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下喚起俄羅斯人的「蘇聯記憶」
「與30多歲的人談論蘇聯時代和我們的食物配給卡的回憶很有趣,我們當時有換領券和代幣來購買砂糖、牛油和伏特加。」居於莫斯科市中心的Daria向《英國廣播公司》表示:「我記得買香腸時的大排長龍,經常有激烈的爭執,店主因供應緊張不時拒絕把貨品賣給外地人。這是可恥的,我希望不要再這樣了。」
西方制裁下的俄羅斯,讓人民不禁想起1990年代,當時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崩潰。然而,對蘇聯時代的回憶,或許多少還勾起俄羅斯人不同世代間的複雜情緒。
89歲的Vera Ivanovna曾任職蘇聯航空航天企業規劃部的負責人,大半生都在蘇聯度過,對「那個國家」依然記憶猶新。雖然,她當年的薪酬倒算不錯,惟她坦言:「我們沒有地方花錢,在商舖上可以自由購買的選擇很少。」她以汽車為例,指除了要提前幾年報名,或者向中間商支付三倍價錢才能買到。至於土地則屬分配,故無法購買。
她一直想到外國看看,不過當年出國旅行必須得到蘇共的批准,並且需要獲得國家安全機構的許可才能簽發外國旅行護照,而且只可前往社會主義國家,故她一生從未出國。她遺憾地說:「我年輕時身體健康允許我去旅行,結果蘇聯卻不准許我去。」
46歲的Oleg是位編輯,其整個童年也在蘇聯度過,1991年她正在上11年班。她指出:「當年社會環境使我的需求和興趣相當狹窄,然而這些需求和興趣依然無法滿足。」她記得童年的時候,乳製品、香腸、肉類、普通口香糖,以至顏色鮮豔的兒童衣服和鞋子都很稀缺,只能在莫斯科或黑市小販才能買到這些商品。
作為蘇聯社會較富庶的階層,雖然其父母令她有機會到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旅行,但最讓她感到無望的是文化交流的不可能。
如今的俄羅斯人當然沒有出入境的限制,但礙於西方對俄制裁,大量國際航班取消,俄羅斯的航空公司的航線及進口零部件都嚴重受限,使俄羅斯民眾出行變得困難。
近期,俄羅斯因揮軍烏克蘭導致遭到全球多國制裁,該國不單止面臨盧布大幅貶值、物價飆升、邊境關閉、股市重開無期;波音、蘋果、麥當勞、IKEA等一眾國際品牌紛紛撤出;民眾還因Visa、Mastercard等暫停服務而趕緊開設銀聯戶口;隨着這些過去30年間前蘇聯倒台後出現的許多新生事物「一夜間消失」,才勾起了部份俄羅斯人對蘇聯時代的記憶。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俄羅斯和歐亞項目副研究員John Lough所說:「這些他們經已習慣的東西正在消失,其政治和國際關係中的象徵意義很重要,標誌着『回到蘇聯』。」
蘇聯時代的「ABC餐」
蘇聯時代只有廉價的工廠食堂、可以喝伏特加和吃蛋糕的平實俄式火車站咖啡館和酒吧,和一般民眾消費不起的貴價餐廳等三種選擇。當年的蘇聯有一句著名的諺語,「我們的食物是shchi白菜湯和粥」,這大致總結了當時食物的簡單和乏味,美食幾乎可說與一般民眾「絕緣」。這個情況在莫斯科以外更見嚴重,故其他地方的人有幸到莫斯科的話,一般都會大手「掃貨」,將家鄉無法買到的產品帶回家,此一現象後來被人稱為「香腸火車」(sausage trains)。
如今,除了麥當勞、肯德基、Starbucks等國際餐廳食肆暫停在俄國的業務外,由於盧布大幅貶值,食品價格上升,莫斯科飲業界顧客數量已持續下跌。
雖然目前俄羅斯未見大規模貨品短缺的情況,惟供應鏈似乎已經開始中斷。從蘋果、微軟和其他科技巨頭停止供貨和銷售新技術,到DHL、聯邦快遞等停止投遞業務,再加上眾多商品品牌相繼撤出或停止供貨,不少民眾經已發現當地缺乏部份的替代商品,尤其是西方品牌電子產品、優質鞋類、書籍、化妝品,當然也有各大歐美奢侈品牌。
年青人與遊客「以物易物」
當年,蘇聯經濟和民生受限,官方不鼓勵物質主義,但不少人心裏其實十分渴望物質商品。因此,許多大膽的年輕人則不惜追逐外國遊客,他透過身上可能值錢的蘇聯商品,嘗試說服旅客交換牛仔褲、口香糖、袋子、香煙或其他他們渴望得到的貨品。部份人則可能再轉售圖利,雖然這些活動屬非法,但在當時社會仍非常普遍,有的人更不惜以身犯險。
在蘇聯解體後,西方品牌開始進駐俄羅斯,Levi's牛仔褲、 麥當勞漢堡包,奢侈品都不再遙不可及,也是俄羅斯新時代開始的象徵。隨着這些商店的暫時關閉,對於不少年長的俄羅斯人就如舊日重臨。
事實上,很多西方零售品牌目前都只是暫停在俄業務,長遠還是希望復業,而且像Burger King、Marks & Spencer等商店基於特許經商合約,暫未停止營業,因此西方商品全面退場的情況很大程度不會發生,何況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進口商品未有中斷,這種「回歸蘇聯」更多是民眾感受。
然而,更切實打擊的未必來自生活或物質所需,而是長期的經濟衰退。有分析人士警告,隨着西方資本、技術和專有技術的外流,俄羅斯經濟將出現自蘇聯解體以來最嚴重的下滑,如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預測今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將暴跌13%,較新冠疫情或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打擊更大。