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二 | 黃奇帆提這五大板塊顛覆性創新才是新質生產力
導語:「新質生產力」第一次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後,成為中國的熱門詞匯。在經濟增長放緩的當下,這個新詞匯只是「新瓶裝舊酒」,還是能幫助中國經濟謀求更新的發展動力?更深層次來說,新質生產力的出現,不僅意味著生產力、社會經濟層面的變遷,還意味著生產關係、社會制度層面的深刻變革。究竟何謂「新質生產力」?
黃奇帆先生是原重慶市市長,是熟悉中國發展和改革的代表性人物,他本身的經歷很好說明中國的改革開放。黃奇帆早年是上海市經濟改革的重要官員,積極參與上海市經濟體制改革。他在2001年被調派到重慶市任副市長,後來成為市長,在三任市委書記領導下工作。在出任重慶市市長期間,重慶市的經濟結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增長在全國的前列,特別是為電子生產和芯片領域奠定了強勢基礎。近年黃奇帆在經濟相關領域的討論非常活躍,社會上非常認可他對習近平深化改革的說明。
日前,黃奇帆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24年春季主體班上的講話,從邏輯內涵、科技創新、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運行和產業組織,以及從生產關係的角度,系統闡釋了他對「新質生產力」的認識。對新發展理念、新質生產力的介紹讓不少學者和官員腦洞大開,大家都認為他能抓到這個艱巨難懂議題的重點,一語中的,深入淺出,資訊量非常豐富。
現分拆為五篇全文轉載。強烈推薦香港社會耐心閱讀他近期的這講話,特別是香港政府官員和治理精英們,黃奇帆的這篇說明對香港理解國家發展大局是關鍵的,更重要是香港應該將其作為一面鏡子,以這篇說明提供的認識來反思香港要如何進行經濟和民生改革。
本文為第二篇:《黃奇帆提這五大板塊顛覆性創新才是新質生產力》。黃奇帆提出能源、材料、數字智能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五大板塊永恆地伴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而向前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裡提的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六大未來產業,都可以歸在這五大板塊裡,他們的顛覆性創新,也是新質生產力。前三次工業革命時代的五大件,中國基本沒有專利,都是跟跑。在未來二三十年,力爭未來產品至少有那麼兩三件是中國領跑,這才代表中國整體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成就。
以下為黃奇帆發言:
在這裡,我主要講三個方面。
(一)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數字智能技術、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製造等五大板塊,推動顛覆性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中之重
我們說一切行業要進步,都需要科技創新,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三百六十行的每一行的各類技術進步,並不等於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在人類的發展史上,不管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現在及未來的發展,人類的每個時代都離不開能源、材料、數字智能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這五大板塊,每個時代這五個板塊的新發展、新技術的革命性進步代表著的新質生產力,都會顛覆性地開創人類發展的新時代,這五個板塊永恆地伴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而向前發展。
這五個板塊就像五棵大樹,一棵大樹上面會有許多枝幹,枝幹上面生有許多樹枝,樹枝上面長出很多樹葉,蔓延開以後在社會上也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行業密集體系。中央「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裡提的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和六大未來產業(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前沿科技等產業),9個加6個就是15個,把這15個一歸類,都可以歸在這五大板塊裡。所以,跟這五大板塊直接相關的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六大未來行業方面的顛覆性創新,也是新質生產力。
