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到鍾明軒 賴清德就怕「中國人」認同星火燎原︱張鈞凱專欄
近來多位台灣藝人一連串的政治表態潮,五月天阿信說「我們中國人」,蕭敬騰稱「努力做個堂堂正正中國人」,蔡依林喊「我們中國南昌」等等,台灣輿論大酸他們是為了賺人民幣而「折腰」,台灣粉絲們為他們感到不捨,新上任的台灣總統則呼籲台人「諒解」、「體諒」。
時移世易,誰說認同必然永遠不變?
說來奇怪,不管是「不捨」還是「體諒」,幾乎在台灣的主流風向下,都認為「中國人」認同是一件「只能被錢收買」的事情,否則斷無可能。問題是,連李登輝在位的時候,都振臂疾呼過「中國必將統一」;蔡英文2000年在當陸委會主委時,也在立法院回答過「我是中國人」。
認同從來不是鐵板一塊,而是隨着時與勢有所流動、移轉。就像曾經參與起草並主稿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台灣前立委郭正亮,如今大方承認自己認同「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還傾向主張「和平統一」。此外,對比於2019年「反修例」風波,近來興起的「港人北上」熱潮,又是另外一個客觀實例。
在台灣長期的民調中,「台灣人」與「中國人」認同出現「黃金交叉」,前者不斷攀升,後者不斷遞減,出現在1994年。那一年發生「千島湖事件」,李登輝痛斥大陸是「土匪政權」,全台灣群情激憤。兩年後發生的「台海危機」,美國兩航母戰鬥群駛進台海周圍,當時中國大陸只能摸摸鼻子。
這麼多年來時移世易,中國大陸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將之視為最有可能挑戰其世界龍頭地位的敵人,光是福建省的GDP在2019年便已首度超越台灣。大陸國產的比亞迪新車「秦L」,滿油滿電綜合續航達2,100公里,創下了百公里油耗的歷史新低。在政治上,「一帶一路」顛覆了第三世界國家原先對西方「金援」的認知;「民主」與「良治」之辯,連那位當年霸氣宣稱「歷史已終結」的福山(Francis Fukuyama),都不得不修正理論口徑。
勢已至此,訊息繭房正在被徹底打破
儘管「勢」已至此,台灣輿論對中國大陸的宣傳依舊是「妖魔化」處理。「中國高鐵沒有靠背」、「大陸沒有蛋白質,缺乏到要去吃田鼠」等等怪論大行其道,難怪大陸官方必須要出手「依法懲戒造謠誹謗大陸的台灣『名嘴』」。這些論調無不限制了當今多數台灣人對大陸的認識,依舊停留在早該被掃進歷史灰燼之中的冷戰時代。
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獲取資訊渠道多到難以想像的年代。台灣年輕人在「反中」、「反共」的教育下,從「小紅書」、「抖音」(TikTok)等新興手機社交軟件看到的中國大陸,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一個曾經聲援香港「反修例」的親綠KOL鍾明軒,就算在台灣被罵成「祖國美人」,短短時間內,他還是不惜一切展開其第二度造訪中國大陸的行程。當他看到真實的大陸樣貌時,由衷地說要當個「中華美人」,並質問網路上的各類側翼、酸民:「台灣人不是中華民族,那是什麼人?」
鍾明軒就是現下台灣青年的一個縮影,一旦他們對大陸的「訊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被徹底打開之後,「反中」與「抗中」的意識形態情結,隨即變成了自我質疑的內心拉扯,但終究會被真相所化解。台灣藝人們也是一樣,他們口中的「中國人」,不見得是被人民幣收買的結果,誰又能說不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家庭背景,抑或是長年巡迴大陸各省之後所累積下來的情感使然?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看待五月天事件的觀點,可以說是相當健康的。他說,依歷史、民族與兩岸的憲法,兩岸人民本來就都是中國人,什麼時候稱「我們中國人」是一件需要被原諒的事。是啊,當年蔡英文上台時,不是聲稱「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道歉」,那麼賴清德又何必以一副苦大仇深的態度,要台灣人給這些藝人「體諒」和「諒解」呢?
捅破窗紙,意識形態終不敵眼見為憑
歸根究柢,賴清德真實的心理恐怕不是「不捨」,而是擔憂與畏懼。他擔心的是,民進黨政府所製造出來的「中國假象」,已經快要被各種眼見為憑給破除了。他擔心的是,民進黨政客好不容易製造出來「台灣人」與「中國人」的二元對立,已經快要被兩岸交流來往建立起來的情感給瓦解了。他還擔心的是,台灣如果有愈來愈多人願意自我認同為「中國人」和「中華民族」,那麼其「洗滌人心」的「台獨」大夢,也終將無以為繼、土崩瓦解。
今天台灣社會對大陸、對「中國」的負面情緒,其實是過去國民黨政府靠着「反共」意識形態,以及後來民進黨政府靠着「反中」意識形態,一層又一層所黏起來了厚重窗紙,形成了台灣認識中國大陸與自我認同的思想障礙。當中國大陸在硬實力崛起之後,軟實力也逐漸在世界上開花結果,從歷史與現實都與大陸密不可分的台灣,自然是無可回避。
阿信一句「我們中國人」,蕭敬騰一句「努力做個堂堂正正中國人」,蔡依林一句「我們中國南昌」、鍾明軒一句「台灣人不是中華民族是什麼」……這一句句在台灣政客聽來無比刺耳的「政治表態」,事實上就像是最終能夠燎原般的星火,都是帶動起台灣社會重新認識中國、重構自我認同的開端。
換句話說,獨台與台獨聯手黏起來的意識形態窗紙,正在被一層又一層的捅破。當最後一層窗紙被撕下來之後,「台獨」的幻想自然變成飄向空中、脆弱易破的泡沫。賴清德所謂的「體諒」與「諒解」,或許只是在此必然變局之中的一種自我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