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四 | 黃奇帆:得產業互聯網者得天下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導語:「新質生產力」第一次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後,成為中國的熱門詞匯。在經濟增長放緩的當下,這個新詞匯只是「新瓶裝舊酒」,還是能幫助中國經濟謀求更新的發展動力?更深層次來說,新質生產力的出現,不僅意味著生產力、社會經濟層面的變遷,還意味著生產關係、社會制度層面的深刻變革。究竟何謂「新質生產力」?

黃奇帆先生是原重慶市市長,是熟悉中國發展和改革的代表性人物,他本身的經歷很好說明中國的改革開放。黃奇帆早年是上海市經濟改革的重要官員,積極參與上海市經濟體制改革。他在2001年被調派到重慶市任副市長,後來成為市長,在三任市委書記領導下工作。在出任重慶市市長期間,重慶市的經濟結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增長在全國的前列,特別是為電子生產和芯片領域奠定了強勢基礎。近年黃奇帆在經濟相關領域的討論非常活躍,社會上非常認可他對習近平深化改革的說明。

日前,黃奇帆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24年春季主體班上的講話,從邏輯內涵、科技創新、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運行和產業組織,以及從生產關係的角度,系統闡釋了他對「新質生產力」的認識。對新發展理念、新質生產力的介紹讓不少學者和官員腦洞大開,大家都認為他能抓到這個艱巨難懂議題的重點,一語中的,深入淺出,資訊量非常豐富。

現分拆為五篇全文轉載。強烈推薦香港社會耐心閱讀他近期的這講話,特別是香港政府官員和治理精英們,黃奇帆的這篇說明對香港理解國家發展大局是關鍵的,更重要是香港應該將其作為一面鏡子,以這篇說明提供的認識來反思香港要如何進行經濟和民生改革。

本文為第四篇:《黃奇帆:得產業互聯網者得天下》。黃奇帆指出,隨著數字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推進,當下世界最高效的以銷定產、心快打慢、以新打舊的產業組織方式是產業互聯網+產業鏈集群,這將是新質生產力又一個標誌性的推進。而在當下互聯網蓬勃的發展中,消費互聯網的發展已接近天花板,發展產業互聯網才是真正的藍海。產業互聯網加上中下游產業鏈集群水平分工垂直整合的產業新模式,是新質生產力未來發展的新業態。

前任重慶市長黃奇帆。(資料圖片)

以下為黃奇帆發言: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產業組織方式。比如農耕時代,基本上分工不那麼具體,製造業採用作坊式,一個家庭幾個人,一個師傅帶幾個徒弟,小而全大而全,製作的是簡單的工具、鋤具等。一家人做紡織,什麼都能幹出來,因為這個東西本身就不複雜。

到了現代工業化時代,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化,這個時候公司制就誕生了,公司制是對農耕時代作坊制的一個昇華,公司相對於作坊,結構複雜度提升、產業組織方式精細和生產效率提升。在工業文明的公司制時代,根據公司的發展演進,又可以把它分出五個層面的企業組織或者產業組織的業態模式:

第一種,大而全、小而全的公司。最初的工業文明時代,公司制分工儘管也細化了,但是,一個公司裡細化一點就是幾個車間,或者是三五個部門,反正就是在公司內部,還是大而全、小而全。

第二種,三國四方托拉斯企業。就是幾個各自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形成三國四方托拉斯的聯合,這種聯合是利益的聯合,是不同的技術能力互相合作的聯合。三國四方的七八個企業,每個企業都是各自領域、行業的領頭羊。托拉斯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靠七八個企業合作才能完成,誰也不是產業鏈的龍頭,誰也不是龍尾,大家可以平起平坐在一起合作。

這種模式,至今在石油化工系統、鋼鐵產業系統還有這種托拉斯模式。例如美國休斯頓墨西哥灣的化工區,比利時和德國萊茵河邊上路德維希港的化工產業集群、新加坡裕廊島上的化工產業園、上海漕涇的化工產業園、重慶長壽化工產業園,包括巴斯夫在廣東湛江正在投資建設的化工集群項目,都是幾個國家的世界級的巨頭企業合作,在這個產業鏈集群裡,都是世界級巨頭,你有你的長處,我有我的長處,我們互相資源優化配置,形成一個托拉斯。往往這種托拉斯一形成,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沒有人向他挑戰,生產穩定,效益一直很好。