這五個板塊的顛覆性創新,代表了時代的巨大進步,是新質生產力。這五大板塊具體到每一個零件、每一個產品,一展開就可以弄出幾百個行當來。其他的各個方面只是延伸出來的枝枝節節,就像一棵樹有樹幹和主要的幾根樹枝,枝繁茂盛是和這幾大主幹有關係的。
這是一個概念,就是不要把新質生產力平庸化、庸俗化、泛化,如果泛化地把新質生產力當成一個筐,什麼事情都往裡邊裝,就成了實實在在的低級紅、高級黑。習近平總書記在人大代表團講新質生產力時就講了這些現象,不要因為搞新質生產力就把各行各業給忘了、給廢了、不去重視了,但也不要一搞新質生產力,把各行各業都叫成新質生產力,也不能說搞技術進步就是新質生產力,這裡邊有個區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是個形容詞,不是說三百六十行各行各業都代表新質生產力。我們有時候看到新聞報道,某個鄉鎮長說我們要抓好我們鄉裏面的新質生產力,這個話乍一聽也沒錯,他在學習中央文件、在表態、談自己的思考。具體地想,如果變成中國幾十萬個鄉都去抓新質生產力,其實也會出現方向上的散亂。因此,新質生產力技術創新的實施路徑,首先要聚焦,要圍繞著核心的板塊、戰略的板塊、未來發展方向的板塊展開。
一是能源。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能源。當你推出了新能源,往往使這個社會進入新時代。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實際上是蒸汽機的發明,是用煤炭燃燒產生的動力形成的機械化時代。對農耕時代來說,英國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標誌著工業革命的機械化時代到來,對當時來說就是一個新質生產力。
150年前,美國人富蘭克林發明了電流,福特又發明了內燃機,推動石油化工電氣化時代發展,也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對於機械化來說是個新質生產力。現在到未來,進入到了清潔能源時代,太陽能、核能、氫能等新型能源相較於石化能源,是新質生產力。人類每個時代總是能源系統不斷地創新。
二是材料。每個時代總有材料的創新。遠古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僅一個石器材料,人類差不多用了幾十萬年才從舊石器轉到新石器,到後來開始出現青銅器,到了農耕時代產生鐵器,這在當時來說都叫新質生產力。現在有鋼鐵、石油化工,形成各種各樣的新材料,比如現在集成電路用的矽材料,進一步的石墨烯材料、碳材料等等,任何一個時代材料領域的顛覆性發展都是新質生產力。
三是數字智能技術。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人工智能時代的革命,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這已經成為西方和東方全世界的共識。這個共識的基礎性原因是20世紀40年代末,人工智能的原始創新奠基人物圖靈提出了人工智能發展的八個台階。第一個台階是深度學習。第二個台階是增強學習。第三個台階是模式識別。第四個台階是搜索引擎,就是數據搜索。第五個台階是機器感覺,就是機器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每一種感覺的發明都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第六個台階是機器共識,是指機器具備人類基本的倫理常識、社會共識和專業知識。機器人在為社會服務時,通常會作為人類的輔助工具,不能從嬰兒的狀態開始學習任何東西,它成為大家可用、可做幫手的工具,基本上需要具備一般人類的思考能力。第七個台階是自然語言生成邏輯,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ChatGPT大模型。中國人使用中文思考,英國人使用英語討論,語言構成人類思考邏輯的內涵,人的大腦思考與語言有關。第八個台階是類腦交叉,腦機互動。目前,馬斯克、谷歌等正在研究的就是讓機器的靈感信息系統與人腦直接聯繫,腦電波與機器人形成一體化的互動狀態。
這裡面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從20世紀50年代到現在,大約每10年人工智能總是走上一個台階。最近20年進入到第七、第八個台階。八級台階走完了,似乎還沒有科學家說人工智能在這八個台階以外,未來還有哪幾個新的台階。可能100年後回頭看,才看得清這個問題。總之,上世紀40年代基於人工智能理論想像提出的8個台階非常偉大,人類80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走的就是這條路。
