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連串無差別襲擊多涉年輕人 揭示「對弱者不留情」的社會?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韓國近期發生多宗隨機傷人事件,引發當地民眾恐慌,網上亦出現10多篇模仿犯罪威脅的帖文,連總統尹錫悅官邸也接到有人圖放炸彈的消息。尹錫悅日前下令動員全部警力防範,韓國警察廳廳長隨即宣佈,允許第一線警員可在危急情況下直接開槍。有韓國心理學家認為,該國在心理健康援助方面的記錄不佳,尋求心理健康治療依然被視為一種「社會恥辱」,或許便是導致多宗悲劇的重要因素之一。

綜合韓媒報導,連串事件的嫌犯大多是20多歲或30 歲出頭的年青人,且或多或少涉及精神受挫等情況。例如,日前京畿道城南市書峴站的百貨公司盆唐AK廣場的23歲崔姓男嫌犯,據報患有類分裂型人格(SPD)等精神問題,且未曾接受過適當的治療。

其他例子還有,今年5月一名23歲女子用假身份殺害一名通過家教應用程式認識的大學生。參與此案的犯罪心理學家表示,該名女子似乎是出於對受害者社會地位和學術背景的嫉妒;7月21日,一名30歲出頭的男子在首爾南部的一個地鐵站附近持刀行兇,造成1死3傷。他在被捕時告訴警方自己「沒有求生意志」,並在審訊中指自己「活得很痛苦,想讓別人也痛苦」。

韓國近期發生連串無差別襲擊事件,圖為7月21日韓國首爾一名 30 多歲男子在地鐵站附近持刀行兇的現場。(Reuters)

韓國國有犯罪學與司法研究所犯罪分析與研究部主任尹貞淑(Yoon Jeong-sook)表示,最近發生的案件表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似乎心懷不滿,對自己的處境持有扭曲的看法,這對社會帶來了嚴重的風險。她補充,政府可加強對就業培訓計畫和青少年諮詢中心的宣傳,並加大力度及早發現和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解決青年收入兩極分化加劇的問題,並為那些落後或被邊緣化的人建立更強大的安全網。」

諱疾忌醫:源自日治時期的偏見?

韓國專家之所以指出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是因該國是一個「不會同情弱者」的社會,就算再有壓力也不能輕言說出。舉例,當地暢銷書《雖然想死,還是想吃辣炒年糕》的作者白洗嬉十多年來深受焦慮障礙與輕鬱症所苦,她指出自己長期受到「不怎麼憂鬱、卻也幸福不起來」的無力感所折磨,最後透過心理諮詢時才發現,「原來一直把強顏歡笑當習慣」。

另外,藝人李昇基2021年錄製電視節目時,外表開朗的他坦承自己曾看過精神科。他表示,連前往精神科求助這件事其實對他來說也很有挑戰,「即使已身處精神科診所,也說不出自己的病況,因為有防備的心態」。

有分析認為,韓國傳統上對精神病的偏見,導致社會對相關的治療存誤解,尤其是使年輕人錯過治療的時間,恐造成深遠影響。(Getty)

這些例子多少說明,韓國年輕人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並坦蕩蕩接受治療和協助存在不少的困難。而他們面對的這種來自社會的偏見,事實上大大地影響了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與治療,或有機會演變成社會一大隱患;尤其是每當精神病患者發生暴力犯罪時,偏見和歧視更會隨着媒體的廣泛和偏頗的報導而無限度蔓延。

有分析指出,此一對精神病患的偏見源自朝鮮日治時期,當時由於心理醫學尚未現代化,政府將精神病患者視作「暴力和危險的族群」,是應該被剷除的社會問題,從而植根在韓國人的社會觀念中。後來到上世紀60、70年代的經濟發展時期,韓國又以「建設健康社會」為目標,將精神疾病視為「異常」形象,連一些最輕微的病患也被視為潛在罪犯,需要與社會隔離,故增強了人們對精神疾病的錯誤認識。

今天,戴着有色眼鏡的媒體對於精神病患者的報導方式,以及各種失真的描述,亦加劇了社會對精神病和心理健康問題的恐懼。據韓國最高檢察院2017年的犯罪分析統計數據,精神病患者的犯罪率為0.136%,而同期全國的總體犯罪率為3.93%,較精神病患者高出28.9倍。可惜,由於媒體大多廣泛報導精神病患的特殊案例,因此令外界產生了誤解。

另一方面,由於社會普遍存在偏見與污名化,讓一般人對精神病缺乏適當的反應,時常錯過早期治療的時間,等到情況嚴重到不可控制或非治療不可時,卻也為時已晚。

今天韓國診斷和治療心理健康的門檻仍然很高。(Getty)

韓國現時診斷和治療心理健康的門檻仍然很高,許多精神病治療的時間較世衛組織建議的長得多,且治療上的經費較許多國家還要昂貴。而且,特別是處於壓力期的青少年,就算本身已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並試圖得到治療,也會因為年齡的限制而受到拒絕,需要尋求法定監護人的同意與陪同才能就醫。問題是,在傳統的觀念之中,韓國父母大多經常要求子女自我克服,最終變成諱疾忌醫。

這也是該國自殺率長期高企的重要原因。據《韓國時報》報導,自殺成為這個東亞國家2021年的前五大死因,平均每日有36.6名韓國人選擇輕生。這也使得該國蟬聯經合組織(OECD)已開發國家中高自殺率的冠軍寶座。

據韓國一項調查顯示,一生中經歷過一次以上精神疾病的韓國人佔多達四分一,每年平均有高達470萬人經歷心理健康的問題;而整體患病率為11.9%,其中男性為12.2%,女性為11.5%。其中,年輕人與老年族群為兩大高自殺率族群,前者的佔比更是逐年攀升,2020年20至29歲青年族群的自殺率與前一年相比大增12.8%,多達32.4%的女性及22.9%的男性曾自殘或嘗試輕生。

有分析指,韓國年輕人近年的升學就業壓力越來越大。(Getty)

疫情衝擊經濟、升學就業壓力日增...

撇除韓國社會的傳統因素外,有分析認為韓國社會近年面對的問題亦不少,許多人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從未停歇,政府為因應全球通貨膨脹而調整升息,家庭與企業的經濟負擔正步步加重,尤其是自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大衰退。而在此前,其他社會問題包括來自學校與職場的逼人高壓、社會對憂鬱症求助的污名化,以及缺乏高齡族群的社福措施等,早已滲透甚至蔓延進整個社會,導致不少人走上絕路。

其中,當地年青人不論在升學和就業方面的競爭皆異常激烈,許多韓國學童都希望能入讀國內三大名校SKY(即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和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因此不少都會參加課外補習班,並每天複習到半夜。升學壓力和攀比心態為許多年輕人造成巨大心理壓力。

另一方面,韓國近年的失業率不斷上升,許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或是負擔不起高額的房租,讓部份人看不到出路,從而走上絶境。當地社會認為,近年來該國快速增長的經濟還導致了心理壓力過高、自殺率上升,因人們的工作時間更長,缺少時間放鬆和減壓。

誠然,我們難以將連串無差別的襲擊事件簡單歸咎於以上的種種。不過,許多韓國人如今也普遍認為,假如政府再不出招鬆動僵硬的財閥體制,讓年輕人得以在龐大的經濟壓力中得到更多喘息,未來這批社會棟樑恐怕也難以撐住國家往後的發展及進一步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