比如,上海漕涇通過招商引資有了一個三國四方的托拉斯項目,國家審批項目的制度都為之進行了改革。1998年前的國家審批制度規定,1億美元以下的項目由地方省級政府審批,1億美元到2億美元的項目由國家發改委審批,2億美元以上報國務院審批。托拉斯項目最大的特點是5個公司同一天簽約、同一天開工、同一天竣工、同時運行,互相離不開互相的。這種項目在招商時,本著誠信的原則,上游招中游、中游招下游,背靠背招商,你和東說西、北、南都同意了,和南說東、西、北都同意了,和西說東、南、北都同意了,和北說東、南、西都同意了,轉來轉去大家都說同意了,同意了有一天把大家叫來一起簽約。

這種三國四方的托拉斯,每個企業的每個項目投資都會超過2億美元,如果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開工報告三個環節都要報國務院審批,5個企業的5個項目就各有3個環節需要國務院批轉,要出十五個文件。我當時在上海任經委主任,覺得批十五個環節肯定會影響項目進度。因此向時任國家發改委主任的曾培炎同志做了彙報,希望能改變審批方式,他聽了以後認為有道理,就寫了一個請示報國務院,並得到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同志的同意,改革了審批方式。

這種三國四方幾個跨國公司巨頭組合在一起的托拉斯項目,國務院只批一個綜合性的項目建議書,把5個公司共計100億美元的項目建議書放在一起批。批覆以後,5個公司各管各的可行性報告、開工報告,由上海市政府報國家發改委審批即可,這樣工作效率一下就提高了。

這個項目搞起來以後,我們國內類似的項目都延用這種簡化的審批方式。這種大項目審批方式,對於那些複雜的以托拉斯的方式運行的跨國公司項目是很有效率、非常成功的。

第三種,產業鏈外包和產業鏈集群。隨著分工的細化,就會出現一個產業,龍頭企業做30%—40%,60%—70%的產業鏈外包。比如一個汽車公司,發動機、變速箱、底盤、車身四大總成自己造,七八千個零部件外包,形成一個產業鏈集群。冰箱、空調、洗衣機基本也是這樣,品牌公司做核心零部件和總裝,其餘零部件外包。進一步地發展到了二八開,比如說電子產品,部件都比較小,零件碎片化,龍頭企業自己幹20%,80%都外包出去。

第四種,鏈頭企業只做生產性服務業,製造全部外包給代工龍頭企業,形成水平分工加垂直整合一體化的產業鏈集群。比如蘋果、惠普、微軟、華為,產業鏈十大生產性服務業都是它管,就做「鏈頭」,全部製造業都外包給富士康、廣達、英業達、仁寶、緯創、華碩、和碩等。

鄭州富士康生產了大量蘋果手機。(VCG)

台灣的十大代工企業,近20多年代工了全世界每年電子產品產量的75%左右,非常了不起。各地在招商引資的時候,一種是直接和蘋果、華為這種鏈頭企業去談,同意了就幹,代工龍頭企業會跟著鏈頭企業的指揮棒來的。第二種,代工龍頭企業也能做半個主,就和代工龍頭企業富士康、廣達、英業達、仁寶、維創等等談好了願意放在你這,它去說服鏈頭企業把產品放過來,一放就是上千億的產值。因為台灣這些企業把全世界電子產品的75%代工代下來,抓住一個就一大堆,這又是一個情況。代工龍頭企業也有指揮棒的作用,一個電子終端產品往往有上千個零部件,代工龍頭企業幹總裝和10%、20%的零部件,80%、90%的零部件往往是通過水平分工,選擇分佈在全球各地的各種工廠加工生產的,為了高效集約、降低成本,把分佈在全球各地生產80%、90%的上千個零部件企業通過水平分工加垂直整合的方式整合在方圓100平方公里或者1000平方公里的空間裡佈局,變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為一頭在內一頭在外,也就是市場一頭在外,但生產基地在中國。

