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最難的一個中秋」釋信號 全球市場面臨第三波中國衝擊?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秋節假期過後的首個交易日,美聯儲降息預期和港股連日來的上揚,並沒有對中國股市起到明顯的提振效果,上證綜指9月18日驚險守住2700點。

回想起來,最近一輪中國股市的跌勢引起媒體高度關注是在去年底今年初。當時上證指數在一個多月裡接連失守3000點、2900點,打起2800點保衛戰。一轉眼,A股都已經到了2700點,媒體報道的興致也不高,可見市場有多冷,預期有多低。

最近一年來,內地官媒、學者時不時得站出來反駁「中國崛起見頂論」,但方方面面的資料確實讓人不敢輕易樂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4年3月27日在北京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強調中國經濟是健康、可持續的,中國的改革不會停頓,開放不會止步,歡迎美商繼續「投資中國、深耕中國、贏在中國」。(新華社)

官方9月14日公布的多項數據都顯示,中國經濟依然動力不足。8月份,中國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連續第四個月增長放緩,是2021年9月以來放緩時間最長的一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也低於前一個月,不及市場預期。

這個下行周期中的「老大難」房地產問題,還是沒有好轉。雖然官方已經出台了不少提振措施,但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價格都在下跌,完全沒有企穩跡象。其中,新建住宅價格8月同比下跌5.3%,是九年來最大跌幅。

拋開這些數據,看看身邊發生的一些事,也能感到陣陣冷風。正值樓市傳統的「金九銀十」,好多地產仲介最近在社交媒體上卯足全力推廣新樓盤,「骨折盤、白菜價、價格腰斬、開發商血虧放大招」,廣告貼子裡的推銷字眼一個比一個震撼,可底下的留言還是一片觀望聲——「再等等」「還有向下的空間」。

今年春節,駐美大使謝鋒在招待會場合致辭指出,「中國經濟崩潰論」一再崩潰, 「中國經濟見頂論」毫無事實根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

最近內地媒體也報道,中秋節、十一國慶之前過節送禮,以往都是白酒銷量最好的時候,可好多商家都感嘆今年行情冷清。曾經被視為「理財產品」的茅台價格持續走低,有人形容這是「茅台最難的一個中秋」。茅台的主力消費行業是金融、基建、房地產,茅台行情冷冷清清,這些行業的近況可想而知。

中國經濟低迷的狀態持續一年多仍不見太大轉機,是在很多人意料之外的。長期觀察國際地緣政治的新加坡巡迴大使陳慶珠,本周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一場講座上形容,這就是世界正在面對的又一波「中國衝擊」。

陳慶珠指出,冷戰結束後,世界經歷了三波「中國衝擊」。第一波來自中國經濟勢不可擋的快速崛起,中國在入世後的20多年,躍升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第二波衝擊是中國崛起後形成的中美激烈競爭的態勢,從貿易、科技、軍事,到價值觀、軟實力,雙方對世界秩序主導地位的爭奪將長期持續。如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面對困難,這是中國給世界帶來的第三次衝擊。陳慶珠說,目睹過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近幾年看到突然減速,讓人深感震驚。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新近推出研究報告《荒謬的敘事:西方興起「中國崛起頂峰論」的梳理及應對建議》。(網絡截圖)

國際觀察人士對於中國發展的預期還是有爭議,但疑慮越來越明顯,保持樂觀顯然更困難了。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達利歐(Ray Dalio)9月18日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直言,經濟放緩加劇的情況下,中國存在「真正的問題」。雖然強調所有國家都會經歷起起落落,並表示會繼續把投資組合的一小部分留在中國,但達利歐認為,中國目前面對的局面比1990年的日本更具挑戰。

要知道達利歐可是被中國輿論形容為「頭腦清醒的生意人」,他在四年前還公開呼籲西方世界不要對中國的崛起視而不見,別因為「反北京的偏見」而錯失大好機會。

一些內地輿論會把外界對中國經濟的擔憂,視為渲染對中國發展的悲觀情緒,甚至是「唱衰」中國,是從預期的角度圍堵中國,但不要忘了,以現在中國的經濟體量,中國打個噴嚏,全球經濟很可能都會感冒,外界確實很難不擔心中國經濟疲軟可能帶來的外溢效應。

房地產是中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視覺中國)

雖然中國是主要製造國而非主要消費國,但14億人口的市場不能小覷,中國市場是好些跨國企業全球銷售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很多與中國經貿關係緊密的亞洲國家來說,中國經濟放緩,更是不可避免地會給經濟前景蒙上陰影。

《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史蒂芬(Bret Stephens)去年還警告,「不要把中國的不幸看作我們的幸運」,他甚至認為,在經濟惡化時,國內的穩定未必是必然的,而經濟的衰退,也可能讓北京在一些事情上冒險,例如在台灣問題上。這樣的研判有些過於極端,但眼下中國經濟缺少良性預期,而且這樣低迷的狀況會持續多久,預期會不會螺旋式下滑都是未知。面對這波衝擊帶來的顛簸,中國內部或外部的人,都得繫好安全帶。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