滿離婚後的財產分配而產生報復心理。

珠海體育中心越野車撞人35死43傷 男子對離婚後財產分割不滿引發

11月16日江蘇宜興的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晚上又傳出無差別斬人案,警方通報證實該持刀傷人案件造成8人死亡、17人受傷,21歲疑犯被當場拘捕。

內地網上也傳出疑犯留下的遺書稱,他每天上班16個小時,仍被工廠拖欠工資,此外學校還以他考試沒過為由而不給他發畢業證書,遺書聲稱「我希望我的死可以推動勞動法進步」、「別以為我是老實人,有些帳總是要清算的」。

迅速被審查的悲劇:被清走的鮮花、被帶走的記者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惡性事件相關圖文的快速消失、快速被審查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事發後在微博、微信,甚至小紅書都很難找到事發的相關影片,內地社群平台餘下的只有一張藍底白字的警情通報。

珠海體育中心附近道路有車輛失控亂撞途人。(網絡圖片)

封閉的消息也給了更多的猜測空間,傳聞造成許多人心惶惶。《紐約時報》引述資深記者褚朝新的一篇文章,「我們還需要知道更多信息,我們也有權知道更多信息,」他寫道。「社會的穩定、人心的平靜從容,從來不是靠製造信息真空可以實現的。」

內媒記者難以做更深入的報道,外媒記者則被阻擋。珠海車撞人事件發生後,BBC駐華記者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到事發現場報道,遭到不明身份的男子阻撓採訪。

11月12日,日本TBS駐中國記者室谷陽太在其X平台發文表示,他到體育中心現場拍攝期間,突然被自稱是當地市民的人包圍,之後有人報警。其後他被帶返警局,被迫刪除所有拍攝的影片。

珠海車撞人|再有外媒採訪受阻 日本記者被帶走要求刪除所有影片

除了記者被阻攔,民眾獻花也被清走。有獻花公眾受訪時對工作人員搬走花束表示不解,認為獻花是表達對死者家屬的同情,「難道就不允許這個城市有一點溫情嗎?」

有評論認為,移走花束、澆熄蠟燭等行為是為了讓這件悲劇降溫,但也有更多的聲音批評,擔心這件事被快速遺忘,也擔心悲劇一再上演。

珠海車撞人|民眾獻花即被工作人員移走:難道不允許有一點溫情?

+7

追問珠海血案:新一輪源頭防控會帶來普遍安全感嗎?

「八失人員」和「三低三少」的社會排查

今年5月以來,針對小學生的襲擊事件就至少有五起。據北京警方10月28日通報,一名男子在海澱區一小學校門口持刀砍人,造成5名路人受傷,其中3名是未成年人。

今年5月20日,一名女子闖入江西省文坊鎮的一所小學,持刀傷人造成二死10傷。蘇州和深圳的日本人學校先後在6月和9月,發生震驚各界的日本孩童遇襲案,還上升成為中日外交事件。廣州天河區一所小學校門口本月上旬也發生持刀傷人案,一名60歲男子砍傷三名路人,其中有兩人是小學生。

01實訪深圳日本人學校 獻花市民:身為中國人很想說聲對不起

此前,一名37歲的男子因為討薪失敗,生活無以為繼,萌生報復社會想法,中國國慶前夕在上海一家超市持刀砍人,造成三死15傷。這是上海今年6月發生地鐵持刀傷人案後,不到四個月又發生持刀行兇的惡性事件。

《聯合早報》評論文章稱,許多人都在詢問這些孤立的惡性事件背後,是否有一些共性?比如這些案件是否多數以洩憤為目的?行兇者是否都因遭遇過不公,導致對社會有極大的不滿?這些人的精神狀態是否不正常、人格是否有缺陷,又或者是有其他的原因,造成他們被推向社會邊緣?

深圳日本人學校10歲童當街遭刺死 母滿手鮮血呼救:孩子做錯甚麼

+10

此前報道,公安部方案已經在實踐層面展開,比如以社區為單位進行詳細摸排。

根據網絡流傳的消息,今次摸排對象主要是「八失人員」和「三低三少」群體:所謂「八失人員」指投資失敗、工作失業、生活失意、情感失意、關係失和、心態失衡、精神失常、年少失管;所謂「三低三少」指經濟收入低、權利地位低、社會聲望低、人際交往少、流動機會少、疏導渠道少。

坊間流傳的社區通告。(資料圖片)

個體報復社會事件發生並非偶然 國家治理需講究公平正義

華東理工大學馬子琪、趙雲亭兩位學者曾集中研究了發生在2015年至2019年期間的20起報復社會案例,最終得出結論:個體的情緒和行為是由社會情境塑造的,即使是那些看起來非常暴力的人群,也只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才是暴力的。

換言之,個體報復社會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個體從遭遇排斥到引起情感畸變,怨氣積蓄再到最終的報復抗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對於此類事件的預警與防控必須摒棄「突發」「偶然」的陳舊觀念,樹立過程控制的理念。

2024年11月11日,珠海香州區體育中心附近道路有車輛亂撞途人,事件導致多人傷亡。這張路透社從社交媒體影片截取的圖片中可以看到,有多名傷者躺在地上。(Reuters)

比如通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消除容易引起此類事件的結構性風險,完善弱勢群體的利益與需求表達渠道,以及建立完善邊緣群體的社會宣泄與緩衝機制,着力化解現代性帶來的社會困局與個體焦慮,在維持剛性社會結構的穩定與彈性社會心態的舒展上,尋求柔性治理層面上的平衡與和諧。

《香港01》此前在評論文章中分析,惡性案件中,儘管不同案件的情況未必相同,不能一概而論,但除了極少數窮兇極惡的人之外,還是應該對犯罪分子的作案動機及其有可能折射出的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及時採取有力措施,以防患於未然。

珠海車撞人35死43傷|捐血站排長龍 大量市民自發通宵排隊捐血

以此邏輯來看,今年內地發生的多起惡性案件其實在敲響警鐘,是在提醒社會要查明和反思惡性案件的發生原因,要為推動一個長治久安的環境而持續努力。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並不取決於有多少大國重器,有多少堅船利炮,而取決於能否讓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受到公平正義,感受到和諧安定。珠海惡性案件給全社會敲響了警鐘,希望從官方到地方,不要浪費這一付出巨大代價的教訓,從源頭上防控,並不等於簡單的摸排和加強維穩警力,還必然包括結構性的治理能力提升。

當地政府發言人稱,珠海市正全力應對這次事件後續工作,承諾妥善處理傷亡人員善後事宜,並「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和防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