一般來說,「兩頭在外」的運行方式的生產基地必須在沿海,從外面進來到沿海加工完就出去。「一頭在內一頭在外」的運行方式,生產基地既可以在沿海也可以在內陸,因為內陸也好,沿海也好,這一頭都是一個集群,加工完出去。近十年,我國不斷強調國內產業鏈要擴鏈、強鏈、補鏈,形成了製造業產業鏈一頭在內一頭在外,經過十年的推進,中國的產業鏈出現了深刻的變化。

總之,大家可以看到2010年以前的20多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產品50%的生產方式是加工貿易,是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35%是一頭在內一頭在外的一般貿易,還有15%是原材料、初級產品的進出,和製造無關。

最近十年,我國的進出口產品中只有不到20%是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70%左右是一般貿易的進出口,10%左右是農產品和初級產品。講這個意思,中國製造業擴鏈、強鏈、補鏈的話不是套話,真幹了十年,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方式轉變成為一頭在內一頭在外的一般貿易,形成了零部件製造企業水平分工加垂直整合一體化的製造業產業鏈集群。

第五種,數字化加產業鏈集群或更具體的說法就是產業互聯網加產業鏈集群。隨著數字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推進,當下世界最高效的以銷定產、心快打慢、以新打舊的產業組織方式是產業互聯網+產業鏈集群,這將是新質生產力又一個標誌性的推進。

數字化對產業發展模式、公司發展模式的改造,形成新業態、新模式。數字化有五個環節的技術: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移動互聯網,這五種數字技術每一方面都有它的底層技術。每一種創新技術、每一種數字化技術都可以直接為人類社會服務,這就叫做數字技術產業化。根據工信部有關機構測算,2022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9.2萬億元,佔GDP比重的7.6%。

數字化技術的五個環節有機結合形成數字化平台,實際上是一個類似人體的智慧生命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就像人類的神經系統,大數據就像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皮膚以及器官,雲計算相當於人體的脊樑。沒有網絡,五臟六腑與脊樑就無法相互協同;沒有雲計算,五臟六腑就無法掛架;沒有大數據,雲計算就是行屍走肉、空心骷髏。有了神經系統、脊樑、五臟六腑、皮膚和器官之後,加上相當於靈魂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腦和神經末梢系統,基礎的「數字化」平台就成形了。

而區塊鏈技術既具有人體中幾萬年遺傳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的基因特性,又具有人體基因的去中心、分布式特性。就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從基礎層面大幅度提升大腦反應速度、骨骼健壯程度、四肢操控靈活性。數字化平台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基礎功能和應用將得到顛覆性改造,從而對經濟社會產生更強大的推動力。

數字化平台可以為一切傳統經濟行業服務,這就是中央說的傳統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技術綜合體不僅自身能夠形成龐大的產業,還能夠對傳統產業進行賦能增效,改造升級,從而產生巨大的疊加效應、乘數效應。數字化平台與城市管理結合形成智慧城市、與金融結合形成金融科技、與建築業結合形成智慧建築等等。

數字化平台與製造業結合形成智能製造,就是脫胎於「德國製造4.0」,被工信部定義為「中國製造2025」。它講的是,一個大型製造業企業,通過互聯網和數字化改造賦能,把市場需求、研發設計、生產製造、上中下游產業集群配套、物流配送、線上線下銷售整個過程六個環節一網打盡,形成一個工業互聯網。這是一種情況。

當數字化平台與老百姓的生活消費場景相結合,就產生了消費互聯網。過去十餘年,我國消費互聯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湧現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拼多多等一批世界知名互聯網企業,產生了10億網民,從而為發展數字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互聯網蓬勃的發展中,有兩方面的重要趨勢是不可忽視的。

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園區(視覺中國)

