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年輕人「純休息」: 靠輸入外勞與老人從事辛苦工?
年輕人不願從事藍領工作、人口老齡化嚴重、生育率低迷,多重因素使韓國陷入勞動力短缺。韓國政府去年已經公佈,將2023年輸入外勞數字增加至破紀錄的11萬的計劃。然而,這些措施似乎仍然不足以解決韓國的勞動力供應問題,專家更認為,這個面臨人口危機的亞洲第四大經濟體,未來或許不得不更積極的引入外勞。
韓國財政部本周指,將於下個月推出更多措施來緩解勞動力短缺。去年,政府公佈的的11萬外勞輸入計劃幾乎為過去五年間的年均外勞輸入量的兩倍,試圖彌補該國在製造業、農牧業、建築業等行業的人手短缺。
然而,就在急需人手的韓國經營者總協會(Korea Enterprises Federation)呼籲需進一步輸入外勞的同時,韓國的許多年輕人則寧願選擇待業而不願到農場和工廠里工作。截至今年4月,韓國的空缺崗位數量仍然超過21萬。
年輕人「休息」 老年人上崗
根據韓國統計訊息服務網(KOSIS)今年2月發佈的統計數據,該國15至29歲的年輕人中,沒有就業、也沒有在過去4個星期內積極找工作的人群數量增長至49.7萬,為2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這一「休息」中的群體不同於仍在找工作的失業人口,也不包括因教育、育兒、又或是年老、身體或精神殘疾而無法工作的人群。近年來該群體數量在不斷上漲,從2019年的38.6萬增加2022年的45.3萬,今年又比去年躍升了9.9%。
年輕人不願從事藍領工作,使得本就面臨勞動力短缺的中小企業招人更加艱難。一家僱員約35人的韓國鋁製品模具廠廠主黃光助(Hwang Kwang-jo,音譯)去年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就表示,他從來沒有收到過20多歲的年輕人的簡歷,工廠的兩名尼泊爾人僱員離開後,工廠只好聘請了一位61歲的年長者來幫他完成一些工作。
去年8月公佈的數據中,KOSIS的調查問卷顯示,39.4%的受訪者稱自己「選擇性失業」的原因是健康狀況不佳,而18.1%的人說很難找到他們想要的工作。不過,韓媒報道指,許多年輕人不願從事藍領工作,是因大多中小型企業勞務艱苦、工資又低。許多找不到僱員的小企業主只好選擇願意低價提供勞務的年長者。
新增就業主要來自60歲以上
今年2月韓國整體就業人數達到2771萬,比同期增長約31萬,主要受益於60歲以上群體新增的41萬就業人口,若不包括該年齡組,整體人數則同比下降10萬。此外,韓國中央銀行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到2022年間,至少20萬名60歲或以上的人在工廠和建築工地找到了工作,而年輕人則一直在離開這些行業,使得韓國製造業、農業用工荒進一步加重。
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國政府去年宣佈向11萬外國人簽發E-9簽證,允許他們在韓國中小型企業從事勞務性的工作。當中,製造業獲得了最多配額:7.5萬張,此外,服務業、建築業、漁業、農牧業將各自獲得1000至1.4萬個配額。
《亞洲新聞台》(CNA)引述觀察人士稱,如果沒有這11萬外勞,今年韓國的許多農場和工廠將沒有工人開工。然而,經營者總協會表示,11萬仍遠不足以填補勞動力缺口。
人口失衡後 外勞政策或改變?
令人憂慮的不只是眼前的勞動力短缺。由於持續下降的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趨勢,韓國的勞動人口預期將在40年內萎縮一半,減少1700萬人(韓國人口總量為5174萬)。《日經亞洲》引述專家預期指,到2050年,人口總量龐大的印尼和尼日利亞的經濟體量將超過韓國,把韓國擠出全球15個最大經濟體之列。
首爾大學的移民專家Chung Ki-seon稱,目前韓國的外勞政策仍然只是出於補足勞動力的一時之需,而非解決人口失衡問題,但這種政策在未來將不得不改變:「現在在田間工作的(韓國)人的大致年齡超過70歲。而一旦他們達到75歲或以上,他們就很難繼續工作了。」
在韓國各地的農場、漁場、建築工地和工廠,大半合法外籍工人來自柬埔寨、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此外則還有來自中國、巴基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外勞,然而,疫情期間許多外勞無法獲得工簽,導致不少僱主只能僱傭非法勞工。目前,韓國合法引入的非專業性外勞數量約為37.4萬,而非法勞工數量甚至更多,約有41萬。
由於韓國社會對外來移民的排斥,韓國政府自2004年首次向外籍人士開放低技能工作簽證申請以來,將所有申請者的在韓工作期限限制在最高不超過9年零10個月,申請人若在與首個僱主簽滿4年零10個月後繼續在韓國工作,則必須離開韓國並在其本國重新申請相同的簽證,且此後便無法再次申請,以此避免申請人成為永久居民。
韓國今年大幅放開外勞輸入政策,雖也有計畫延長外勞逗留期限至十年(中間無需重新申請),但也僅限於長期受雇於同一名雇主、且語言能力較高、通過韓語能力測試的勞工,便於雇主留下技能熟練的工人。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無論韓國社會對於移民的態度如何,韓國政府將不得不做出困難的選擇來解決人口失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