當人類完成這8個台階後,可以說人工智能8個台階已經集大成。既然已經集大成,那麼就進入了人工智能全面應用的時代,這是一種邏輯。第二種邏輯是當人工智能完成8個台階後,人工智能是否將超越人類,是否會把人類當猴耍?這是西方科幻電影中經常有的畫面。我們相信,人類總是能無限地向前探索,在人工智能時代,人類一定會推出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新路徑。
四是生物醫藥。人類總是想要延長自己的壽命,猴子、猿人、史前的人類只能活十幾年,到後來三四十年、四五十年、六七十年,到現在七八十年甚至九十年上百年。其實在遠古時代,誰能當醫生、具有看病能力,誰就是部落領袖。
「三皇五帝」的三皇都是醫生。中國8000年前的皇帝伏羲,他發明了陰陽八卦太極圖。在甘肅天水伏羲博覽館裡放著《陰陽八卦》那本書,也不知道這本書是不是8000年前的,反正放在那裡,寫著《陰陽八卦》,但他那時候的《陰陽八卦》還不是打仗用的,全是看病、佔卜的八卦。第二個是6000年前的神農氏,著有《神農嘗百草》,也是一本醫書。5000年前的軒轅黃帝更是留了一本《黃帝內經》,那已經是非常複雜的中醫了。總之,能看病的、治病救人的就成了部落領袖。很直觀,想像一下原始社會,你能幫人治病,你就是「神仙」,你就能當首領。當代乃至未來,發明的創新醫藥,能把病人治好,能使人健康,當然是人類永恆的追求。
五是高端裝備、高端製造。勞動工具的每一次變革,都帶來劃時代的生產方式的革命,勞動效率的提高使社會形態發生相應的變革,從而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如現在做的宇宙飛船的發動機、飛機的發動機、航空母艦的發動機,能生產各種複雜零部件的高端數控裝備,做芯片的光刻機,各種高端工業母機、人工智能設備等等。高端裝備、高端製造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極大進步,不但解放了人類的雙手,也將解放人類的大腦,必然是新質生產力。
人類總是在這五個板塊上不斷地進行時代創新。而這五個板塊只要有一個發生顛覆性的創新,都會帶來時代的偉大變革。
(二)聚焦五個層次的顛覆創新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引擎動力
科技創新是推動一切生產力往前發展的動力。鄧小平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必須是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才叫新質生產力,並非三百六十行的技術進步、一般意義的技術革新都被視為新質生產力。在工業系統、製造業系統、人類的技術進步裡,顛覆性的技術創新有五個層次,每個層次的技術進步都可能是顛覆性的或者是一般性的。
這五個層次具體地講就是理論創新、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工具創新、要素創新。這五個層次每個層次只要有一個層次做到顛覆性創新,都可以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沒有做到顛覆性,只是一般性的創新,就不能叫新質生產力。
不是說一件事五個層次都要顛覆性,只要做到五個層次裡任何一個層次出現了顛覆性的創新,都可能引爆一次新質生產力級別的推動。一般性的技術創新和邊緣化的創新也很重要,也是好事情,但不算新質生產力範疇的創新。
第一,顛覆性的理論創新。比如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理論創新,現在的量子通信也是一個理論創新。理論創新一旦從零到一、無中生有地產生了,總會影響人類幾十年、上百年的發展。
第二,顛覆性的技術創新。理論和技術是兩個層面,技術創新涉及到具體的生產力,理論創新不見得馬上變成生產力,理論變成生產力的過程一定有技術創新和它配合,但是沒有理論創新,你也不可能搞出具體的技術創新。
所以技術創新的最大特點,對我們社會非常有意義的就是許多技術創新拿到了諾貝爾獎,諾貝爾獎95%左右都是由有技術創新的人獲得的,理論創新的諾貝爾獎在這一百幾十年裡所有的拼在一起,拿到諾貝爾獎的總數佔整體的諾貝爾獎總數只有百分之幾,技術創新就成了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
比如說一部智能手機,已成為現代人類幾乎必備的物件。手機是新質生產力、數字技術發展的一個產物,現在每年都有上萬億美元的銷售值,非常的厲害。別看著手機只有小小的一掌大,這一部手機裡有上千個零部件,裡邊有12個部件卻蘊含鑲嵌著12個諾貝爾獎成果。如果這12個成果少了一個,現在的手機就沒有這個功能。這12個技術創新,就是通訊技術層面從零到一的無中生有,具有顛覆性意義的創新。
第三,顛覆性的工藝創新。即生產過程中採用的創新技術和方法,旨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減少環境影響或增強產品質量。理論創新與技術發明結合後,形成了一個產品,如果沒有工藝製造的發明,你就只能像作坊式手工一樣地做一個一個的東西。如果一天要做幾十萬個,一年要做幾千萬個、幾億個,大規模的流水線作業必須要有工藝流程的發明。