一是消費互聯網的發展已接近天花板。截至去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為17.27億戶,增長空間幾乎見頂。從電商交易額增長情況看,2001年4億元,2010年4.8萬億元,10年增長了12000倍;2011年6.09萬億元,2020年37.21萬億元,這個10年只增長了6倍;從增長幅度變化可以看出,今後的增長將是非常緩慢的增長。

2021年、2022年電商交易總額分別為42.3萬億元、43.83萬億元,從2020年到2023年的數據不難看出,其增長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十年前中國前十的互聯網公司的市值相當於美國前十的互聯網公司市值的70%—80%,現有只有5%—10%,因為我國的互聯網公司還是在消費互聯網裡打轉轉,而美國的互聯網公司走向了產業互聯網。

二是發展產業互聯網才是真正的藍海。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的互聯網實現了從無到有到強的躍升,消費互聯網孕育出一系列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如今互聯網已行至下半場,消費互聯網增長紅利正在逐漸消退,發展的天花板已近,想要繼續走在世界前列,需更多聚焦產業互聯網,打開賦能產業新空間,激發更多新質生產力。

與消費互聯網不同,產業互聯網下,每一個行業的結構、模式各不相同,並不是「一刀切」的,而是針對不同行業生態的「小鍋菜」,需要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地推進。汽車產業鏈的產業互聯網就不適用於電力產業鏈,化工產業鏈的產業互聯網也無法直接平移複製到金融行業。

數字化技術綜合平台與各行各業結合形成產業互聯網需要經歷四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數字化,實現「萬物發聲」。目的是讓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通過數字技術表述出來,發出「聲音」、留下痕跡,為構建產業數字空間提供源頭數據。

第二個步驟是網絡化,要實現「萬物萬聯」。通過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通信基礎設施,把所有能夠「發聲」的單元連接在一起,高帶寬、低延時地實現大範圍的數據交互共享。

第三個步驟是智能化,實現「人機對話」。也就是要在「萬物萬聯」的基礎上,讓物與人可以交流,通過與人的智慧的融合,實現局部的智能反應與調控。

第四個步驟是智慧化,實現「智慧網聯」。就是借助「萬物互聯」「人機對話」,使整個系統中的各要素在人的智慧的驅動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高效運行。

當然,一個個大企業的產業互聯網可以由公司自己開發或者叫別人幫助開發,但是一個行業成千上萬的小企業是沒有能力進行數字化開發的,必須有個第三方數字化平台公司去開發。哪個企業能夠開發這樣的網絡平台,這個企業就會成為一個產業互聯網的領航者。

比如廣州番禺的希音公司(Shein),通過深度開發和應用,實現了這四個步驟的一體化運行,作為服裝行業的一個產業互聯網企業,去年做了300億美元的服裝出口,佔了中國3000億美元服裝出口的10%。300億美元的服裝,通過廣州白雲機場出口到150多個國家的幾百個城市,共計40萬噸的航空貨運量,佔白雲機場年度203萬噸貨運量的五分之一,機場給它批了專用跑道,只要貨一到就優先發,非常了不起。

希音公司按照產業互聯網的佈局邏輯,將與服裝產業相關聯的市場信息採集、需求分析、設計開發、生產製造、物流配送、產業鏈配套、線上線下銷售的公司一網打盡,各種各樣大大小小上萬家企業通過互聯網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服裝行業的產業互聯網。在這個意義上,希音公司就是服裝行業產業互聯網的領航企業。

SHEIN是一家總部設於新加坡的中國快銷品牌。

產業互聯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產業互聯網具有產值疊加效應。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有本質的不同。消費互聯網賣掉一千億產品就是一千億的銷售值。產業互聯網如果賣掉一千億的服裝,那麼這一千億服裝是由這個網絡平台裡的製造企業生產出來的,就相當於網絡關聯的這個製造企業群製造了一千億的工業生產值,同時網絡又銷售了一千億的銷售值,兩個一千億產值的疊加就是兩千億;同時,網絡平台裡為製造業配套的零部件企業、原材料企業可能佔了60%的生產成本,又有六、七百億,再加上平台上研究開發、物流配送、其他的服務業的產值往上一加又有個一千億,所以就構成了三個一千億的疊加,產生三千億的總產值。

