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誕辰120年:他將一手爛牌打得無比精彩
今天是中共已故最高領導人鄧小平誕辰120年,人們在網上自發懷念他及其改革開放事業。近些年來,每年在鄧小平的誕辰和忌日緬懷他,似乎已經成為網絡風潮。
鄧小平在文革結束後百廢待興、極左陰影籠罩國家的形勢下啟動的改革開放,是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關鍵事件。將鄧小平視作最欽佩政治家之一的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說過:「鄧小平是一個偉人,他引領貧困的中國發展成今天的模樣,成為世界最強大的經濟體指日可待。如果沒有鄧小平,中國有可能重走蘇聯的老路。」
改革開放前的中國雖通過毛澤東時代的革命成功實現主權獨立,結束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國家動盪、殖民入侵的屈辱歷史,並以勞動替代資本的方式初步實現工業化,但仍舊是一個貧窮、落後、封閉的國家,政治運動接連不斷,尤其是文革期間,階級鬥爭愈演愈烈,走向極致,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秩序瀕臨崩潰。若不是鄧小平及時啟動改革開放,徹底改變近代以來中國持續下沉的國運,將中國送上尊重常識理性、趨於開放多元、持續發展的崛起之路,數以億計的人過上與世界接軌的現代化生活,否則的話,中國將很大可能重蹈蘇聯解體或朝鮮的悲劇命運。
自改革開放以來,儘管中國走了不少彎路,犯過不少錯誤,出現許多問題,但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基本事實是:無論是在人民整體生活水平、安家樂業和社會多元、開放層面,還是國家繁榮富強、生產力發展層面,過去40多年絕對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是古代那些經常出現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所謂盛世根本不能比。無數中國人因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改變了命運,並進而帶來了國家的進步。
有人說,鄧小平是最偉大的俗人,將一手爛牌打得無比精彩,讓無數平民百姓吃飽飯,過上好日子。某種程度上確實可以這樣說。儘管鄧小平自少年時代赴歐洲勤工儉學,一生信仰共產主義,但三起三落的他具有極其豐富的政治經驗,並不空談共產主義,不被意識形態和教條矇住雙眼,而是反覆主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務實是鄧小平最鮮明的政治風格之一,他不喜歡誇誇其談,不沉迷於宏大敘事。
當年鄧小平曾對小說家金庸說:「擔任領導的人,不能出太多的主意。如果考慮沒有成熟,不斷有新的主意出來,往往要全國大亂。政治家主意太多是要壞事的。領導人寧靜和平,對國家有好處,對人民有好處。」他被許多人形容為對內不折騰,對外有謀略。所謂對內不折騰是指在劃出紅線和底線的基礎上,不再搞不必要的政治運動或階級鬥爭,鼓勵每個人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無為而無不為。所謂對外有謀略是指緊緊抓住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寶貴機遇期,堅守務實主義外交路線。
他說,「不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條路都是死路」。他呼籲,「中國窮了幾千年了,是時候了,不能等了」,「要使人民生活繼續提高」。他不糾結于姓資姓社的口水戰,只關心一項政策或改革「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認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篤信一個國家的進步和發展的關鍵在於人盡其才和發揮每一個人的潛能。鄧小平反對特權和腐敗,呼籲「領導就是服務」。他建立有序政治繼承制度,恢復和推動法治和黨內民主,讓國家政治生活的包容、寬鬆、文明程度有所提升。
可以說,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大的重疊共識,不論是鄧小平的價值觀、方法論,還是他講的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語錄,都已經成為中國社會觀唸的重要構成。當然,任何政治家都要受制於生命周期,鄧小平在他生命最後20多年時間裏將中國送上了現代化的高速列車,但同樣遺留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不論是鄧小平晚年念茲在茲的共同富裕、先富幫後富,還是他所希望的中國走出一條既不同於蘇聯式社會主義又能超越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抑或鄧小平有所推進但未完成的政治現代化事業,都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今天中國所日益面臨的重大命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問題和使命,在文革結束後中國內外交困的情勢下,鄧小平完成了他那一代人的使命,他未竟的事業是當今中國的責任。接過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接力棒,完成他未竟的事業,讓中國沿着常識理性、多元開放的路徑越走越寬,讓人民生活幸福,讓社會公平,讓國家富強、民主和現代,是對鄧小平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