人們需要將產品從整體功能到具體零部件拆分到每一個細節,然後在生產線上形成流程作業,這個流程組合起來才能大規模生產。因此,現代製造大規模生產一定有工藝流程、產業鏈配套設計的創新。不同的行業可能會有不同的工藝創新。比如,通過壓鑄一體化,特斯拉將原本需要多個零部件通過衝壓和焊接等方式組裝而成的車身結構件,轉變為可以直接通過壓鑄工藝一次性成型的單一零件。這種方法不僅減少了零件數量,降低了生產時間和成本,而且還提高了車身結構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這一創新可能會導致汽車車體製造工藝的重大變革。
第四,顛覆性的工具創新。工具變革在人類發展史上始終處於重要地位,因為工具的革新帶來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珍妮紡織機的出現,曾被恩格斯評價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顛覆性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再比如,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出現標誌著人類對微觀世界觀察能力的重大飛躍。EUV光刻機的出現讓7納米、5納米芯片製造成為可能。基因測序儀的出現,讓我們能夠讀取和解析生物體DNA或RNA的序列,極大地擴展了我們對遺傳信息的理解和應用。
第五,顛覆性的要素創新。過去的製造,靠勞動力、資本、能源等要素;未來的製造,除了這些傳統要素外,還會有數據這一新的要素。新的要素加入,讓生產函數發生了新的變化,規模經濟、範圍經濟、學習效應會發生新的交叉組合和融合裂變。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在大數據的「餵養」下正在加速迭代,數據已經成為人工智能得以成熟的重要生產要素。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普及和應用,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特徵和重要性會更加顯著。
(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必然帶來進入千家萬戶的五大件未來產品
新能源板塊、新材料板塊、新的數字智能技術板塊、新生物醫藥板塊、新的高端裝備製造板塊,每個時代這五個板塊一旦出現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就會形成新質生產力。成為時代主流的新質生產力,除了改天換地將整個社會的製造系統和生產系統轉換,把社會生產力加快推進、進化、發展以外,還會隨之具體地轉變為進入千家萬戶、改變人民生活的產品,這種產品既代表新質生產力技術創新的縮影,又能覆蓋全社會,規模非常大,形成那個時代的「未來產品」。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機械化革命,這個時代新質生產力到老百姓家庭的產品縮影,就是自行車、縫紉機、留聲機、照相機、手錶,拆開來都是一堆齒輪,機械化的傳動。現在看來極其簡單,三百年前就是偉大新質生產力的縮影,就是機械化新質生產力縮影進入千家萬戶的五大件。當年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時期,外國人、英國人神父帶著鐘錶送給皇帝作為禮品,就是當時最高科技的未來產品。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氣化為本質的工業革命,新質生產力縮影體現在進入家庭的五大件,包括汽車、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這五大件100多年前在歐美出現,然後蔓延傳遞到全世界。這五大件真正大批量地進入中國家庭,是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中,20世紀八九十年代直到現在基本覆蓋到位。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信息化時代的革命,信息化時代的五大件表現在大哥大的手機到4G、5G的智能手機,台式電腦到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辦公和家用的打印機、複印機、傳真機等各種終端,液晶面板的電視機等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人工智能時代的革命,現在進入了人工智能時代,這個概念已經形成了對社會改天換地的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時代形成的新質生產力縮影體現到家庭的五大件,目前基本形成共識。