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包括品牌、市場渠道都跟這個產業互聯網連上了,產業互聯網變成打遍天下,成為讓人眼前一亮的一個重要品牌,幾千個、上萬個企業都在這個品牌的「大樹」下活動。

二是產業互聯網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並重新煥發生機。

因為希音公司這個產業互聯網平台的存在,將珠三角地區原本要轉移到東南亞或者關門的上千個勞動密集型服裝製造企業又留了下來,同時帶動了為服裝製造企業服務配套的原材料企業、輔料企業、物流企業、設計企業等總計上萬個各種各樣的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又帶動了100萬人就業。

由於產業互聯網平台對產業鏈中上萬個中小微企業進行了數字化賦能,就能實現市場需求、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物流配送、市場銷售等全網一盤棋,牽一髮而動全身。希音公司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幾百個點上線下B2B、B2C和全球線上B2B、B2C的銷售情況,同步的市場需求及市場行情分析情況,這些信息就會在第一時間交給網上的幾十個設計單位,設計單位立即設計出20個樣品,製造企業每個樣品製作1000件,迅速推到市場銷售。

如果有5個樣品的產品一賣而空,那麼馬上反饋回來,迅速地組織生產製作幾萬件推向市場,實現以銷定產、以快打慢、以新打舊,這種快速反應的優勢一旦建立,就會在市場競爭中取得領先。這種領先優勢,既帶動上萬個中小微企業同步發展,又贏得消費者的喜歡認可,還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希音公司還未上市,其估值就超過了1000億美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獨角獸企業。

三是產業互聯網必然會推動一個地區的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一個產業互聯網之所以能夠將上萬家企業網絡聯動在一起,不是靠對上萬家企業股權投資、不是靠財務補貼、不是靠渠道壟斷、不是靠親屬關係,而是靠全方位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到位。

一個成功的行業性產業互聯網,生產銷售的規模往往會很大,將帶動一個地區的製造企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鏈集群,使這個地區成為生產製造中心;因為銷售值很大,也會使這個地區成為貿易中心;因為生產銷售需要物流配送,又由於體量巨大,也會使這個地區成為物流中心。產業互聯網不僅帶動了這個地區的製造業、貿易批發零售、物流運輸,還會帶動產品的研究設計和品牌開發,成為某個產業的研發和品牌設計中心。

圍繞這些中心的各種生產性服務業也會一併展開,會產生大量的會計師服務、律師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綠色低碳服務、品牌專利保護及推廣服務,各種金融業務的服務,各種諮詢服務及服務外包的服務等等,這些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也將搭載在產業互聯網平台上與製造業企業融合在一起,互相纏抱依靠,形成產業互聯網生態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態。

四是產業互聯網將實現金融科技的全面到位。金融科技旨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產業互聯網使上萬家企業在網上形成生產體系,各環節互相聯動,每家企業的需求、生產和訂單一目了然。商業銀行與產業互聯網一連網,對各企業盡職調查的數據應有盡有,可立體地對每個企業畫像,信用、杠杆、風險高下立判,就像主辦銀行一樣,能夠快速地為產業互聯網中的企業貸款融資,從而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同時產業互聯網還會將網絡上產生的各種產值和稅收引流,拉到公司註冊地,使當地形成一個區域的金融中心,不但增加這個區域的GDP,且GDP的含金量還會特別高。

各地招商引資、再用各種優惠搶蛋糕的辦法已難以為繼。哪個地方能培養出幾個行業的產業互聯網,或者招商引資引進幾個行業的產業互聯網到當地落戶,就可以將製造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生產性服務業中心拉到哪兒,在別人一點感覺還沒有的時候,你已先行者通吃。當今世界,逐鹿中原,得產業互聯網者得天下。

這就是產業互聯網加上中下游產業鏈集群水平分工垂直整合的產業新模式,是新質生產力未來發展的新業態,也將是各地、各種企業競爭的關鍵。這是我講的第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