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美台關係靜待第一筆「訂單」?
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台灣一時之間再度成為全球政治的關注焦點。然而,從2016年「特蔡通話」的意外到2017年「習特通話」的妥協,特朗普的對台政策本質早已昭然若揭:台灣不是盟友,而是一張隨時可以利用、隨時可以拋棄的交易牌。這次的「特朗普2.0」,不僅不會為台灣帶來更強有力的支持,甚至可能讓台灣在中美博弈中付出更為高昂的代價。
虛幻的友台派:魯比奧的角色與限制
魯比奧被提名為國務卿,對不少台灣觀察者而言似乎是一線希望。他在參議院對抗中國野心時的積極表現,以及提出《台灣和平促進法案》等措施,無不強化了他「友台派」的形象。但現實是,魯比奧即使再挺台,也只是一顆棋子。他對台友好,並不能改變特朗普「利益優先」的本質,也無法在特朗普的交易式政治中為台灣爭取真正的安全保障。
特朗普不是意識形態驅動的政治家,他的每一次決策都圍繞「能否帶來直接利益」。魯比奧的反中立場或許能為台灣帶來短暫的象徵性支持,但在特朗普的政策機器中,這些支持恐怕很快會被折價,用於交換美中貿易或其他外交議題的籌碼。一旦北京開出的價碼足夠吸引人,魯比奧的友台姿態將毫無價值,甚至可能淪為政治交易的幌子。
延伸閱讀:北京「眼中釘」登國務卿熱門人選 特朗普「立威」意在抬價?
蔡英文卸任後訪美:籌碼還是誘餌?
與此同時,在特朗普勝選後,蔡英文卸任後未定的訪美行程或許會成為一次戲劇性的外交秀。根據美媒早先的報道,蔡英文或利用美國新政府上任前安排訪美行,期間可能會見新任總統當選人或其團隊,這對台灣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曝光機會,但在特朗普的交易邏輯下,這更可能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利用行為。
對特朗普而言,安排卸任的台灣領導人與其團隊會面,可以最大程度地拉高對北京喊價的籌碼。他不需要承諾任何具體的對台支持,只需讓蔡英文與魯比奧等鷹派人物接觸,就能向外界營造「挺台」的假象,同時對北京施壓。一旦北京在美中貿易或其他議題上做出讓步,或至少達到特朗普認為的滿足點,他將毫不猶豫地暫時拋棄台灣這張牌,直到下一回合的博奕再起,再次故技重施。
事實上,這樣的「高調接觸、低調切割」已是特朗普政府的慣用手法。從2016年的「特蔡通話」到2017年的「習特通話」,台灣始終被放在交易桌上,而非真正的戰略夥伴。在特朗普的政治算盤裡,台灣的價值不是民主盟友,而是一個隨時可以打折出售的籌碼。
美台軍售的真相:敲詐與債務陷阱
在軍事層面,特朗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內對台灣的軍售策略,充分體現了其「敲詐型軍售」的特質。台灣在軍備上的需求,往往被迫捆綁一大批美國庫存裝備或次級武器,導致軍事支出不斷膨脹,卻無法提升實質的防衛能力。「特朗普2.0」重返白宮後,這種軍售模式恐怕只會變本加厲。
台灣應該擔憂的是,特朗普不僅會利用軍售壓榨台灣的財政資源,還可能將軍售與政治要求綁定。未來,賴清德在訪問或過境美國時的待遇,很可能直接取決於軍售協議的進展。如果台灣不願接受更多不必要的軍事裝備,特朗普政府可能會透過降低過境規格等方式對台灣施壓。
這種模式不僅損害了台灣的經濟利益,更進一步削弱了台灣在國際上的自主性。台灣所謂的「軍事支持」,實際上只是美國從中牟利的手段,而非真正增強台灣安全的長期承諾。
靜待第一筆訂單?
是以,「特朗普2.0」的回歸,對台灣可謂是一場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台灣長期以來對美國的高度依賴,已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而特朗普以交易為導向的政策模式,將進一步放大這種危機。在這場大國博弈中,台灣若無法擺脫「棋子命運」,將始終被美中雙方壓榨利用。
蔡英文卸任後的外交活動雖然可能為台灣帶來短暫的曝光,但實質影響有限,甚至可能進一步暴露台灣在美國政策中的邊緣地位。至於現任賴清德,未來若再出訪美國,過境待遇降級的風險將成為特朗普交易策略的一部分——特朗普在權衡中美關係時,可能隨時選擇壓低對台支持的規格,甚至將「用完即丟」的策略推向極致。
總的來說,在「特朗普2.0」的棋局中,台灣的角色並不光彩。無論是友台派魯比奧的上台,還是蔡英文訪美的外交努力,都無法掩蓋一個事實:台灣始終未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如今「特朗普2.0」捲土重來,儘管依舊具有相當強度的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特朗普行事或將更為成熟與自信,已卸任的蔡英文可能的訪美行程,或許會成為這場交易的第一筆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