第一類是有手有腳的人形機器人。實現人的感官功能,具有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和語言交換功能,可以幫助家裡老人聊天、打麻將或者做家政事務,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娛樂、教他讀書等,甚至可以幫助主人出去購買東西,人工智能的腦子把整個城市所有商店裡放了些什麼東西都一目了然,你可以隨時諮詢,然後指導你去哪裡購買東西或者發指令讓它去把東西買回來。
第二類是個人定制的秘書式機器人。ChatGPT大模型人人都可以用,這是個綜合性的訓練,既是科普也是對這個機器進一步的訓練。真正能形成生產力、GDP、銷售值的一定是三百六十行分門別類的行業機器人,或者是具有個人的不同特點、隱私保護的定制式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一旦買來了,各種參數一調整,變成定制式了,你可以作為一個專門的終端放在口袋裡,也可以跟手機、筆記本電腦連上等等,成為專屬為你服務的工具。
第三類是戴在頭上具有虛擬現實、腦機互動的的智能頭盔或眼鏡。今後這個頭盔、眼鏡做得很貼切,我們這些人在一起開會,哪怕頭上戴了頭盔、眼鏡,互相看著不異化、不另類、沒感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要求、很容易就能做到,但最重要的是它甚至可以腦機互動,腦子裡想什麼,一部手機、一台電腦就能在你的眼鏡視頻裡出現,就可以拿著它進行虛擬現實操作。這些東西現在樣本都有,真正要通用化、實用化,可能要二三十年以後,不過發展的確很快。
第四類是車、路、雲智慧網聯的智能汽車。AI將把汽車的各種功能和道路的利用率發揮到極致。汽車不單是運輸工具,還將為人們的工作、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美好、安全的場景。
第五類是3D打印的機器。3D打印現在不是在做各種工具、各種小玩意的設計,人工智能的設計已經無孔不入、無奇不有,但是最主要的是材料問題、增材問題,進去的是鐵粉出來一個鐵器,進去的鋁粉出來鋁器,進去石膏粉出來牙齒、人體的骨架這一類的石膏件。
門捷列夫元素表不同的原子排列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元素,最後元素這麼堆積是有機物,那麼堆積是無機物,整個世界就這麼造出來。自然用一個東西造出千奇百怪的世界,這個原子拆開了裡面還是千奇百怪的微觀世界。人類不能用一種材料造出千千萬萬的東西,因為這是宏觀的材料,人類目前也不可能微觀到用原子來創造萬物。
所以3D打印基本上就是一定企業、家庭可以使用的工具,然後盡可能地用少量的幾種材料做各種各樣可能需要的東西。現在美國矽谷有很多不大不小的公司在幹這個活,冰箱、洗衣機大小的3D打印設施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東西,你看著五花八門、稀奇古怪。
未來的五大件是進入家庭的。全世界80多億人,有差不多20多億個家庭,如果每個家庭要一個產品,十年來覆蓋,十年一個折舊,每年要生產2億個,十年生產20億個。對中國來說,14億人差不多4-5億個家庭,所以中國家庭每年就需要四千到五千萬台。這種產品因為覆蓋全社會,影響力巨大,代表時代的新質生產力、創新技術的縮影,是當代的高科技產品。因為它要滿足所有人群、家庭,所以生產、銷售規模極大。
當下對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在這一輪新質生產力發展進入千家萬戶的產品當中,可別出現五大件都是跟跑。前三次工業革命時代的五大件,中國基本沒有專利,都是跟跑。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是在清王朝封閉的時候,自然都是歐美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150年前,我國處在鴉片戰爭、日俄戰爭、國內辛亥革命、軍閥混戰等等,也喪失了跟進。第三次工業革命起步的時間我國還在文革階段,但是後半段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全面跟進了,因此我國有部分的發明創造,但不是整體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國處在一個最好的發展時代。在這個意義上,如果20年以後這五大件在全世界覆蓋,又是歐美發明,我國還是利用我國的產業鏈集群、加工能力把它們引進、消化、吸收式搞出來,哪怕搞得生產規模最大,我們也很丟臉。
所以在未來二三十年,力爭這種未來產品至少有那麼兩三件是我國領跑,可能有兩三件我國跟人家並跑,或者有兩三件我國是跟跑。總之,不能五六件全跟跑,那就丟份了。抓新質生產力,我國要著力在五大板塊上去突破、五個層次上去突破、進入千家萬戶的五大件未來產品上去突破,這才代表我國整體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